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Temple of Confucius, Qufu),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
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中文名称
曲阜孔庙
所属年代
金至清
地理位置
山东省曲阜市
占地面积
327亩
保护级别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曲阜孔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宗庙规格按照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士与大夫的庙设定在其住宅东侧,与住宅同为一大门之内。孔子在鲁国从政时,最高任过“大司寇”,但在其周游列国回国之后,一直未重新从政,所以论其身份,仍为“布衣”。
曲阜孔庙
后人为其立庙,实际上有所不同于常礼。因宅立庙,是因为故宅最能使人触景生情。最初的立庙是为了追慕悼念孔子,将孔子生前所穿过的衣物、乘过的车、用过的琴等遗物收集于孔子生前故居内,做以纪念。此时的孔庙布局尚无记载,只能按常理推测为庙屋三间。
两汉时期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元始元年(1年),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人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自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过阙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
永兴元年(153年),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有汉一代,庙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诵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于是孔庙颓败。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虽然玄学兴起,佛教盛行,孔子的尊崇地位却未受到太大影响。魏文帝“令鲁郡修起旧庙”,并安置吏卒百户守卫;又在庙外广修屋宇,以居学者。
曲阜孔庙旧照
西晋末造,五胡乱华,“庙貌荒残”。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大力维修孔庙,首次为孔子及弟子塑像。此后,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和梁太平二年(557年)孔庙均得到修葺,但于庙宇形制无改。
隋唐时期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诏兖州建阙里孔子庙。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旧庙简陋,高宗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改制神宇”,对孔庙进行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改建。这次扩建,扩大了孔庙原先的范围,虽仍以“庙屋三间”为制,但庭院及外观大有改观。建筑采用多层斗棋,墙壁开窗,环以步廊于其四周。庙庭围墙之外循时规,加修了一道外围墙。东南角接近旧时洋宫围墙,东北角建于灵光殿残基处,西北角建于原鲁城伴宫围墙处(即今曲阜城棋盘街月龙虎街相交处),东西南北各长200余米。今孔子故宅门为唐时“庙宅之门”,其西侧有另一庙门,南邻道路,向西通往鲁城西城垣的归德门。孔庙殿堂建于灵光殿旧址。
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兖州刺史韦元圭和孔子三十五代孙、褒圣侯孔璲之等又“树缭垣以设防”。[12]据《孔氏祖庭广记》中的“宋网里庙制”图推测,当时的孔庙很可能将正殿改为了面阔5间,专奉孔子。孔子塑像居中最北朝南,着王者服,外罩儒者衣,另有卜哲坐像分列东西。正殿之后新建寝殿,内奉孔子夫人,西侧建叔梁大夫堂,内奉孔子父母。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为“文宣王”。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兖州刺史孟休鉴、曲阜县令裴有象新建庙门。咸通十年(869年),孔子三十九代孙、鲁国公、天平军节度使孔温裕奏请朝廷,献私俸修葺庙宇。唐代的孔庙已初具规模,对庙宇的修葺共有五次。
北宋时期
北宋朝廷崇儒重道,宋太祖立国之初,即至曲阜拜祭,下诏增修庙宇。建隆元年(960年),诏增修祠宇。建隆三年(962年),又诏祭孔庙,用一品礼,庙门列十六戟。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乃鼎新规,革旧制”,对孔庙进行修缮。新成的孔庙,“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洞开,层阙特起,“回廊复殿,一变维新”。
“宋阙里庙制图”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过曲阜拜孔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次年又“颁孔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诏令各州皆建孔庙;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大理寺丞孔道辅奏言:“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朝廷奏准并遣之以官钱监修孔庙。天禧五年(1021年),孔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扩大孔庙旧制。经过扩建的庙宇,前后四进院落,东、中、西三路并行,今之格局初步奠定。景祐四年(1037年)修建讲学堂。次年,孔道辅又于正殿之西建五贤堂。
