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对光亮的获取永远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点,在用电普及之前,父亲和我,都是使用油灯,获取一定的光亮,来满足读书和生活的需要,很多油灯,简单、直接燃烧油料,灯光闪烁且微暗;而到了我女儿读书成长时,用电已经普及,各种电灯乃至有讲究的灯具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范孟广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前几年回老家,与父亲打扫院落,看见老家正房的窗台上放着一只老旧的灯盏,它恐怕是我家最古老的物件了。在我还幼小的时候,就朦朦胧胧地记得,它不是被弃在老房子的床下,就是被扔在放着破烂儿的鸡窝上。问父亲,父亲说是那年清除院子西墙角下的破砖烂瓦,发现了它。
当时父亲很惊奇,一二十年不见,也早就把这件十分不起眼的东西忘了个精光,现在又发现了它,所以就禁不住地“咦”了一声:“这不是我小时侯上学用的灯盏吗?”父亲惊奇的是它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飘摇,竟然还顽强地呆在我家的院落里,当下,就将它拣起来,拭去了满身的泥土,它竟然还放着酱红色的瓷光。
灯盏:父亲的第一盏灯
这只灯盏是父亲年幼的时候,爷爷将它和父亲一起送到了镇上的私塾里,从此,这只灯盏就伴随着父亲踏上了艰难的人生旅程。
在这只灯盏暗淡的灯光里,幼小的父亲努力地嘴嚼着《百家姓》、《论语》和《劝世良言》,及至读完私塾,父亲就承接了祖宗的衣钵,开始在祖父的引导下习医,于是,这只灯盏就又陪伴着父亲背《药性赋》、《汤头歌》。
那时侯,正至解放前的苦难岁月,幼小的父亲常常是食不果腹,衣不弊体,但刚毅的他却从未放弃读书。由于家贫,人吃油都很困难,点灯也就成了奢侈品,所以家里很少点灯,只有在父亲读书的时候,奶奶才舍得在灯盏里添一点菜籽油。
父亲在灯下苦读,常常是灯盏熬干了再添,添了再熬干。就这样,父亲在豆大的灯头下汲取“营养”,增长知识,渐渐地走上了治病救人之路,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中医大夫。
灯盏是各种灯具的鼻祖,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都用不同的灯盏,灯盏在中国大约用了大概两千多年。
洋油灯:我读书写作业时的光源
到了我该上学的时候,虽然村里还没通上电,但以菜油做燃料的灯盏已是弃之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煤油灯,那时叫洋油灯。
这种灯都是自己制作,找个玻璃药瓶或者墨水瓶,盖子上钻个眼儿,上面插一截一指长,筷子粗细的小铁皮管子,再搓一乍长的棉花灯芯穿过去,吊进油瓶子里,棉花吸油,一会儿就能吸透,一点就亮了。
虽然这种灯仍然是原始的照明灯具,但比起燃菜油的灯盏来已是强了许多,它不但比灯盏亮,黑烟冒的也少,早上起来就不用大口大口吐黑痰,因此,当我们趴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看课本的时候,父亲有时还感慨两句:“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我那时好多了,还能用上洋油灯”。
罩子灯:来客或过节的奢侈品
有年春节,父亲从集上买了一只罩子灯,这种灯就是专用商品灯了,长亚腰葫芦造型的玻璃灯上,罩一个大肚长脖的玻璃罩子,有旋钮伸缩灯芯可以调节亮度。
因为灯罩的吸力,煤油燃烧充分,比洋油灯就亮了不少,一点黑烟也没有,是当时最先进的油灯,很受欢迎,就是耗油量比洋油灯要大。
这种灯一般家里来客人,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点着奢侈一回,一般学习看书还是要用洋油灯的。
马灯的原理结构跟罩灯相似,但马灯一般不做台灯用,有提手,油壶大,灯罩粗,照明时间长,还防风,也比较亮,适合走夜路,干夜活提着照明用。
LED台灯:女儿的读书护眼灯
父亲到我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已上中学,十分高兴,看着她趴在宽大的写字台上就着柔和的灯光舒适地看书学习,就想起他和女儿一样年龄的时候上私塾的苦难情景来,继而生出许多喜悦的伤感,就给女儿讲起了他端着灯盏,饥寒交迫步行十几里地去上学的景况,女儿如听天书般,眼睛一眨不眨地听着爷爷上学的故事,末了,竟吐出了一句让父亲哭笑不得的话:“爷爷,你小时侯还挺好玩的”。
女儿,爷爷的故事你当然不能理解,同样是学堂苦读的年龄,你的爷爷是饿着肚子,穿着破衣烂衫,在冒着黑烟的灯盏下苦读。而你用的却是几百块钱的LED护眼台灯。
今年国庆节放假就带你回老家,定当给你找来你爷爷曾经用过的灯盏,当告诉你这就是你爷爷上学时用的“台灯”时,你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惊讶表情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范孟广,笔名植梅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8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