我记忆中的广播与电视

我记忆中的广播与电视文:直流电 此文作于2000年前后对于广播最初的记忆,是在我的童年时代。我家住在一个叫“新墟”的地方,那时叫“新墟公社”。父母结婚的时候,花了7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直流电 此文作于2000年前后

对于广播最初的记忆,是在我的童年时代。

我家住在一个叫“新墟”的地方,那时叫“新墟公社”。父母结婚的时候,花了70多元买了一台“珠江”牌的晶体管收音机。当时父亲的工资是42.5元,母亲的工资是34.5元(“米发索”,老一辈的人都清楚),70多元的收音机也算是奢侈品了,因此许多人都十分羡慕。我记得那台收音机用的是四节5号电池,当时农村里面5号电池并不好买,而且不经济。正好收音机有外接电源插口,父亲就请叔叔帮忙做了一个木头的电池盒,用1号电池。这台收音机一直用到70年代末,后来因为我迷上了无线电,它也就成了我的实验品。现在想起来真可惜呀,古董了。

我记忆中的广播与电视

图片:网络

当时有线广播比较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喇叭,每天“呜哩哇啦”乱叫。小时候我也听不懂,不知道里面说什么,也不喜欢。爸爸可能也是嫌吵得难受,在喇叭上串了一个拉线开关,不想听就关掉。

关于当时的有线广播,我还记得一件可怕的事。当时我家住在医院里面,有线广播线是通过一根裸铁线从一里多外的公社广播站传过来的。使用这根线的单位包括医院、中学,还有一个林业站。我很清楚的记得,用的是一根线,而不是双线,莫非是用“一线一地”的方式传送的?这根线架得不高,大约3米多。后来我们医院的一栋宿舍正好建在这根线下面,只建了一层就没有往上建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根线的缘故。但我知道当时的设计肯定不是只建一层,因为第一层建好后周围还堆了很多材料。从此,这栋宿舍的楼顶也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游乐场。那根广播线大约离楼顶半米左右,我们常把它当作“军事分界线”,玩打仗的游戏。我们经常摸这根线,好像大人也没有警告我们这根线有什么危险。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正在院子里玩,突然有人叫“死人了,死人了!”然后看到好多大人向那栋宿舍的楼顶跑去,然后背下一个人来。后来听大人们说,死者是隔壁中学的一个学生。有人看见他上了楼顶,在上面散步,刚好到了那根有线广播线那个地方就倒下去了。那个学生最终没有救活,毕竟那是一个公社卫生院,别说什么急救设备,就连氧气都没有。对于这件事,我总感到有些奇怪:有线广播信号电压有那么高,足以致人于死命吗?或者他是被线绊倒后摔着了重要部位?还是他本来有什么病,比如心脏病,受到电击后造成意外?原因不得而知,当时我很小,不敢去看,也没有问。不过我十分清楚的记得当时的确死了一个人,而且以后大人再也不许我们到那里去玩了。

对于电视,只从课本里看过。记得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有这么一段“电灯 电话 电视机 电的用处大”,现在30岁左右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课本里面有一个电视机的图片,老师告诉我们那个东西可以看到图像,像看电影一样。具体是怎样的,我只能想像了。7岁那年,爸爸到县里开会,把我也带去玩。晚上带我去他的一个朋友家做客,正好那个朋友单位有电视机,爸爸就带我去看。那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屏幕很大。不幸的是,那天正好天线出了问题,几个人在修。一个人在楼顶,一会问一声“有没有图象?”,下面的人就回答“没有!”。过一会上面的人又问……我们等了很久,还没有搞好。爸爸觉得很遗憾,没让他的宝贝儿子看上电视。

1980年,全家般到了县城。那时有线广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家里面已经没有了有线广播,但是街道两旁每隔一定的距离还是有一个有线喇叭。早上按时播放军号,然后是广播体操乐曲,再就是新闻和报纸摘要。当时很多人都是以军号为号令开始一天的生活的。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要我们早点起来读书,就是要求我们“一广播就要起床”。

