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联储要设置 2% 通胀目标?零通胀不好吗?

1989年,Brash行长开始推动立法,来确保新西兰中央银行有足够的独立性,可以在货币政策上不受政府的干涉。

2%的目标就是一个大概的约数,没什么硬道理。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有趣的历史吧。

世界上第一个设置通胀目标的国家,是新西兰。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1988年。当时的新西兰央行行长叫做Don Brash。在上世纪80年代,新西兰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据Don Brash自称,他的叔叔是个果农。到了退休年龄,把自己的苹果园卖了,然后把这些钱都去购买了新西兰政府国债。结果当这些国债到期时,由于飞快的通货膨胀,其购买力损失了90%。因此Brash行长对通货膨胀深恶痛绝。

1989年,Brash行长开始推动立法,来确保新西兰中央银行有足够的独立性,可以在货币政策上不受政府的干涉。这部法律叫做the Reserve Bank Act of 1989(1989年中央银行法)。

因此在这部法律中,被加进了一条“通胀目标”。就是说,央行有责任将本国经济的通胀目标维持在某一个区间内。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不必考虑政府的想法,一切以那个政策目标为准。这样的话,央行的政策就能够独立于政府干涉之外了。

这个“通胀目标”,在当时引起了引起了很大争议。反对方认为,通胀目标束缚了央行和政府的手脚,限制了灵活性。也有人担心,受低通胀目标的影响,央行无法在经济衰退时推出激进的货币政策,因此经济增长可能会遭受损失,失业率会增加。

对于中央银行法的国会投票在1989年12月进行。由于临近圣诞节,一些议员没有出席投票。一位反对派领袖恰好住院。这样中央银行法案被侥幸通过。

通过以后,新西兰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开始讨论:我们应该把目标定在什么区间?是0%,1%,还是一个其他水平?

这时候又一个偶然事件对历史造成影响。在早先时候,时任新西兰财政部长Roger Douglas在接受电视采访,被问到他会定什么样的通胀目标时,他随口说:0%-1%。这个数字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论证,就是那位财政部长“约摸”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已经受够了70-80年代高通胀带来的痛苦,因此部长觉得每年通胀0%-1%是一个不错的目标范围。大家都知道,如果通胀太快,群众的财产不断贬值,老百姓不乐意。但是也没有人愿意看到通缩和衰退。因此把物价增长稳定在每年0%-1%的水平左右,似乎是一个大家都乐见的状态。

以Douglas前部长的0%-1%为基础,新西兰央行行长Brash和财政部长Caygill将这个目标稍微扩大了一些,改为0%-2%。因为范围大一些,对他们来说有更大的灵活性。有时候通胀率偶尔在目标范围外的话,也有更大的应对空间。

所以这就是新西兰央行通胀目标2%的由来(精确的讲,是0%-2%的区间)。

为什么美联储要设置 2% 通胀目标?零通胀不好吗?

在1989年该行确立了0%-2%的目标区间后,新西兰的通胀率确实大幅下降,后来也再也没有起来。

当然,同期其他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等)的通胀率也都大幅下降。因此新西兰通胀率的下降,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在新西兰央行率先推出通胀目标这个做法后,不断有其他国家央行依葫芦画瓢进行效仿。这些国家包括:加拿大,瑞典,英国等。

下面讲一下美国央行,美联储的2%目标是怎么来的。

1996年7月,时任美联储主席阿伦·格林斯潘在联储政策会议上指出,设立通胀目标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因此应该把通胀目标设在0%-1%。这个目标范围和上文提到的新西兰财长Roger Douglas提出的0%-1%不谋而合。

但是格林斯潘的说法遭到了另一位美联储董事会成员的反对。那位反对者,就是现在(2017年)的美联储主席,珍妮·耶伦。

耶伦反对的理由是:通胀目标区间如果定在0%-1%,那么这个区间离0%太近了。从央行制定政策的角度来讲,她很难把利率变为负数。因此央行的利率,有一个零底限(zero-bound)。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经济衰退,央行就没有多少空间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以刺激经济发展。

就是说,如果经济的通胀率在2%,那么当央行把名义利率降到0%时,实际利率为-2%。这个负的实际利率,对于经济来说是有刺激作用的。但是如果通胀为0,那么即使央行把名义利率降到0%,其实际利率也还是0%,达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1996年7月会议纪要显示,耶伦女士说到:在我看来,把通胀目标定的稍微高一些的最有力的理由,就是在车子跑不动时,你需要在其轮子里加点油这个理由。言下之意,就是央行在自己的政策工具箱里,需要留一手以备不时之需。当经济衰退发生时,央行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给经济打强心针。

在这场央行内部辩论中,耶伦的意见占据了上风。最后央行行长格林斯潘宣布:我们一致同意,将通胀目标设为2%。

下面再讲讲另外一个大央行:欧洲中央银行(ECB)。

欧央行一开始建立的时候(1999年),其通胀目标为低于2%(below 2%)。这个目标,其实和格林斯潘在1996年提出的1%目标更为接近。到了2003年,通胀目标给改为低于并且接近2%(below but close to 2%)。

虽然欧央行和美联储都把2%作为通胀的目标,但其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欧央行面临的挑战要远远大于美联储。因为欧元区的成员国各自都有独立的财政政策,但他们又都使用同一个货币。这种弊端在2011/12年的欧债危机中被完全暴露了出来。

根据欧央行现任(2017年)行长德拉吉的说法,将通胀目标设定在2%,主要是为了便于成员国内部的价格调整。

Quote

To rebalance these disequilibria, since the countries do not have the exchange rate, they have to readjust their prices. This readjustment is much harder if you have zero inflation than if you have 2%.

Unquote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欧元区各国内部价格指数以及通胀率是各不相同的。举个例子来说,德国的通胀率,和意大利的通胀率,可能就很不一样。由于他们共用一个货币,因此成员国内部会有一个价格调整机制。这个价格调整机制,在通胀率为2%时,比通胀率为0%时运行起来更加顺畅。因此欧央行倾向把通胀目标设定在2%。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美联储要把通胀目标设在2%?无他,历史巧合尔。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伍治坚是《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的作者。在京东,淘宝或者当当搜索书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购买到该书。

数据来源:

https://www.nytimes.com/2014/12/21/upshot/of-kiwis-and-currencies-how-a-2-inflation-target-became-global-economic-gospel.html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files/FOMC19960703meeting.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85654.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