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武术散手来源于古代战争和自卫防身。不同于现代擂台武技,传统的格斗技击必须考虑到风雪、夜间、船头、山地等非常规条件下的应用。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暗含于浓缩精炼的武术谚语当中。
拳打一条线之逆风练
古代战争或者杀戮,经常是进攻方利用顺风优势攻击逆风的一方。而很多强调“拳打一条线”的武术单练、对练套路和拆招喂招,真实的训练是要求逆风行拳的。
作用一:耐氧训练
北方朋友都知道,在逆大风走路时,可能会有短暂的窒息。而逆风做快拳套路训练时,很可能因为摄氧量不足,导致体力不支或者动作变形——呼吸乱,拳脚散。这时候就能深刻体会前辈武者的古训: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作用二:目力训练
眸子练的精,打人占上风——现代搏击称为“视觉敏锐度”。逆风打拳会因为眼睛干涩酸胀,经常眨眼或者目力不集中而遭到重击,或者打击不到位。逆风拆招训练要求只使用拳腿进攻,由有经验的师长喂招。“一退破千招”,师长直线逆风后退,逗引徒弟(师弟)快速出直线型拳腿攻击,在其闭眼运目时打击,或者“打吸不打呼”致其岔气。
与其唠叨一万遍的防守要领,都不如挨几次重击领会深刻——未学打人,先习挨打。
拳打一条线之顺风练
作用:速度练习
行如电、疾如风——是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共同要求。在顺风条件下,重复做套路或者部分招式的单盘练习,以不同等级的风为参照物,以耳朵做出发点,感受风快还是拳脚快,才不容易枯燥乏味;才能领悟“放长击远”的深意和重要性;才知道“追风赶月”不是空话。
夏练三伏之河练
夏天炎热,穿沙袋衣和沙绑腿容易长痱子。选择清理一片合适的河道或者水渠,在下午水温较高,不伤身体的情况下,做部分专项训练。
作用一:拳法抗阻训练
在河道中,逆流以马步或者弓步蹲下,只有头部露出河面,出拳时隐没于河面之下——这就是原始的拳法抗阻训练了。逆流的马步或者弓步冲拳是提高拳击速度、劲道和稳定性的简易方法,也是提高全身协调性、抗冲击的有效方法。
“拳不打人功打人”、“重功不重拳”是前辈武者对打击质量优于打击方式的清醒认知。
作用二:抗击打训练
双方都在河水中,或马步冲拳、或马步磕臂、或腿法击打等。因为有河水阻力,刚开始打击力量并不大,比较适合初学者配合训练:一方练抗击打,一方练拳腿的力量速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作用三:腿法抗阻和转化训练
站在河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尽可能深又不会浮起的位置,做扫桩腿、虎尾腿、弹腿等腿法的单盘练习。原中国武协副主席、武术九段蔡龙云先生说过,传统武术讲究“专、博、化”。河水中的拳、腿重复单盘抗阻训练就属于“化,自行体会连续快击、单一重击的不同感觉;方便理解拧腰砌胯等武术术语;将套路的数量转化成一招一式的质量——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作用四:拳法预判和距离感训练
传统武术把左肩比喻成“星”,右肩比喻成“斗”。出左拳或者右拳时,必定先有“左星右斗”骨骼肌肉的位移或者形变。训练有素的武者,出拳只需要0.2秒左右,只看着拳头是来不及防范的,但肩膀是手臂的“根梢”,拳未动肩膀先动。双方都以马步蹲在河水中,只露出头颈和肩膀,以下冲拳轮流击打,认真体会“肩动”和“拳到”的时间、距离和空间的微妙关联。
作用五:步法练习
1、 部分搏击爱好者在刚开始练习步法移动时,习惯看自己的脚,这是不正确的。在河道中练习,浑浊的水流有助于改善这个陋习。
2、 在较深的河水中,逆流做步法快速移动,是很好的抗阻和稳定训练——“风中旗、浪中鱼”是要躬行实践的。
3、 在欢快的溪水中,顺流做各种步法的转换,把流水当成对手的步速,就能理解前辈武者的精妙比喻——马奔虎践。
作用六:拳法的截击格挡
在河水中马步不变,当看到对手肩膀的移动或者形变时,就要用“内拦”或者“外搬”,快速拍击拦截对手拳击的可能方向,保护自己的中线要害——“看根打中,看中打稍”。
拍击、截击等格挡动作是概率性的,确实有运气的成分。但拳头能打的就是从头部到小腹这一段,己方手掌胳膊的扇形运行格挡,拦截不了就要靠排打功硬抗,但只要刮蹭到对方手臂,改变拳击方向一小点,就能卸去很大一部分拳击力道,进而减少己方受到的伤害。