当时很流行“音箱”。所谓音箱,就是一个木头柜子,下面是喇叭,上面一般是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加一台电唱机。我的一个堂哥哥是搞无线电的,利用业余时间为我家里做了一个。一般的“音箱”是立式的,而我家里那个却是卧式的,面板上还有花花绿绿的指示灯,显得十分与众不同,也引来了不少人参观。父亲还买了一百多张唱片,有歌曲,有相声。这个音箱给我们家带来了不少欢乐,我还跟着唱片学了一段相声,在班上搞周末晚会的时候表演。

我记忆中的广播与电视

图片:不起眼收藏

当时的电视也很少,最初我们单位就是公家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放在会议室里面。由于屏幕小,还特地买了一个专用的放大镜放在屏幕前面,这样图像是大些了,可是只有坐在比较中间的人才能看清楚,来得晚坐在旁边的人就只有“单独听”的份了。大约82年以后,开始有私人买电视机。我们单位第一台私人电视机是一个姓王的家里买的,也是12英寸。从此他家成了“电影院”,没到了晚上,男女老少就把他家挤得水泄不通,直到屏幕上出现“晚安”字样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他也没有什么意见,而且觉得是一种荣耀,大家也很尊重他。

我记忆中的广播与电视

夏天一般是在他家门口的水泥地上放电视的。每到晚饭后,就把电视机扛出来,然后人们自己从家里拿凳子,像以前在农村里面看露天电影一样。记得当时在播放一部叫《排球女将》的日本电视连续剧。里面的主角小鹿纯子简直成了我们的偶像。后来就是《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武打片。后来买电视机的家庭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就不再去王先生家,而是到有电视机的邻居家去看。我家的邻居居然还买了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让人眼红得不得了。当时彩电很难买,好像是要什么彩电票。

说到当时的电视,不能不提当时的电视广告。那时候广告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也没有什么明星。一般就是一些什么“价廉物美,实行三包”等朴素的词句。记得有一种牙膏的广告,是一个医生在跟一个病人说XX牙膏如何如何。现在的一些地方电视台的广告大约就相当与那种水平。

大约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有了商业性质的录像放映。一般都是一些武打片。说句实话,武打片的泛滥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1984年,我自己家里买了一台14英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从此终于可以不到人家家里去看电视了。那台黑白电视机成了家里的宝贝,母亲还特意做了一个布罩子。看完电视后,等大约半个小时机器冷了以后,才把罩子罩上。这台电视机也还真争气,从来没有出故障,直到今天还可以用。除了高频头因为触点磨损换了一个以外,其他部分没有修过。现在估计没有哪种牌子的电视机能有这么牛皮吧?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收音机开始受到冷落了。家里那台收音机逐渐被人遗忘了,其他人家里的收音机命运也差不多。而且,人们逐渐沉溺与电视之中。一般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就把电视打开,互不往来。以前在农村里面那种大人在露天乘凉、小孩子三五成群你追我赶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

1990年,我上了大学。当时父亲以为我考不上的,存了一笔钱打算让我读“自费”。既然不用自费了,这笔钱就等于是天上掉下来的,父亲就用它买了一台21英寸的“乐华”彩电。我由于学的是英语专业,要练习听力,于是买了一台9波段的“地球牌”收音机。于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哔哔希,有时候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毕业以后,教了一年多英语,然后就半路出家搞电脑去了,英语“退居二线”,对于听力的训练就没有那么重视了,于是也就逐渐不听收音机了。直到2000年,偶尔遇到了“广播爱好者”,于是又重新开始关注广播和收音机。

我记忆中的广播与电视

然而,我惊奇地发现,今天的广播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广播了。矫情的“点歌”、所谓的“午夜悄悄话”,要不就是江湖郎中喋喋不休地推荐某某医院或某某药。真不知道国内的广播还有什么听的价值。电视也差不多,药品广告铺天盖地,广告的“擦边球”也屡见不鲜。最近看了一个西装的广告,广告词说“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就是男人对西服的要求…”当时不明白,后来琢磨了一下,终于明白了:男人对于西服,不就是希望它“挺”吗?言下之意,就是女人也希望男人“挺”!呵呵……

编辑+配图:收音机评论译介 来源:广播论坛

由衷感谢“直流电”前辈的无私分享,我儿时也经历过夏夜在邻居家的院子里看电视的场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47823.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