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是德国细菌学家,结核杆菌的发现者。
他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1876年)、结核杆菌(1882年)和霍乱弧菌(1883年),同时确证这些细菌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科赫法则,作为判断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准则,他被誉为杆菌之父。
1843年12月11日,科赫出生在汉诺威省附近的克劳斯塔尔小城,他的父亲是一名矿工。
科赫小时候非常聪明,他自己有个小博物馆,里面有毛毛虫、蝴蝶、甲虫、树叶、矿石标本等。他想将来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但发生一件小事,使他后来献身于医学事业。
10岁那年的一天,科赫家附近的教堂里,不断地响起钟声,居民怀着悲切的心情,到教堂向一位死去的牧师致哀。
科赫问妈妈:“牧师是怎么死的?”妈妈告诉他说是生病死的。科赫惊讶地问:“全城那么多医生为什么治不好他的病?”妈妈说:“他患的是绝症,医生也无办法的绝症!”
“绝症?”科赫不解地问:“难道绝症就无法医治吗?”
科赫幻想长大要做一名医生,征服绝症。科赫中学毕业后,考进了哥丁根大学医学院。
大学三年级时,他读到了解剖学家亨勒写的一本关于传染病的著作。
亨勒提出:“必须不断地通过显微镜从传染物中寻找细菌并将它们分离出来,测试其致病力,才能确认它是否是引起人体传染病的病因。”这段话对科赫影响很大。
1866年,23岁的科赫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科赫在汉堡总医院实习了三年,随后在沃尔斯顿镇开业,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了医疗队,从军队回来后,重新到沃尔斯顿行医。
科赫对工作非常认真,他要为镇上居民和附近地区的农民看病,同时还得给牲口治病。他以较高的医术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镇上居民的尊敬。
1876年的一天,有位农民急匆匆地闯进了科赫的诊室,急切地说:“医师先生,请原谅我打断了您的工作,我的三只羊,早上还好好的,现在一只突然死了,另一只也快死了,第三只活得很好。我不知它们得了什么病,请您去看看吧!”
“肯定是炭疽病。”科赫判断说。他随农民来到羊圈,看到的情况和农民说的一样。
“医师先生,这两只羊还有救吗?”
科赫微微摇着头,直率地说:“没救了,这只好羊也会在明天死掉。”
科赫在死羊身上抽了一些血,回到诊所后,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液标本中浮动着很多“小木棍”似的小东西。
几个月来,他在每一例死羊的血液标本中,都看到这样的“小木棍”。可以肯定,这种“小木棍”就是炭疽的病原。
这种传染病的速度惊人,它夺走一个富裕农户的五六百只羊,如同平地刮一阵风一样。
人若是染上它,往往是皮肤上长疖子,最后在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中死去。许多人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的惩罚。
科赫想:怎么来证明这种东西是活的呢?除非亲眼看到它们生长、繁殖,然后引起疾病。他决定在动物身上做实验。
他挑了一只健康的白鼠,在它的尾部切开一个小口,把死羊的血抹到伤口上。一天后,白鼠死了。
他取下死鼠脾的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上面也有“小木棍”那样的小东西。
他又把死鼠的血液注射到第二只白鼠上。一天以后,第二只白鼠也一命呜呼。
他连续做了30次,每一只白鼠都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他又想,必须在动物体外繁殖、培养这些小东西,这样才能看到它们的生长过程。用什么东西来为这些小东西创造一个和动物体温一样的环境呢?
