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速度快就一定会不适?重量级“交通工具”—地球—现身说法

移动速度快就一定会不适?重量级“交通工具”—地球—现身说法01夜深人静的时候,地球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某次,有幸搭乘一位朋友的高级轿车沿着高速公路前往省城,时速普遍保持在120km/h,竟不觉得摇晃、难受,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移动速度快就一定会不适?重量级“交通工具”—地球—现身说法"

01夜深人静的时候,地球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某次,有幸搭乘一位朋友的高级轿车沿着高速公路前往省城,时速普遍保持在120km/h,竟不觉得摇晃、难受,倒是如坐平地,无任何不适,闭上眼睛有时甚至感觉不到身体在移动。

也是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了车子的移动速度并不必然与晕车等不适感成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只是更多地体现在我那辆普通日系车身上。

搭乘轿车时,我们的不适感主要来源于垂直维度的颠簸程度和平面维度的惯性改变。

垂直维度上,高级轿车的动力足、底盘稳、避震强,加上高速路面较为平坦,有效抵消了车子高速移动时的颠簸程度。

平面维度上,车子保持直线匀速行驶,无论速度多快,只要不转向、不加减速,车上坐着的人在水平方向便处于惯性不变状态,不会有不适感。

归结起来,越高级的交通工具,高速移动时,便越让人闭上眼睛后感受不到移动感,也越不会晕车。

有的人特别是婴儿身体感觉系统比较敏感,结合其他因素,导致乘坐轿车时产生不适、容易晕车。

在身边生活中,有的人坐小车晕车,但坐高铁却不晕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铁的移动速度虽然更快,动辄两三百公里每小时,但其惯性保持却更好,运行也更平稳,在高铁上颠乒乓球和在平地上区别不大。

然而,有些人会敏感到连坐高铁也晕车,那我们用一个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地球——来举例:

在赤道上,地球赤道半径约6378km,则赤道周长40054km,地球自转一圈按24h计算,在不考虑地球公转的情况下,A君在赤道上的某旮旯躺着不动,一天都能运动40054km,也就是1669km/h。

赤道似乎离我们有点远,不够熟悉,那把A君邀请到我国南方广东省位于北回归线上某处,北回归线约23.5°,其面半径=赤道半径*cos23.5≈5800km,则北回归线周长36424km,A君躺着不动也能以1518km/h的速度搭乘“地球列车”兜一大圈。

在坐地球这件事上,对移动再敏感的人也没听说过晕地球的,但地球移动的速度不快吗?民航飞机飞行速度一般才700km/h,音速才1224km/h,我们坐地球时的速度已经属于超音速。

即便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我们何曾有半点感受到自己在高速移动?何曾有丝毫察觉地球在默默负重前行?

因此,人们在搭乘交通工具时的所有晕车和不适可能只是交通工具还不够高级,而与速度快慢没有直接联系。

乘客的舒适感来源于交通工具的默默付出,乘客的移动惯性在平面维度上是没有外力拉扯的(垂直维度有重力和支撑力,虽然它们合力为零)。

而交通工具,如匀速前进的汽车,总在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克服地面摩擦力及空气阻力等抗阻性因素中达到动态平衡才得以匀速前进,前进过程中被损耗的总是交通工具,而乘客却被很好地呵护着。

02如果没有参照系,我们终究动静难辨

人们乘坐地球时,时速超过音速却丝毫察觉不出,如果没有太阳、月亮等作为参照系,人类能否发现自己在高速移动?

我们以为的动必定有所动。

但我们以为的静,到底是不是静就不好说了。

移动是相对参照系而言,可以被证实,只要找到能证明其移动的参照系,便可证明其移动。

静止也是相对参照系而言,一个物体的参照系不同可能导致其既处于移动状态,又处于静止状态,如夜深人静的时候,以周遭环境为参照系,则处于静止状态,以太阳为参照系,又处于高速运动状态。

如果剥离所有参照系,我们还能判断自己是否移动吗?这时会变得动静难分。

举例,如B君和C君在大操场内相向移动,B君速度2m/s,C君速度3m/s,上述两人速度信息都是以大操场背景为参照系得到的,如果以C君作为参照系,则B君移动速度为5m/s,如果以B君为参照系,则C君移动速度为5m/s。

如果我们把大操场背景去掉,换成无法找到参考系的虚空,则站在B君的角度上看,能否得出两人的移动信息?这时B君的移动速度到底是0m/s或2m/s,还是5m/s?

这时如果以B君为参照系,则B君移动速度0m/s,C君为5m/s;如果以C君为参照系,则B君移动速度5m/s,C君为0m/s。但由于缺乏了大操场作为背景参照系,我们无法得到两者实际速度。

然而实际上,B君应该只具备一个客观速度作为实际值,不可能既是0m/s,又是5m/s。

0m/s或5m/s只是一个观测值,随着观测角度不同而不同,而实际值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但在虚空中我们无法判断,于是动静难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情况,经常坐火车的朋友应该有过这种经历:火车在中转站短暂停留时,旁边有其他列车,当旁边列车动时,我们有时会误以为自己的列车在动;当自己列车动时,我们有时又误以为是旁边列车在动。

其实就是乘客的视角里缺乏明显的背景参照系,导致误判自身动静。

03人生的哲学往往体现在对参照系的选择上

在沙漠里见到半瓶水,有的人很高兴,认为至少还有半瓶水;有的人很失落,认为只有半瓶水,应该满一瓶才对。

前者与后者的想法并无对错之分,只有角度不同之别。

水是客观存在的半瓶水,不因人们乐观或悲观而有丝毫改变,但人们观测角度的不同,选择参照系的不同,对自己主观上的激励或打击也是不同的,而主观能动性发挥是否充分,又反过来反映在事物实践上,推动客观事物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通俗点讲,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去观测是随意的、可变的、主观的、唯心的,总体而言是虚的,但这种虚是影响着实的,可以转成实的,十分值得我们重视。

对于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而言,父母相当于他们搭乘的交通工具,身处平静的家庭环境(类似车内),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成长,甚至丝毫感觉不到颠簸,可能既感觉不到家庭在父母努力下不断前进,也感觉不到父母的默默付出乃至鬓间白发渐显。

以家庭小环境为参考系,孩子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他们是幸福的,即便有着那样这样的烦恼,可能也算是平静生活中幸福的烦恼。

如果孩子们的视野能够跳出自身局限,学会以社会大环境为参考系,则能深切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容易激发和厚植感恩之心。

所以为人父母,要教会孩子们多角度看待事物,既不能让他们过早过深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不能让他们一直处于温室,以静止的视角呆在自己舒适区,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确实是千千万万父母纠结的点。

当然,也有很多支撑着家庭的父母为客观生活所迫,作为“交通工具”略显疲软,无法为子女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使子女过早见识到现实的残酷,于是便有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情况。

对于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今世界并不和平,阿富汗的干戈尚未平息,乌克兰的战火又熊熊燃起,美西方冷战思维从未休止,霸权主义更是阴魂不散。

中国的和平只是一国之内的和平,也是来之不易的和平,祖国就像一辆稳稳前进的列车,车内环境相对安稳,车上的人们往往感受不到外界的那种艰苦以及这种安稳的难能可贵。

本文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请关注、点赞和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8638.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