拍打格挡类似于足球场上守门员扑点球:胆识、力量、运气、速度和技术缺一不可。而在河水中练习,双方都有水的阻力,相当于慢半拍进行,有利于初始训练。
作用七:腿法预判
腿击都是腰胯带动发力,尤其是高位重击腿法。腰胯先动,才会有腿部动作,这就为预判防范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前辈武者总结为“膀乍打人、胯乍踢人”。同时对战双方能高效专注观测的区域,只有“左星右斗”和腰胯。
为什么说不能看对手的眼睛或者脸部?有经验的拳手,会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或恐吓、或挑逗、或刺激,实施“心理战”,干扰破坏己方的发挥。
作用八:反预判训练
李小龙说过,(被击打的)木板是不会讲话的。同理,沙袋也不会讲话。在练习抗击打时,师长及时提醒徒弟(师弟),在提高重击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肩膀和腰胯的动作幅度,同时在重击和速度之间体会、寻找自己的平衡点。
夏练三伏之雨练
如果说河练是类似于现代坦克的火力(拳腿)、防护(抗击打)、机动(移动)三项指标,那么雨练就是抗干扰和战术训练。
作用一:综合抗干扰训练
在雨中(雷雨不能练习),雨滴不规律的打在眼睛上;雨水也会流经眼睛和口鼻,影响呼吸和视线;雨声破坏听觉;身上的雨水会大幅度降低夜练时培养出的体感;路面也变的湿滑。这些类似于现代坦克战中的电磁干扰、通讯干扰等。雨中的实操对抗训练能有效提高拳手的专注力、意志力和心理抗压训练,即前辈武者所说的“定力”: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作用二:假动作和战术训练
在雨水中,身体的感官功能受限,最适合用诱敌深入、指上打下、声东击西、机机诈诈等动脑子的“巧计妙打”,这与河练中的“重击笨打”是互补的。
冬练三九之雪练
作用一:步法强化训练
打拳容易走步难。在干净的、没人走过的浅雪地上,做各种步法练习,然后对照脚印自查自纠——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
山林野训不是小说家笔下的闭关修炼,只是前辈武者在物质匮乏、条件简陋情况下的“师法自然”,与风花雪月无关。
作用二:综合训练
跑步是很好的体能锻炼法。在深雪中穿上沙袋衣、沙绑腿等,在野树林里以各种快速的步法、身法训练,如环绕步、倒换步、进步侧闪等取代单纯的跑步,达到“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的综合训练。
“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是前辈武者对更快、更强、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
作用三:抗击打训练
冬季寒冷,血液循环慢,痛感降低。双人轮换击打或者练习靠桩、摔手。收功回家后,一定要用草药水浸泡搽洗。要习武,先吃苦——否则就是软手软脚的花拳绣腿。
冬练三九之冰练
作用一:步法强化训练
步法训练不同于拳腿重击,缺乏衡量评判指标,往往是训练多,效果一般——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不实则拳散。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好标志或者记号,双人尾随或者穿插训练,在提高速度、敏捷和专注力的同时,尽可能的稳定重心,防止滑倒摔跤。
作用二:跌扑训练
韩飞龙的扫堂腿、腾空外摆莲(跃身摆莲)、散打快摔等都需要有扎实的跌扑功夫——打中寓跌,跌中寓打。而冰的密度很高,早期的摔跌训练是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冰面上进行的。尤其是农村周边的天然河流,结冰后会有大小不等的弧形凸起,非常适合腹部的抗冲击训练。
作用三:平衡训练
在冰面上做部分单操手训练,方便理解前辈武者强调的“内外合”、“形不破体、势不破尖”等调重心、找平衡的古训,避免实战中打空摔倒,也能促进对部分桩功的理解和认知。
拳打卧牛之地之树练
