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古杭(八)/古城门之艮山门

古诗古杭(八)/古城门之艮山门大约是公元十二世纪下半叶的某个炎夏之日,南宋人项安世在都城杭州,感觉城里热浪滚滚,不堪忍受。于是,从艮山门出城寻凉。写下一诗:《晚出国门以畏热。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大约是公元十二世纪下半叶的某个炎夏之日,南宋人项安世在都城杭州,感觉城里热浪滚滚,不堪忍受。于是,从艮山门出城寻凉。写下一诗:《晚出国门以畏热。自艮山门出,始见稻田际天》:

“路转东门五里塘,夹塘寒水绿泱泱。平生枉踏湖洲市,不悟田间有此凉。”

此诗中的“国门”或应是城门或“郭门”,古人亦常称都城之门为国门。五里塘指现上塘河的一段(大致从施家桥到北新桥),出城约五里路吧。项安世说他之前常从北关门出城到湖洲市(湖墅一带),因同是市廛,并未感觉比城中凉快,这次从艮山门出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之间有一些水塘寒水绿泱泱,自然是有清凉的感觉了。

这或许是提到杭州艮山门最早的诗歌。在艮山门之前,吴越国罗城城墙的东北之门,称保德门。

古诗古杭(八)/古城门之艮山门

古艮山门碑

艮山门,始于南宋,是杭城东城墙北端的城门,今已随着古城墙的消失而杳然无迹,不见其门亦不见艮山;只在建国北路与环城北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北处靠运河的绿地公园里,有一块今人建立的“古艮山门”的碑。不过,还是在这一带留下一些痕迹的,如以“艮山”为名的社区、道路、建筑等等。

其实南宋时,艮山门并不在现“古艮山门碑”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在东河(菜市河)西岸,当时杭城的东城墙以菜市河为城外之濠,艮山门大约在东河坝子桥的桥西不远处。直到元末割据势力张士诚统治杭州,重建杭城东城墙,将这一带的原南宋城墙向东移了一到三里不等,靠近贴沙河新建城墙,把菜市河纳入城内,艮山门也随着移至现在的“古艮山门”碑一带(据说此是唐末五代的宝德门原址)。

艮山门之名从何而来?此处曾有过叫艮山的山吗?如今城门已消失,那艮山又在何处呢?这是我见到“艮山门”时曾经的疑惑。

读南宋的《梦梁录》、《咸淳临安志》等,文中叙述杭州的山,均未提到有“艮山”之说,按理说,近在城郭,又傍近城门,若真有艮山存在,不管大小,总会提及吧。所以古人认为,南宋人名此城门为“艮山门”,不是真的此处有艮山存在,而是与城门所处的方位相关。此城门处当时杭城东北方位,在文王后天八卦图中,东北正是艮卦的所处的方位,且艮卦为山,这应该是艮山门之名的由来。又北宋故都开封城的东北方位曾有一座人造山林,称之为艮岳(宋徽宗命名为万岁山),艮山门之称或也是对故都艮岳的一种怀念。

清代杭州人诸璧《发艮山》诗:

“园林深锁翠苍间,花木幽深水一湾。最爱佳名符妙理,羲经原说艮为山。”

古诗古杭(八)/古城门之艮山门

网图:艮山门石碑老照片

但元明后,文献中开始出现了艮山。

《杭州府志(明)》云:“城东北隅有艮山,故以名门,门内有顺应桥,一名坝子桥,故俗称坝子门。”

城东北隅的艮山究竟是怎样的山呢?

明《嘉靖仁和县志*城外山》云:“艮山,在城东北隅,一小土阜。南宋时,公卿往来迎送于此。”

元代的《艮山土神庙碑》中云:“杭城周四十余里,为门十有三,其东北曰‘艮山’,以雉堞之余,筑台建庙,因以名之……”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云:“艮山,城东北一小土阜耳,因山名之,盖亦地脉近海之蟠结也。”

再来读明清诗人的诗,有登艮山者、游艮山者,见艮山者。

明*胡镇《五日登艮山》诗:

“城市喧阗甚,寻幽到艮山。林藏金刹古,藓合石文碑。

桑圃沙田隔,城濠野水环。夕阳人竞渡,仿佛汨罗湾。”

