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吴声造物

**_每个“一”都指向于不确定的“三”。所有的“标准答案”都已经报废,新世界的灰度特征,将让商业教学变成一次知识与智力的角斗_**_。

每个“一”都指向于不确定的“三”,所有的“标准答案”都已经报废,新世界的灰度特征,将让商业教学变成一次知识与智力的角斗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吴声造物

2015年4月,吴晓波频道举办第一场“转型之战”大课,要找一个讲师,他既要有互联网的基因,还须对制造业比较熟悉,放眼国内,真的还不好找。最后确定,请吴声来讲。

那天深圳,一千多位焦虑的制造业主济济一堂,吴声开始了他的演讲秀。那也是我第一次听他的课,炫丽的言词,排比的辞藻,新鲜得像我家岛上的杨梅般的案例,在急速的语速中,听众仿佛坐进了一个近乎晕眩的信息大转盘。一小时讲毕,场下掌声阵阵。他下台,就有十多个企业主追着他跑。

吴晓波:吴声造物

大课之后做回访,大家都反映吴声的课最开脑洞。我问一位学员,“吴声老师讲得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他讲的案例,从来没有听说过。”

然后呢。“然后,有一半没有听懂。”

吴晓波:吴声造物

吴声讲课的那阵子,也许是中国制造业最为迷茫的时刻。两个月前,总理提出了互联网+,但是,谁加谁,怎么加,却是一头雾水。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观念的破壁,和新的方法论的营建。

吴晓波:吴声造物

吴声在两家公司当过副总裁,一是凡客,一是京东。当年轰动一时的“凡客体”,就出自他的创意,所以,他不但是电商的营销达人,还知道一件衬衫的成本,一台电脑的进销存数据。同时,他也经历过电商的惨烈进化。

2011年,中央电视台投资千万,拍摄中国的第一部互联网商战纪录片,我是总撰稿,吴声是顾问。我们坐下来第一次开选题会的时候,陈年和刘强东都来了,他们被选定为两个最主要的成功案例。两年后,片子播出的时候,凡客的故事已经要重新叙述了。

互联网,乃至电商领域,有很多启蒙者,他们每天输出一打又一打的新概念,叫嚷着“世界被颠覆了”“要变天了”,可是在实操的意义上,他们大多经验缺失。或者说,很少有人站在制造业的角度,去审视和探究变革的路径。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制造业者先是被马云、刘强东等人切断了与消费者之间的销售通道,接着又被雷军式的降维打击,弄得方向全无,“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如同陌生的咒语,让很多人头皮发麻。

的确,世界需要被重新想象,每一个品类都可能被重新定义,而互联网所推动的商业模式的进化,以及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应用,又让创新的周期大为收窄。在商业教育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举一反三”,当前的苦恼似乎是,“一”不再是一个恒定的概念,而是在不断的自我迭代。

吴晓波:吴声造物

吴声的勤奋在于,他一直像追风者一样、固执地抓捕那个“一”。据他自己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我遍访全球,差不多看了一百多个企业,其中实地查看了72家创新企业。”

每一次与他在一起,总能从他那里听到几个我从未听说过的新公司,它们有的是国内的,有的是国际上的。从茑屋、小米之家、连咖啡,到MUJI Dinner、Prisma。

吴晓波:吴声造物

吴声首先是一个造词专家。

过去四年,他造了三个词,场景革命、超级IP和新物种。

场景革命的提出,是在2014年底。在当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社交和购物习惯被彻底改变,碎片化和流量短缺成为新的课题,吴声认为,基于场景的重新设计,将重塑电商的产品、营销、渠道和连接方式。他继而提出,“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和“流行即流量”。

超级IP的提出是2015年底。在他看来,当互联网基础设施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或者诞生新的形态,这样一种形态,在很多时候,是以超级IP的方式出现的。只有拥有内容力的企业才能生存,真正意义上形成心智连接,完成基于用户情感的维系。超级IP就是把这样一种维系、连接、温度感,转化为更可持续的流量。

吴晓波:吴声造物

新物种的提出则是2016年中。没有物竞天择,只有顺势而为,任何一个产品或行业,都可能完成自我功能的重新定义,而这在本质上是一次基因革命。吴声与吴晓波频道发起过一个新物种实验计划,当日就有上千家企业报名。这是一次穿透性的实验,吴声第一次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探索商品和服务的基因再造,它也许是一辆汽车,也许是一双跑鞋,也许是一束鲜花。

我不相信吴声的造词,是一气呵成的,他自己就是一个在升级打怪的新物种。今天的中国商业是一个以试错为主题的新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而否定之否定,则均基础于自我认知的升级。

吴晓波:吴声造物

这一次,吴声要造物。

他推出的这门课叫《造物学:新物种商业方法》,9月中旬就开班了。在课程设计中,吴声将从战略、场景、模式和IP势能四个维度进行教学。我想,这次他是把压箱底的料都搬出来了。

同时搬出来的,还有他熟识的那些超级IP朋友,包括吴伯凡、王小川、黎万强、姚劲波、毛大庆、廖建文等二十个讲师。这些人中,有的是新经济观察家,有的是一线的企业家,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吴声一直在追踪研究的新物种。

这个班会招200个学员。在现在已报名的学员中,有不少创业者,而更多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家们。吴声的教学与他的研究和演讲风格应该如出一辙,他会用大量的新鲜案例冲击学员们的固有观念,每个“一”都指向于不确定的“三”,所有的“标准答案”都已经报废,新世界的灰度特征,将让商业教学变成一次知识与智力的角斗。

吴晓波:吴声造物

我很好奇的是,当新的知识体系及新教学模式呈现出来的时候,讲师与学员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脑暴场景。

吴晓波:吴声造物

记得有一次,去北京798的场景实验室做客。

谈及吴晓波频道的传播模式和新零售试验,吴声站在一块电子画板前,手舞足蹈地给我出谋划策,金句连连,头头是道。我拿起手机,咔嚓咔嚓,拍下他画的每一个图表和关键词。

他讲得很爽。非常爽。

爽完了。

接着开始讨论场景实验室的业务创新了。轮到我站起来,噼里啪啦,指手画脚,他乖乖地坐在那里,赶紧抓过一张纸,认真地记录我讲的每一个要点。

突然,我们两人相视大笑。

观棋不语非君子,谁知沧桑是正道。

这样的“场景革命”,会不会发生在“造物学”的课堂上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730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