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颁御书金字篆书“宣圣庙”和飞帛书“大成殿”匾额。此后的元丰、绍圣、政和年间亦曾重修孔庙。元祐元年(1086年),又添建庙学于孔庙东南隅。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
金元时期
宋徽宗后不久,金兵南侵,“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但金朝上层有远见者深知,欲立足中原,必须依靠儒家思想。天会五年(1127年),金将完颜宗尧进驻燕京后,戎马未息即建太学,修国子监。天会七年(1129年),金兵入曲阜,命知县“引诣圣庙”,“登杏坛,望殿火奠拜”。
金朝统一北方后,进一步认识到崇儒之重要性。皇统元年(1141年),金熙宗拜祭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孔子庙。次年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修孔庙圣殿;皇统四年(1144年),又命“行省降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入作司见材,修完孔庙,创盖大成殿”。至皇统九年(1149年),大成殿竣工。正隆二年(1157年),又以羡钱修两庑及齐国公殿。此次维修,规模不大,被毁建筑尚未得到完全复建。大定十九年(1179年),衍圣公等又组织重建郓国夫人殿。
明昌二年(1191年),崇尚儒学的金章宗拨钱76400多缗,大修孔庙。此次大修,“三分其役,因旧以完葺者才居其一,而增创者倍之”,至明昌五年(1194年)方告竣。孔庙扩展到“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舍合三百六十余楹”的前所未有的规模。金朝的孔庙,基本保持了宋代格局,而部分建筑规模扩大,新建大中门、棂星门,且始用琉璃瓦,殿庑均以绿琉璃瓦剪边,青绿彩画,朱漆栏槛,檐柱亦改为石质,并刻龙为饰,使孔庙规格大大提高。有金一代,孔庙总共重修四次。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身为曲阜县令的孔子五十三世孙孔治(北宗)主持对孔庙进行了维修。对大部分建筑还是按照旧制进行复新,将金朝时所建的庙宅外门封起来,另建庙学。至此,孔庙南北墙垣均长180米,东垣长360米,而西垣长370米。
元成宗时,孔庙复修,却将庙宅完全分离开来,形成各自独立的系统。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追谥孔子为“圣文宣王”。因孔子被追谥为“王”,故将孔庙修建与王宫之制相同,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孔庙的修缮工作完成。围墙四角增建的角楼与殿庞之上增设的装饰,都是为了王宫之制而设。
明清时期
曲阜孔庙在明代基本形成了其最终的规模。明初至弘治年间,孔庙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晚此时的孔庙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当时孔庙遭到雷击,大成殿等120余楹建筑化为灰烬。此次重修,总共历时五年,耗银15万两。
曲阜孔庙
清代对孔庙的修建达14次。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孔庙又毁于雷电火。“发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监修,凡殿庑制度规模以及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调集12个府、州、县令督修,总共用时六年方才完成。
千百年来,孔庙总共经历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终于达到现如今九进庭院的宏大规模。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祭孔基本取消,但对曲阜孔庙进行数次局部修缮。1957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将孔庙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曲阜对外开放。1961年,孔庙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6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领袖谭厚兰在康生(一说戚本禹、林杰)的授意下,率二百余人来到曲阜“破四旧”,冲破山东省委、曲阜县委和孔庙管理处的阻拦,进入孔庙驻扎,在当地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孔子像、神龛、匾联、供桌等皆被砸烂,部分石碑被推倒折断,造成无可挽回的文物损失,更在中部的大中门前挖开一条通道,将孔庙截为两段。
1970年,在国务院的要求下,山东省派人赴曲阜察看破坏情况。其后,大成殿、杏坛、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得到维修。从1984年起,曲阜孔庙恢复了民间祭孔。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祭孔活动陆续重新展开。
主要格局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4万平方米,南北长0.7公里。孔庙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置,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全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孔庙内最为著名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
空间分布
