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流程的本质是什么?流程为谁而变?管理者该如何从业务中萃取流程DNA? 局部流程优化该从何入手?流程该何时变革?
广为大家熟知或道听途说的IPD项目背后,优秀的华为质量经理人究竟如何所思所想?做对了什么?流程制度建设是如何强有了的支撑华为持续业绩增长的?构建的体制机制是如何应对海外国家的一次又一次严峻挑战的?
来自华为流程质量专家的一手流程管理实践点滴,或许带给我们民营企业家群体更多有益启示。
-白华永 T&D 首席经营质量变革顾问
华为流程实践1:
流程变革是战略方向
流程变革是公司的战略方向
笔者在华为参加过流程优化变革多次,分享在此期间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抛砖引玉,启发更多的人一起来思考如何能让我们的流程变革做得更好。
流程需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IBM在大型计算机研发中第一次采用集成开发模式(IPD),协同上千人研发并取得极大成功,卓越的产品研发能力让IBM成为蓝色巨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IPD不再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沉重的过程约束也让研发痛苦不堪,导致IBM硬件类产品毫无竞争力,最终让IBM不得不放弃原本擅长的硬件产品开发。
当前华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IPD在初期规范了各部门围绕价值协同工作,支撑了华为近20年的发展。但随着时代发展和业务场景变化,IPD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IPD流程不断加料也变得负担沉重,华为IPD的决策评审点5个,技术评审点7个,20+XR(某领域对研发的交付质量评审),对比友商公司的流程决策评审点只有3个,技术评审点只有4个,没有XR,华为流程监控类活动几乎是E公司的三倍。
适应时代的流程变革是公司的大方向,但盲目变革也会让公司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流程变革的方向和方法对变革是否成功尤为重要。
华为流程实践2:
流程的本质是服务
流程的本质是服务
研发流程最初从制造流水线标准化控制过程发展而来,过程控制论就是过程活动决定业务质量,核心是职能分工和过程管控,IPD、CMM都是基于过程控制论而构建的流程。
但这还能支撑当前业务发展么?
阿里和华为几乎同时启动云服务业务,但阿里云发展明显领先于华为云。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所示,阿里云位列全球第三,而华为未进前十。同样,腾讯开发微信仅2个月就上线。而阿里和腾讯均未用以管控为核心的流程。
笔者认为,流程是通过界定和约束业务过程中基本要素(活动、模板、规范等),让组织通过基本要素服务于价值流动过程,让价值在流动过程中得到路径最短、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支撑,即流程、组织的本质是服务而非管控。
组织流程的本质就是为价值服务,如果背离这个原则会严重阻碍业务发展。
因此,华为面向未来的流程变革首先是从管控意识向服务意识转型,只有这样才会有服务型组织和流程。在此,笔者澄清一下误区,认为服务型仅仅是简政放权就大错特错了,而是职能部门需要应用专业知识协助项目做到最优,领导部门通过资源调配及时解决项目困难。
华为流程实践3:
从优秀项目萃取流程DNA
从优秀项目中萃取流程DNA
2006年,我们曾做过一个有36个单板规模的重点基础版本,新员工比例高达70%,TR4A后有重要的对外测试,要和友商竞争战略制高点。于是我们针对性制定了方案串讲、整机排查等措施,硬件质量快速稳定。TR4A后对外测试传回捷报,市场评价很好,TR5开始规模发货。这是华为第一个满分的基础版本,上市两年后拓展成产品族系列。
2007我们从该版本中萃取了6个流程DNA,在光网络逐步推广。MSTP作为第一批试点产品全面推,2008年MSTP硬件80%以上项目达成五星级合同单板平均投板1.2次/板,一次投板成功率达90%。对比当年光网络业界第一的A公司单板平均投板2.5次/板,同类型单板开发MSTP.平均少投入50万元,周期平均缩短40天。仅几百人的MSTP持续三年利润占公司1/4以上。
2012年,通过Discipline流程变革把6个DNA固化在公司流程中,导入无线、固网、终端、能源、企业网的硬件开发,协助5个试点版本一次投板成功率高达100%,快速拉齐了公司硬件研发能力,当前多数产品一次投板成功率连续多年均保持在90%以上。
流程变革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改进失败”,另一种是“复制成功”
“改进失败”一般会增加过多的监控活动,从而会阻塞价值流动过程;而“复制成功”可以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让价值流动更通畅。
华为流程实践4:
局部流程优化需从问题入手
近期在心声有大面积对IT电子流的抱怨,其实在八年前,硬件IT电子流也有同样的抱怨,经过IT流程优化小组改进后抱想大幅度减少。
例如,研发IT流程由职能部门制定,职能部门按接口工作便利在流程中设计节点,由于节点过多让研发痛苦不堪。如新器件认证流程节点多达26个,历经3个月过关打怪才能取得“真经”,因此被戏称为“取经流程”。
于是我们建了一个收集硬件IT电子流问题的帖子,汇总分析后等待改进机会。
后来在向公司高层汇报硬件IT电子流现状时,详细讲述了所涉8个硬件IT电子流的状态、节点数、关键问题、改进建议、研发期望等。材料在会上引起了领导重视,决定在公司层面成立专项小组改进。经优化,其中7个硬件IT流程得到大幅度改善,新器件认证流程的告点数量从25个改进成为10个。IT电子流不再是阻塞新器件认证的问题;问题单电子流从17个节点改进到7个节点,最短仅需要4步。从此,硬件对IT电子流的抱怨声基本消失。
由此可见,推动公司级的改进可以从问题本身出发,做好充分收集、分析并给出客观建议,输出简洁直观的材料影响公司高层,推动公司成立专项组改进。
附件:流程优化的小技巧——OVMA
在优化流程过程中,我们总结了OVMA模型:
O-Output:梳理时先把当前流程中的交付件整理出来。
V-Value:从客户的角度对Output交付件价值分析,删除对客户无价值的交付件,对核对核心交付件按最短路径顺序,辅助交付件提前与支撑关键交付件并行展开。
M-Modify:删除交付件中对价值流无贡献、重复的内容。
Add:增加价值活动,增加必要的TRX、DCP点,增加质量标准。
经验证,通过OVMA模型梳理的流程在质量和效率上能取得较好的平衡,流程活动数量一般可简化50%以上,最多从21个活动简化到4个。
总的来说,流程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过程资产,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演进,而演进的方法将决定公司未来的流程质量,最终会影响到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
再次致敬华为,愈挫愈勇!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品质人生质量开讲》
—–盈飞无限实时SPC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