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酰胺的作用了解一下?

烟酰胺的作用了解一下?烟酰胺的发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宝洁公司的THakozaki 在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期刊杂志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烟酰胺的作用了解一下?

丨编辑/排版:敏仔 责编:kiki 审核:李云

作为成分届的当红炸子鸡,烟酰胺近年来在护肤品市场上出镜率相当高。

这一“明星”成分被称为皮肤的“猛药”之一,自带多种功能,从治疗痤疮,到协助防晒抗老化、美白、抗皱、袪黄等,只要是你想要的功效,烟酰胺都覆盖了。

似乎一瓶烟酰胺在手,皮肤问题都不怕。

什么是烟酰胺?

烟酰胺是维生素B3(烟酸)的一种活性形式,也称为尼科酰胺,在较早的文献上称之为维生素PP,用于预防糙皮病。主要存在于酵母和根类蔬菜中,是一种水溶性的、稳定的小分子量的物质,它能迅速穿过角质层[1]。

烟酰胺从何发迹?

在过去十几年里,关于烟酰胺的研究,发表文章最多的是宝洁公司。

烟酰胺的发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宝洁公司的T Hakozaki 在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The effect of niacinamide on reducing cutaneous pigmentation and suppression of melanosome transfer》。这篇文章阐述了烟酰胺的美白的作用,可以阻断黑素小体向角质细胞转移。

2003年宝洁公司在北京的国际皮肤美容学术年会和2004年美国皮肤学术年会上发表《Niacinamide: A B vitamin that improves aging facial skin appearance》介绍使用5%的烟酰胺可以改善面部光老化的状况,包括皱纹、发黄和弹性[2]。

之后宝洁公司又相继发表论文表示烟酰胺对皮脂腺分泌油抑制作用,有抗皱功能,还有皮肤屏障修复等等效果。

可以说烟酰胺能稳坐今天这个地位,少不了宝洁的功劳。

烟酰胺对皮肤的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烟酰胺较受关注的三个作用展开来讲。

01 治疗痤疮

Effat Khodaeiani 等人使用4%烟酰胺和1%克林霉素对75名寻常痤疮患者进行双盲对照实验,8周后比较两组结果发现,烟酰胺和克林霉素凝胶分别在油性和非油性皮肤类型中更有效,不过在烟酰胺组中有14名受试者出现了瘙痒、烧灼等轻微不良反应[4]。

就目前来看,各国痤疮治疗指南并未将外用烟酰胺列为痤疮治疗的常规手段。然而根据各项研究结果,外用烟酰胺或许有望成为痤疮治疗的替代治疗补充方案,但其确切作用和机制还待进一步的论证。

02 减少色素沉着

多数人看上烟酰胺就是被美白这一功能吸引。

有实验针对烟酰胺的美白效果进行了一次双盲实验,对27例黑斑病受试者两颊分别涂抹4%烟酰胺乳膏和4%氢醌乳膏,结果显示两者均能对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但烟酰胺的美白功能较氢醌来说相对弱了些[6]。

烟酰胺通过可逆地抑制黑素体向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转移来对抗色素沉着,目前来说也得到了相对较多的实践结论佐证。

但还是要啰嗦一句,如果不主动阻隔紫外线,不控制炎症发生,完全将美白这件事对烟酰胺寄予厚望,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03 抑制皮脂分泌

Draelos 等人的一项研究分别在黄种人和白种人进行了临床研究试验,发现外用2%烟酰胺在使用2周和4周后明显降低了黄种人的皮脂排泄率,而白种人的皮脂分泌率却没有减少,但随机皮脂水平显著减少[7]。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烟酰胺可能对油性皮肤有帮助,但还是需要继续进一步更确切的研究。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用过烟酰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住烟酰胺的刺激性。对于新手来说,建议按照以下方法逐渐建立耐受:

1. 短时接触法:比如刚开始涂抹,可以在脸上停留5-10分钟后立即清水清洗掉,然后继续下一步护肤步骤,第二天时间拉长到20分钟,以此类推,直到在面部停留超过1-2小时以上无不适,可以尝试过夜。

2. 稀释法:与其它保湿乳或霜稀释混合后再涂抹于脸部。

3. 注意频率:从2-3天一次,再到一天一次,以此类推,慢慢增加使用频率。

4. 从低浓度开始,完全耐受了低浓度后再尝试高浓度。

如果尝试了以上手法皮肤还是遭不住,奉劝一句:勉强没幸福。

烟酰胺的作用了解一下?

那么回到题目,烟酰胺的爆火是真香还是炒作,相信看到这里的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参考文献〕

[1] 德拉洛斯, et al. 王学民. 译. 功能性化妆品:美容皮肤科实用技术[J]. 2007.

[2] 喻敏. 二十年来烟酰胺如何被神化?[J]. 中国化妆品, 402(01):108-111.

[3] 余辉, 申国庆.烟酰胺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3):262-5.

[4] Effat K, Rohollah FF, Mehdi A , et al. Topical 4% nicotinamide vs. 1% clindamycin in moderate inflammatory acne vulgaris [J]. Int J Dermatol, 2013, 52 (8):999-1004.

[5] Kaymak Y, Onder M. An investigation of efficacy of topical niacinam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acne vulgaris. J Turk Acad Dermatol 2008; 2: jtad82402a.

[6] Navarrete-Sol_ıs J, Castanedo-C_azares JP, Torres-_Alvarez B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Niacinamide 4% versus Hydroquinone 4%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Dermatol Res Pract 2011; 2011:.

[7] Draelos Z D , Matsubara A , Smiles K . The effect of 2% niacinamide on facial sebum production[J]. Journal of Cutaneous Laser Therapy.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03月18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设计:零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442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