他想到了上大学时曾使用过的用牛眼球里的透明液培养微生物的方法。他在死于炭疽病的白鼠的脾上取一小块,放在牛眼球的透明液里,再放进恒温装置里,观察它的变化。
两小时后,他看到一些小东西开始分裂、成长。几小时后,培养液中充满了“小木棍”,而且越聚越多。
他从中取出一点点,放在新的培养液中,重复同样的过程。再把它的后代注射到动物身上,动物很快得了炭疽病死掉了,在动物的血液中,又可见到这种可恶的“小木棍”。
科赫明白了,原来这些小东西会成千上万倍地繁殖,会迅速布满动物的全身,堵塞动物的血管,使动物很快死亡。
后来,科赫进一步发现,当条件恶劣时,炭疽类细菌能缩成小圆球,使自己免受干燥、阳光的侵害;而当生活条件适合时,它又活动起来,难怪它们能在寒冷、炎热或干燥的气候中年复一年地生存下来,成为杀害动物的凶手。
因此,传递炭疽病的不是细菌本身,而是这种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由此得出结论,要防止炭疽病的蔓延,必须把死于炭疽病的动物尸体烧掉或深埋。
科赫在实验报告中写道:“在寻找传染病的病原菌时,应该注意:
第一,同一种微生物,会因条件环境不同而变换它的形状;
第二,必须把这种微生物进行人工培养,以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和用于实验;
第三,必须用培养液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以确证是否能引起疾病的发生。”
又写道“炭疽病在活着的动物体内是以小棍状物存在;在动物死后或离开动物身体后,由于客观条件恶化,它以小串珠子形式的孢子存在;至于在野外,它是以小得眼睛看不见的串珠形式散在各个角落。当它再进入动物体内时,马上恢复成小棍形状,迅速繁殖,进而破坏血液。”
1876年4月,科赫把他的这一重要发现,向德国最著名的细菌学家科恩作了报告,并在许多科学家面前作了演示。
他向医学权威们证明: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是引起一种特定疾病的病因,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根据他的建议,死于炭疽病的羊被烧毁或深埋,使成千上万的羊免于传染。
不久,科赫在《植物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炭疽病病原学——论炭疽杆菌发育史”的报告。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论文:有关于炭疽方面的、有关于怎样给细菌染色的、关于显微照相技术的、关于伤口感染的等等。每篇论文都在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科赫的大名在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叫响了。
1882年,科赫开始对结核菌进行研究,结核也是一种传染病,也有病原菌。但科赫研究了因结核病而死亡的人的肺,却没有发现细菌,把病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它们也得了结核病。
科赫解剖老鼠和兔子,也没有发现结核菌样的东西。反复失败以后,科赫突然醒悟到,结核菌是透明的,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
为了确认结核菌,科赫想用色素染色的办法,他不断地用各种色素染结核病患者的痰、死者的肺,然后进行观察,但是使结核菌染色极为困难,经过多次的努力毫无进展。
一天晚上,科赫的学生欧利希把做好的涂片摆在桌子上面,并把摆不下的涂片放在火炉台上。
第二天,欧利希看到工友在炉台生火,他马上赶过去把涂片移开。事后,欧利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炉台上的涂片染料与结核菌快速结合到一起。
他分析,涂片受热是使结核菌快速染色的主要原因。当科赫得知欧利希成功的消息,他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事实。
科赫在显微镜下观察,终于见到了结核杆菌的真面目,证明结核杆菌会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
由于科赫的发现,各医院纷纷制定了对肺结核病人的新的卫生规则,减少了病菌的扩散。
科赫于1883年又成功地分离出霍乱弧菌,再一次控制了一种危险的疾病。
1896年,科赫应英国政府的请求,到南非去帮助消灭牛瘟,发现了制止牛瘟的方法,单在好望角就救活了200万头牛。
1897年,他又去东非揭开了鼠蚤传播腺鼠疫的秘密。1905年,科赫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06年,他又前往东非研究昏睡病,证实了英国科学家的发现。昏睡病的病原是采采蝇传给人的。
1910年5月,这位被誉为“杆菌之父”的伟大科学家,在椅子上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科赫的骨灰安葬在柏林传染病研究院的院内,纪念碑上有这样的诗句:
在这微观世界中,
闪烁着这颗巨星。
你征服整个地球,
世界人民感谢你。
献上花环不凋零,
世世代代留美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