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常用方法

作文写作常用方法五感法五感观察描写静物描写静物,需要先了解一个物品,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全身器官。一般来说就是,眼(视觉)、耳(听觉)、口鼻(味觉)、手(触觉)、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五感法

五感观察描写静物

描写静物,需要先了解一个物品,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全身器官。一般来说就是,眼(视觉)、耳(听觉)、口鼻(味觉)、手(触觉)、大脑(最强的感觉器官)。如果能利用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就能把某个物品的五种感觉详细的写出来,作文也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五感作文时,可以这样写:

1.看+“像什么”+对比

2.听+“像什么”+对比

3.闻(或尝)+“像什么”+对比

4.摸+“像什么”+对比

5.想+总结物品特点+表达感情

作文写作常用方法

作文写作常用方法

加词法

例如:书(物品类)

+数量词:一本书。

+形容词:一本十分有趣的书。

+地点:在我的书房里,有一本内容十分有趣的书。

时间+修辞手法+事件+联想……写成一两段具体的话:

在我的书房里,有一本内容十分有趣的故事书。每当我打开它,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比喻)。(具体事例)那一次,我又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渐渐地,我仿佛穿越到故事里,和书中人物一起感受奇妙的经历。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方。(排比)直到妈妈运用狮吼功大叫:“宁宁,该睡觉啦!”(夸张)我才如梦方醒,赶紧抱着书钻进被窝里。

写作小妙招:加词法(扩句法)

例如:玫瑰花(植物类)

+数量词:几朵玫瑰花

+颜色+叠词:几朵红艳艳的玫瑰花+时间+人物:夏日早晨,我看到了几朵红艳艳的玫瑰花。

+地点:一个夏日早晨,我在花园里看到了几朵红艳艳的玫瑰花。

+视觉+触觉+嗅觉+动态描写:一个夏日早晨,我在花园里看到了几朵红艳艳的玫瑰花,丝绒般柔嫩的花瓣上,晶莹的露珠轻轻滚动。一阵风吹过,玫瑰花浓浓的香气飘散开去,引来几只黄蝴蝶。蝴蝶们时而部部飞舞、互相嬉戏,时而落在花朵上呢吸露水、采食花蜜。

素描法

“素描”是美术创作的一种方法。这种创作方法的重要特点是用线条的轻重和疏密变化,勾画出创作对象的“暗面” 、“灰面”、“亮面”,用这三种面的对比和变化,让创作对象层次分明,变得丰满起来。这样的画作富有立体感,非常真实逼真。写作文时能不能借助这种美术技法,把作文中的人物刻画出“三面”来,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起来呢?当然可以。

一、用抱怨的语调刻画人物的“暗面”

没有人会是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人性的缺陷或是缺点。我们在作文中刻画人物时,不妨也学着先写写人物的一些“黑暗”的行为。写人物的“暗面”,并不是为了贬低人物,而是为了让人物更加真实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有“暗面”的人物,其形象将更加真实亲切。

二、用细致的笔法刻画人物的“灰面”

这个世界上平常人最多,作文中的人物多是平常人。母亲也是平常人,天下的母亲都是一个模样,因为她们的很多举动都是在重复平常母亲的作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母亲的形象似乎并没两样——母亲都是软软弱弱,婆婆妈妈,啰里啰嗦。作文中我们一定要将平常人的“平常一面”细致地刻画好——人物有了“灰面”,人物形象就会更有“厚度”。

三、用仰视的心情刻画人物的“亮面”

我们刻画人物形象时,最终要挖掘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用仰视的目光注视笔下的人物,让人物形象有“光亮”的一面——不能让人物伟大的灵魂湮没在他们的“暗面”和“灰面”之中了事。要想让人物形象在笔下完美地树立起来,作文时最终要点化出“亮面”。刻画人物时先写人物的“暗面”,再写人物的“灰面”,最后写人物的“亮面”,其实就是“先抑后扬”,有了这样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水到渠成了。

拟人法

拟人化的写法是指文章不是一两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化的写法就是把“静”的、“死”的对象变“动”变“活”, 使 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1. 仔细观察,选择要描写的事物、景物。一般来说,要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

2. 对于选取的事物,仔细看,认真听,好好琢磨,抓住事物所具有的特征。

3. 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描写对象所有的特征与人的言谈举止、心理和情感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然后赋予其人的个性特点,把事物人格化。

