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来源:医学新资讯
导语
凝血结果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日常工作和考试中,很多检验人看到凝血五项(PT、APTT、TT、FBG和DD)结果,往往是一脸懵逼。
同时,很多非专科的临床医生,拿到异常的凝血报告后,也是盲人摸象一般,不会正确分析,贻误了患者的诊治。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教科书上对凝血的讲解方式不当有关。
翻开这部分内容,往往都是从“瀑布学说”开始的,之后是通篇的A因子如何激活B因子,B因子又如何激活C因子的。
这种文字看上几行,大多数初学者都合上书,直接去找周公解读化验单了。
实际上,对一般的检验人和临床医生来说,系统的掌握这些凝血理论,并不是必需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怎么了解凝血理论的情况下,看懂一般的凝血报告。
这就好比,我们虽然不懂电脑的工作原理,但平日里依旧可以顺畅的使用它。
此外,书本中对凝血五项都是分开来讲,比如PT高,列出了一堆可能的原因;APTT升高时,又是一堆临床意义。
但实际上,凝血五项的结果,与其他检验报告的解读是一个道理,我们不可能单纯只去分析某一项为何异常,而是要综合分析。
比如,当我们拿到乙肝三系统的报告,看到核心抗体阳性时。并不会单单去分析这一项为何阳性,而是要结合另外四项的结果,进行整体解读。
乙肝三系统结果中,存在“大三阳”、“小三阳”等固定的模式。而凝血五项的结果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固定套路。
因此,只要我们熟悉了常见的凝血结果模式,那解读起来也就易如反掌了。
先来看一张很关键的示意图:
“你这不还是回到讲凝血因子了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了。别急,这张图只是为了展示凝血五项中,每种检测所涉及的凝血因子或过程。你也完全不需要记住这个图。而只需在遇到异常结果时,回过头再来看这幅图。
闲言少叙,我们开始上干货了:
模式1:P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
这种模式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刚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存在轻度的维生素K缺乏。因为PT检测中涉及的VII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患者的凝血结果仅表现为PT升高,且通常其PT结果不会超过参考上限的一倍。
造成这种模式的另一种可能是,患者先天性缺乏VII。当然,这是十分罕见的情况。
模式2:APT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
当APTT明显升高时,根据患者有无出血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情况:
(1)患者存在出血。那最可能的是先天性缺乏VIII、IX、XI因子,也就是先天性血友病。
或者患者体内存在因子抑制物,最常见的是VIII因子抑制物,也就是获得性血友病。要初步的鉴别这两类疾病,可采用血浆混合试验。
此外,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APTT也可能单纯升高。
(2)当患者不存在出血表现时,APTT升高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的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导致的。
此外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K)缺乏也会导致APTT升高,但这些情况极为鲜见。
模式3:FBG升高,其余四项正常
因为FBG不仅是一种凝血因子,同时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此,在一些炎症、创伤和妊娠等情况下,它都可能升高。
模式4:PT和APTT明显升高,其余三项正常
出现这种模式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缺乏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特定类型的鼠药中毒。而这三种情况都与维生素K有关。
因为,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活化十分重要。因此,当患者由于摄入不足,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杀灭了可以合成维生素K的肠道菌群时,就会出现出血和PT/APTT升高。
而抗凝药华法林和一些灭鼠药(如溴敌隆、溴鼠灵),则是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使上述四种因子活性降低。
当凝血标本采血量明显不足,或患者的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时,导致抗凝剂与血浆比例失衡时,也会出现PT和APTT假性偏高,这类情况要与病理性增高相区别。
另外,如果护士妹妹,“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紫头管中的血(含络合剂EDTAK),偷偷倒进了蓝头管送检,那也会出现这种结果。此时,测一下血浆中的钾离子浓度,就真相大白了。
此外,先天性缺乏因子X、V、II中的一种时,也会出现PT和APTT的共同延长(可查看前面的图片理帮助理解)。当然,这是十分罕见的情形。
模式5:APTT和TT明显升高,其余三项正常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凝血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中混有肝素导致的。
因为PT的试剂中,含有能中和肝素的组分。而FBG检测一般是对血浆10倍稀释后检测的。所以,肝素对这两个项目一般无干扰。
模式6:PT、APTT和TT明显升高,FBG偏低,DD正常或升高
这种模式,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病(如肝硬化),导致肝脏合成的各种凝血因子不足。
此外很罕见的情况是,先天性缺乏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原结构异常。
模式7:PT、APTT和TT明显升高,FBG偏低,DD明显升高
出现模式7时,意味着患者凶多吉少——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常见于产科意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等患者中。
要鉴别模式6和7,除了DIC时,DD结果往往更高外。还可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和病史进行判断。
模式8:前四项均无法测出,DD可测出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有必要睁大眼睛,重新审视一下这份凝血标本了。这种情况下,多半是标本已经凝固了。
当然,遇到一份异常的凝血结果,且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符时,我们都有必要再次确认标本是OK的。
最后,我们把以上的几种结果模式,归纳到下面的表格里。大家遇到异常的凝血结果时,按表索骥即可。
看完这个表,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了:“老师,你这表不全啊,我遇到的下面这个模式,里面就没有啊”
PT:25 s(参考范围10-15 s)
FBG 1.9 g/L(参考范围2.0-4.0 g/L),其余三项正常。
同学,检验报告可不能教条的去看哦。这份结果当然是考虑模式1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