孔庙建筑空间还存在着一整套礼的制约,建筑空间渗透着浓厚的伦理特性。唐宋时期,孔庙建筑单体己经高度程式化,组群规划布局基本也已成定制。孔庙建筑空间布局也自然遵循这些建筑思想,不仅要满足祭祀孔子的使用要求,而且严守繁褥的礼制规范和等级制度。使孔庙不在是简单平常的学习空间,更具有了特殊的场所精神的“复合”的空间。
曲阜孔庙平面基本形制为其功能的发挥打下了基础,建筑空间布局以“大成殿”院落即“庙”的祭祀空间为整体建筑群落的核心,与内庭空间为次中心所产生的位置关系,构成两组不同功能的院落空间形式。曲阜孔庙整个建筑群自南至北由九进院落串联组成,它以最南端的权星门为起点,到北端的圣迹殿结束。曲阜孔庙的院落空间划分自古城学巷东西簧门外“德作天地”、“道冠古今”两座木牌坊开始。两座木牌坊一方面标示了孔庙建筑群的重要性质和至高等级;另一方面作为进入孔庙的引导,有效地渲染了孔庙建筑群入口的壮观气氛,突出强化了孔庙建筑群的庄严肃穆。孔庙建筑群整体及门面空间意蕴也由点题为“德俘天地”、“道冠古今”的两座木牌坊加强、展开。
主要建筑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
大成殿
棂星门
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
棂星门
圣时门
二门又名圣时门,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
圣时门
奎文阁
奎文阁位于孔庙的中部,是藏书的一座楼阁。中国古代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奎文阁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长30米,宽17.62米,高23.35米。阁的内部有二层阁,中间夹有暗层,结构独特,工艺奇巧。上层是专藏历代帝王御赐的经书、墨迹的场所,明清两代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进行管理,暗层专藏藏经板,下层专藏历代帝王祭孔时所需的香帛之物。
杏坛
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即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
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其中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
杏坛
碑林
孔庙内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00多块,内容既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法具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所立石碑53座,碑文多是祭孔、修庙的记录,除汉字外,还有满文、蒙古文和八思巴文,是中国大型碑林之一。著名的汉代碑刻有汉王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庙碑、礼器碑、孔谦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谒孔庙残碑等17块,汉碑集中存数居全国首位。魏晋南北朝碑刻有黄初碑、贾使君碑、张猛龙碑、李仲璇碑、夫子庙碑等。孔子故宅西侧四角黄瓦方亭中立有乾隆御书《故宅井赞》碑,亦为艺术珍品。陈列室内还嵌有玉虹楼法帖石刻584块,其他各处有各代各种碑刻1200块以上。
曲阜孔庙碑林
世界文化遗产
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以满足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一、四、五款而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树严重损坏
2015年11月25、26日大雪是57年来遇到的最强降雪。大雪对世界文化遗产孔庙的上百棵古树造成严重损坏。
保护与修复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保护修复方案,2015年,曲阜市文物局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对孔庙内石碑石刻逐步、稳妥开展保护修复工作,一期选取病害较轻、历史价值较低、且具有代表性的100块石碑进行修复。自2015年3月20日施工以来,已完成57块碑刻的保护修复任务。
作用价值
政治意义
曲阜孔庙是儒学崇拜的圣地,是中国古代祭孔活动的祭祀场所。曲阜孔庙从最初庙堂三间的孔庙家庙、京城的国庙到全国各地方孔庙。孔庙最初是由孔子的弟子为表其对恩师的敬仰而改旧居为庙。随着孔子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逐渐被重视,成为传统,而祭祀孔子也成为了中国历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世代相袭的典礼,是国家政治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孔庙则是祭孔活动的场所。曲阜孔庙在古代礼制祭祀建筑中属于一种典型建筑,其中规划有大片的空间用以举行祭祀仪式,如大成殿之前的月台。
教育意义