4、拟人化的表达不只是在一句一段中运用,而应贯穿整篇文章。

5. 同时在描写完之后,还要进行深入的挖掘,给人意味深长的启迪,或者进行总结。

用拟人化手法写一个生活中给怀深刻感受的情景。

示例

春风迈着轻缓的脚步走来,绿色的裙摆铺满山野,舞姿轻盈地绽开朵朵桃花,美妙的歌声唤来燕子陪伴,使世界变得如此生机勃勃。

排比法

开头巧用排比法。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而且作文开头如果就激情饱满、文采飞扬的话,那么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在短短的一分钟不到的阅卷时间中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打出一个相对高的分数。

1、设问+排比法

即用三四个设问句组成排比作为文章的开头,这种排比开头法,最有利于感情抒发,感情最汪洋恣肆。

2、比喻+排比

即是用三四个比喻组成的排比,这种排比开头法最常用、最优美,读来充满诗情画意。

3、特写镜头+排比法。

即是用三四个特写镜头组成排比来开头,这种特写镜头式排比开头法最好学,也最贴过生活,读来分外亲切、产生联想和共鸣。

这几种巧用排比法,不仅适用于文章开头,也可是运用于文章的中间和结尾,使文章行文流畅,脉络分明,感情饱满,气势贯穿始未,文采飞扬。

例如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故事法

找回忆、抓印象,变成作文

第一步,提一提:有没有一个与题目有关故事让你觉得印象深刻?

第二步,问一问:这个故事的哪个细节最打动你?

第三步,写一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当然,这三步走所涉及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孩子可以灵活变化,不必拘泥于问题的措辞。只要能帮助孩子回忆、整理、复述自己的印象即可。

扩句法

什么叫“扩句”?简单的说,就是添加妥帖的词语,把干巴巴的句子扩展成“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

一个简单的句子,如果不是病句,主干通常包括“谁”、“干什么(或者是“怎么样”)”,现在要练习的,就是在主干上进行“有效”添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补充。试想一想,当孩子们学会加工句子的时候,作文自然会变得“有颜色”。

1、扩句的方法

选定句子“说的什么意思”,然后思考怎样对“句子的主体进行装修”。

2、如果找不到句子主干,不妨“先提问、再扩句”

怎样提问?当然是提问“句子的表达意思”。如果能回答出提问的问题,直接将回答的问题用在句子里。

3、扩写句子,不是要改变句子,而是在句子原意的基础上添加词语

句子如果表达的是否定意思,一定要保留,避免产生歧义。

4、扩写句子,增加最多的成分是“形容词”

因此,需要孩子在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描写精美的句段,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要写好作文,除去作文必备的要素,提高句子的美感不可或缺。把句子写好,写漂亮,“扩句”练习可以启发孩子在句子描写时的感性思维,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练习和提高写作文水平的方法。

叠词法

平时同学们说话和写作文,会有意无意用到叠词。在作文中运用叠词,可以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能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例如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那丛丛簌簌的茉莉花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

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好几个叠词,既有AA型的,也有AABB型的,词性也不尽相同。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叠词呢?

再来看看文中叠词的具体作用。“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和“简单”“平淡”一样,都是形容词,但明显地加深了程度,有了强调的意味。“丛”本是聚集的意思,“一丛”,也就是一簇,数量并不算多,然而“丛丛”的意思就有了改变,是说聚集在一起的茉莉的数量很多。“簌簌”本来是摹声词,在这里却有了与“丛丛”一样的含义,是形容花的形态,同时使茉莉增加了灵动感,仿佛这些茉莉花聚在一起,发出摩挲声似的。“缕”本来是量词,如一缕轻烟,而“缕缕”就成了形容词,仿佛茉莉的幽香不断地弥漫开来。“袅袅”本来形容淡淡的烟气缭绕上升,现在用来形容香气,这样一来,似乎无形的东西也变得可见了,再加上后面的“娜娜”,这种形象就更加优美轻柔了,“袅袅娜娜”要比“袅娜”更加生动形象。“萦”是动词,是缠绕的意思,两个“萦”组成叠词“萦萦”,就成了形容词,用来表达缠绕的样子。

既然叠词有这么多作用,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着运用叠词,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更加生动、有味儿。不过,要掌握分寸,切不可乱用错用,以免画蛇添足起到反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071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