如果说拳打一条线是放长击远,而部分要求“拳打卧牛之地”的武术技法,强调的就是近距离短打。训练时在树林里,将几颗相近的树木围上一道绳子,形成一个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原本训练目的是应对古代时,发生在峡谷小路、船舱头尾、城墙垛口等狭小空间的战争或者抢劫。
作用一:短打训练
武术散手有“七拳”之说:头、肩、肘、手、胯、膝、足。在这个狭小空间内严禁使用远距离拳腿打击,只能运用头、肩、胯、肘、膝五种打击技术,强化贴身或者近距离攻防意识。树练与专项练习远距离拳腿的风练互补——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头肩肘胯膝。
作用二:移动训练
对子(对练)一方只允许通过步法移动逃避打击,不能还手。而打击方只攻不守。“脚踩五行”的步法训练至关重要,如形意门专门训练进退之道的“进退连环”。
作用三:身法训练
防守方除了步法移动,还必须通过身法的蹲、闪、仰、跳等才能有效规避打击。如八卦门专门训练迂回曲折身法的“穿九宫”——不知进退枉伶俐,不知起落枉学艺。
拳打卧牛之地之山地训练
“拳打上风,审顾地形”。如果在崎岖陡峭的山坡地,大开大阖式的攻防就不能适用了。这就迫使双方必须在身法、步法和打击方式上转换:上坡方的马步冲拳、下坡方的弓步冲拳在打空或者重击时有利于保持平衡;仆步原来是在山坡地绊摔、铲摔用的,同时有效预防自己摔倒;上坡方使用“起腿半边空”的高位腿法,容易被下坡方以“骑龙步”攻击裆部或者肾脏要害。
二五更功夫之夜练
古代的计时规则,两小时为一个时辰,晚上9点到11点为二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中华武术脱胎于军旅格斗的“将门拳”,尤其重视散手技击的夜练和夜战,而五更训练是最长功夫的。
作用一:克服恐惧和抗压训练
夜练不是一堆人热热闹闹的群体练习,而是将有一定基本功和套路基础的徒弟,独自一人丢在野树林、废墟或者秋收后空旷的田野。不同于现代都市的不夜城,凌晨三点到五点是农村夜晚最黑暗的时候,也是很多野生小动物夜间进食的高峰期,这时的恐惧如同血液浸满全身。只有熬过这一关才能深入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习武健身”的初级层次。
“一胆二力三功夫”是前辈武者对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三者关系的精辟点评。
作用二:开悟
夜深人静独自行拳,只要稳住心神,按照“练时无人似有人”的假想敌设定,很快就能理解“五步拳”是基础训练大纲;“少林罗汉拳”是不同攻防技术的“模块化组合”;“武松脱铐拳”是以一打多的教学示范。套路与现代搏击强调实战代入感的“空击”训练原理相同。何为“悟”?学而不思则罔,习武亦如此。
作用三:刺激训练法
“操桩打袋”是把沙袋、树桩当成假想敌,用套路拆分后的单招重复击打。这是对套路空击训练的进阶提高,目的是增强距离感、反作用力和抗击打能力。要求是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单击到连击、由定式到变招,重质不重量,循序渐进。
白天做打桩训练,有些初学者会怕疼怕苦,有可能出工不出力。而单独夜练出于对恐惧的刺激宣泄,辅以“以气促力、以声促力”会提高训练效果。
作用四:感官的综合训练
在夜间去乱坟头等陌生区域,人会不自觉的心生恐惧和警惕,有全身汗毛炸竖的体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会提高很多——现代散打搏击称为“兴奋感”,这时候进行喂招训练事半功倍。
作用五:拳无拳,意无意和条件反射
高水平拳手对战时,速度快,组合连击和变招更快。这时候提前预设的技战术和拳腿预判等,可能都没用了,拼的就是条件反射和意志力。五更天是夜晚最黑暗的时候,正好模拟对手难以防范的快击连打,也考验己方“攻讲踢打摔拿通变,守求顶顺化闪齐备”。
散打王柳海龙曾经说过,他与美国拳手“铁虎”对战时,曾经有一个回合,是在“断片”的情况下打完的。这就是条件反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有心有意都是假,拳到无心方为真”的最好诠释和例证。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妖
责任编辑:锦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