清*桑调元《艮山》诗:

“行行越城闉,乃至艮山下。艮山一何卑,颓基识者寡。藓碑犹可摹,云此元时社……”

清*释明乾《游艮山》诗:

“朝出见艮山,暮归见艮山。朝暮镇相见,未得游其间。

隔此衣带水,截流非无心。今晨杭一苇,登此蠲烦襟。

广不满十肘,高不过数寻。断碑不可读,宿草埋深深,惆怅夕阳晚,回舟发长吟。”

明乾和尚朝暮见艮山,应该是住在现运河的北岸,而艮山在现运河的南岸的城墙边,所以是“隔此衣带水”,他游览艮山需要乘船过河到对岸(当时运河上还没有今之建北桥),感知艮山之小且断碑不可读,所以惆怅着乘舟返回。

清代著名文人厉鹗《同栾城、圣几游艮山,山高可二丈许,盖土阜也。旁列古松三四,晚风萧然,残雪在地,卧残碑已中断,读之不甚了了,乃元艮山土神庙碑,庙不知毁于何时。作诗记之》:“皋亭雪未消,数峰粲可数。城阴艮其背,有此山戴土。牵拂无事朋,共探风物古。晚寒闭渔村,斜阳入蔬圃。疏松时一响,似喜我辈抚……”

读上述明清的史料诗文,艮山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小土阜。一说是“地脉近海之蟠结。”一说是:“龙山沿江而东,环沙河而包括,露骨于茆山、艮山。”是龙山的最小余脉。最为人们认可的说法是:“以雉堞之余,筑台建庙,因以名之。”也就是元代末张士诚建新城墙时,用剩余的土木,在此处筑一土台,称此土台为艮山,然后在土台上建了一个庙(艮山土神庙),在庙前树了一块石碑,种了一些松树……

明代胡镇诗中的艮山,“林藏金刹古,藓合石文碑。”说明当时艮山上的古庙仍在,石碑上已长满了苔藓。到了清代厉鹗访艮山写诗记之时,庙已不知毁于何时,石碑不仅中断且已残,读之亦不甚了了,只剩下几棵古松在寒风中颤抖凌乱。

从上述诗文史料中也可以知道,艮山小土阜,确实很小,高不过二丈,广不满十肘。可想象其在岁月的消磨中很容易被渐渐夷平。

古诗古杭(八)/古城门之艮山门

古艮山门碑公园一景

据载,明清时艮山门之东城墙上建有一楼,明代时称为望海楼,据说是当年督抚胡宗昌为观察倭寇之警而建。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楼或塌,时赵士麟修葺杭城,重建新楼,初名为跨海楼,俗称艮山楼。此楼下临艮山,艮山神庙毁废后,楼中便供奉原土神庙之神,人们登楼参拜神祇时,或远望四周,心有所感,写诗以记。清人释显鹏有《艮山楼远眺》诗:

“烟迹群峰出,苍然望有无。双桥连古渡,一水接平芜。

树影凌丹壑,鸡声在玉壶。桑田曾几变,我欲问麻姑。”

除了登楼远望,文人诗客们也常常步出艮山门,或登艮山小土包,聊以远眺,写诗抒情。明代文人高濂《高子四时幽赏*登东城望桑麦》云:

“桑麦之盛,惟东北郊为最阔,田畴万顷,一望无际。春时,桑林麦陇,高下竞秀,风摇碧浪层层,雨过绿云绕绕。雉雊春阳,鸠呼朝雨。竹篱茅舍,间以红桃白李,燕紫莺黄,寓目色相,自多村家闲逸之想,令人便忘艳俗。”

清*褚丹《秋日艮山晚步》:

“出郭无多路,微茫见小山。水干沙正白,霜落树先斑。野鸟寒仍浴,柴门晓尚关。莫言无意趣,终逊此林闲。”

清*赵信诗句:“艮山门外晚风尖,玉辇低垂锦软帘。佳处但从东麓望,一方新绿画春奁。”

清杭州文人*杭世骏《艮山野望》:

