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不要放松盐碱地的治理
有一门科学叫古气象学,研究的是地球过去的气象规律。
这门科学证明,在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当中,气候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气候变化周期有长有短:有几十年的,几百年的几千年的。已发现最长的周期是两亿年,也就是冰河期。
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当中,80年代以前一直是降水比较多。直接的证明就是盐碱地普遍存在,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明显效果。这就是因为降水量比较多,地下水位比较高。“碱随水来,碱随水去"。地下水的顶托,造成地表盐碱成分过量,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80年代以后,到最近两年,进入了一个少雨的周期,直接的显现就是华北地区盐碱地基本消失殆尽(其他地区不清楚,也可能有相应的变化)农业大幅度增产,当然,这个增产和我们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是有很大关系的。具体说就是“水丶肥丶土丶种丶密丶保丶工丶管丶工”八字宪法。但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盐碱地的消失是不可或缺的,是主要原因之首。
最近二年以来,似乎又进入了一个丰水期,降雨量增加,气温升高,生长期延长。
对这个变化的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如若干年以后,我们地区盐碱地面积可能会逐年增加,但是其利好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尤其是我国的大西北,幅员辽阔,可耕面积广大,仅这个地区,它的利好因素对全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其意义深远,难以估量。
从历史上看,时代的兴衰,王朝的更替,都与这种变化紧密相关。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论述。
我们的子孙可能又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他们在其中直接和间接的受益,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冀州齐佩忻随笔)
网上相关资料:
土地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的英文为Land salinization。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目录
1基本简介
2盐碱影响
3防治
4意义
5趋势
6其他信息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盐碱化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地面积68912万公顷,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3382万公顷,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的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6.62%、0.84%和6.1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估算,中国有潜在盐碱土约1733万公顷,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土地盐碱化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2010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 H+ 逆向运转蛋白(SsNHX1)全长cDNA”。由这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制。
据介绍,盐地碱蓬是我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1米高,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豆、水稻、速生杨4种,在上千个培养基内长势良好。工作人员称,过不多久,就可以实施移栽了。
盐碱土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仅我国,盐碱地的面积就有3300多万公顷。在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每年新增加的盐碱地达6000多公顷。大量的土地因此而荒废。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人口大国而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中国盐碱地大部分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地处中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较大。一旦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盐碱地发生的各种自然条件随地而异。有的土地早已盐碱化,这就是现有的残余盐碱土而有些地区的土地原来没有盐碱化,但由于生产措施不当,造成土壤积盐或盐碱加重。就建国后土地盐碱化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看,可以分为3个阶段:
折叠70年代前期
,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荒地和发展灌溉农业,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1958~1978
土地盐碱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
土地盐碱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
年间,中国有660万hm耕地退化为次生盐碱土。中国在60~70年代建设了很多大型灌溉工程,对提高灌区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各种原因,各灌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现象。
折叠70年代开始
,国家和各省开始大力治理盐碱地,停止一些不合理灌溉,完善排灌配套工程,以及采取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使灌区地下水位得到控制,到80年代,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盐碱土面积约减少一半左右,盐碱化程度也发生很大变化。河套和新疆等地区尽管在一些老灌区的次生盐碱化得到控制,但总体上,土壤的盐碱化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折叠80年代后期
,由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干旱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使人们对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警惕性放松,导致排水设施破坏,华北和东北平原土地盐碱化的危险性增加。西北、东北西部和内蒙古等地区,由于人口压力,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注意排灌工程的配套、用水的管理和调节,土地盐碱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从中国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趋势、次生盐碱化发生的危险性以及对21世纪中国食物需求安全性和世界食物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考虑中国土地盐碱化防治问题远比其他国家迫切。
渤海西调入疆的新讨论
折叠其他信息
海水西调入疆路线示意图。
海水西调入疆路线示意图
海水西调入疆路线示意图
为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境,给新疆水资源解决方案增添新智慧,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新疆财经大学和东西部经济研究院主办,新疆哈密地区发改委、内蒙古锡盟发改委、新疆鹏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中正仁和集团承办的“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恒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此次高峰论坛关于“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生态、能源、地缘、文化和民生的聚合。新疆水资源平衡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更具有社会效益、政治效益。“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将大大加强新疆欧亚大陆桥向西桥头堡的战略地位。高峰论坛还呼吁各界参与“海水西调”的论证与实施;激活成功教程困扰新疆发展的三大问题,即水资源平衡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油气等矿产资源有效开发问题;着力推进新疆长治久安。
渤海海水西调入疆的思路一经推出,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关注,有人叫好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其中沿岸土地盐碱化是最受关注的问题,预料也是决定该方案最终能否实施的最大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