曲阜孔庙不但是中国古代举行祭孔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承孔子思想、进行文化教育传播的学校。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得孔庙与学校功能的结合,学中设庙,在学生此学习文化礼仪的同时,也传播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孔庙建筑包含的传统建筑文化中也蕴藏着儒家学制与古代教育留下的痕迹。《礼记》:“凡始立学者,必设奠于先圣先师”。“罢黝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被推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孔子也被推为先圣先师。到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下诏令全国各县学均祭祀孔子。至此,在学庙中祭祀孔子成为了国家礼制。后又有唐高祖下诏国庙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唐太宗时期“天下学皆特立周公、孔子庙”,再到“停祀周公,在学校专祀孔子”,孔庙与学校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封建科举制度下,孔庙与学宫结合,使得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学宫课程沿袭传统,设置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科。每逢初一和十五,老师都要带领学生去射圃训练射箭,所以那时候许多孔庙都设有射圃。封建社会推崇儒道传播儒学文化的主要场所就设在孔庙,科举制度下的仕途起点也在这里。孔庙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场所。
文化传承
曲阜孔庙的发展史为世人勾画了一幅中华文化的演变宏图。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出于政治因素考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虽然这使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深受其影响,但仍不能完全消除道教与佛教的地位,取得“独尊”地位。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儒家文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后,终于被社会所广泛认同接受,儒家思想开始被大规模的传播与,全国各地的孔庙一也大规模的兴建起来。宋元以来,各朝仍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被一再肯定,越来越多的尊崇谥号追封于孔子,孔庙的建筑规制也被一再提高。除曲阜的孔子本庙,全国各地的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的教育功能对隋唐兴起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孔庙的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接受熏陶,诵读书经,输送培养出无数的学者。隋唐以来,儒学得到大力弘扬,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干。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追求理想化的礼制秩序成为国家厉行教化的根本内涵。国家为了加强政治统治与厉行教化,控制推行着孔庙的祭祀活动。遵循孔子所创,有利于国家建立有序社会,实现封建专制统治。祭祀孔子,乃推崇其所创思想学说。
民族融合
各地兴建孔庙,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历史上全国各地在中央的诏令下都逐渐建设有孔庙。“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辽代的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内蒙占宁城西大明城)、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均设有国子监。其旁所建的孔庙均有按时祭祀先圣孔子的规例。沿袭前朝,金代也在各州郡县设立庙学。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云南建立行省后,昆明立孔庙。此后人理、建水、通海、石屏等地也纷纷建介;孔庙。至清末,除了极其边远的·此地区,云南的各州县,都已建立孔庙。孔庙在边远地1火的兴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儒学的文化财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是史载最早在曲阜以外的城镇修建“先圣庙”祭祀孔子的皇帝;金朝的女真族,也世世代代以祭祀孔子为礼制,建立孔庙;蒙古族的元代,在大都(北京)建立孔庙,以空前至高的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孔子。清朝则在东北地区兴建孔庙,并在入主中原之就已经实行祭孔大典。由此可见,孔子是中华各民族所共奉的先圣。儒家文化在两一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里,规范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
精神遗产
祭孔活动还形成了一种乐舞艺术。祭孔乐舞的主要内容是以赞颂孔子生前功绩为题材,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其乐曲来源于孔子所推崇的“韶”;舞蹈则来源于“夏”;诗来自于隋代牛弘、蔡徽的创作,集中展示了孔子及其儒家倡导的“仁”、“和”、“礼”的人文价值。祭孔乐舞的乐曲五音齐全,古朴典雅、歌声悠扬、金声玉振。舞蹈以禽为舞具,舞姿刚劲有力、动作舒展,具有雕塑之美。器乐演奏的部分由古筝、笙、笛、箫、编钟、编磐等乐器组成。祭孔仪式场面宏大,庄严肃穆的氛围,以金碧辉煌的大成殿为背景,形成了艺术形式的统一。
史学价值
曲阜孔庙发展的两千个春秋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脚步。孔庙的发展史所留下的丰富遗存与完整的资料对我们研究孔庙的历史、建筑与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通过对孔庙建筑与祭孔活动的研究与探讨,可以透视到中国古代封建体制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并能够对儒家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