“霜根络平畴,宿草栖陇首。迩郭无故蹊,临河有菀柳。

骈肩历荒埛,局步陟高阜。断碑涩藓交,野庙社工守……

清*吴锡麒《艮山野望》诗:

“寻幽出城隅,清风醒尘堁。东山榛莽间,野烧一痕破。

当年社工祠,寂寞古碑卧。林寒木叶脱,仰见天宇大。

迢迢沙河流,一支泻其左。牛羊已下来,樵唱隔烟过。

前峰杳难即,数点青错磨。归欤踏夕阳,冷鸦啼个个。”

古诗古杭(八)/古城门之艮山门

网图:艮山水门北,应是水门城墙外之景

元末后,菜市河(东河)被纳入城中,在东河水及大小船只出城入运河之处,还建有艮山水门,应该就在今东河与环城北路交汇之处。当时人们出远门,在江南一带,水路或比陆路方便快捷。自然有文人经水路进出艮山(水)门,也会留下诗歌:

清*张习孔《再出艮山门》:

“轻风落叶蹴微波,举棹其如苍翠何。络纬欲残蝉唱急,照人秋堞夕阳多。”

清*朱樟《出艮山门口占》:

“未过吴蚕断叶时,爱游翻怪出门迟。春来笔砚忙如此,才上孤舟便有诗。

八尺渔舟赁还往,白鹤飞过沈塘湾。剪溪又入皋亭路,看煞堆青橹后山。”

清*孙琮《将晓抵艮山门》诗:

“艮山门下河流长,艮山门外多鱼商。大船小船沿岸集,高樯午夜灯犹张。

我舡东来住其旁,舡空酒断心彷徨。城门未起鸡未唱,征衫露冷凝严霜。

残月挂城仅十丈,欲落不落光微茫。……

曙星耿耿识天晓,城头煞鼓声凄凉。河空日出客船散,树头宿鸟俱飞翔。”

清*姚春漪《东河棹歌》咏艮山水门诗:

“城门水深月半沉,水与侬情一样深。谁弄水声歌水调,琵琶弹梦到江浔。”

常沿着东河河岸的游步道,朝顺流而下的方向,陪伴着河水流过坝子桥,穿过环城北路的桥下,环城北路就建在古杭州北城墙的旧址上,在古代,就宛如从艮山水门穿城而出。河水义无反顾地流入了运河,而我却徜徉在运河边的公园里,有时伫立在那“古艮山门”碑前,想起清人姚春漪《东河棹歌》中有写艮山门的诗:

“开门浪说拥烟鬟,平楚苍然不见山,若问当年迎饯地,亦如山在有无间。”

如今依然是浪说烟鬟不见山,但城门也一样地杳然无迹,望眼四顾,不见城墙高耸,也不见平楚苍然。昔日的城门,或已化为今日四通八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路之交通枢纽,敞开胸怀,迎来送往。昔日的艮山,无论曾经是自然地脉的蟠结、山脉的显露抑或是人工的土台,也似在有无之间。说它无,实体确已不见;说它有,地名尚是遗迹。

眼前年代稍久远的是东河与运河,运河两岸,高楼矗立,地平线消失于近前,而天际线仿佛就是稍远的楼顶。明清时的桑麦风貌,唐宋时的湖泊水景只在久远的各种记忆媒介之中,比如上述的古诗。古渡口的喧闹与流水飞舟,已改换成飞架两岸通着车水马龙的桥梁……一切还是应该向未来看齐。

自作诗一首《散步寻幽,见“古艮山门”碑有感》

寻访杭城古城闉,东北之角艮山门;门与艮山皆杳然,犹作地名尚留存。

路边孓然一石碑,依稀向人指方位;山为土阜早夷陵,门成虚设岂可追。

巍峨城墙变坦途,车水马龙繁忙路;昔日雉堞望海楼,高厦幢幢知何处?

远古湖泊与海滩,曾为桑园与稻田;而今远眺天际线,繁华闹市似无边。

沙河为濠傍门流,夜航船宿古渡口;欲向坝桥问旧事,藓苔无语水悠悠。

老来饱饭闲无事,探幽访胜任所之;几番狐疑问阿谁?不妨开卷读古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0934.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