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自从进入信息时代,出现了一种现象。很多人小到刚学会说话大到八十岁老人,都在学习,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
然而,学习究竟是什么呢?是有一个老师在教,学生在跟着学,就是学习吗?
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课程也五花八门,学一辈子都学不完,身处在其中,感觉非常的焦虑。
什么是学习?
根据汉语词典解释,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为方式。
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指出学习是让个体产生变化的一个过程,换而言之,当个体没有产生变化时,学习的过程也就不存在。
举个例子,在学校的时候,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上课走神,身体在教室,脑海里的思绪乱飞,注意力根本不在教室里,下课的时候,问他们学了什么,他们大概率是沉默,有时候能够说出老师课堂上说过的只言片语。
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在学习吗?很多人可能在摇头。不能,他们只是看起来在学习而已。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该理论把学习分为主动学习以及被动学习两类。
被动学习有四种形式:听讲,阅读,试听,演示。这四种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别是5%,10%,20%,以及30%,最高的演示学习方式仅为30%。(*个人认为这里的演示学习,指的更多的是复述的演示,经由讨论实践的出来的成果演示应该归为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有三种,分别是:讨论,实践,讲授。这些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别是50%,75%,90%,其中讲授是学习内容留存率最高的,为90%。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在学校的学习,还是现在社会上的学习,大部分都处在被动学习中的听讲层面,知识留在我们大脑的存活率平均约为5%。假设一天上课的时间为8个小时480分钟,按照5%计算,仅有24分钟的内容还留在我们的意识中。
现在运用我们的理智大脑计算,很明显,这样的效率极其低下。
虽然听讲的效率很低,不过,这并不意味我们只能用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在听讲的基础上选择主动学习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叠加。
学习究竟是什么?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的自己,希望大家能够经由学习而获得成长,而不是变成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