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这篇是全书的第二篇,介绍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从业务战略出发,分三步:描绘愿景-设计架构蓝图-规划举措和项目。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这是我看了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后的读书笔记,原载于我的知乎号。这篇是全书的第二篇,介绍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是本书的核心部分。本篇分为三章,分别介绍规划,变革项目和IT实施。通过战略驱动的合理规划形成变革项目,使用‘转人磨芯’的变革方案来确定规划落地,最终落到IT投资上,要用产品思维来管理。下面三章分别来介绍。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一套方法贯穿数字化转型全过程

(本系列图片来自于华章计算机,转载注意版权,后续不一一赘述)

第一章 愿景驱动的数字化规划

从业务战略出发,分三步:描绘愿景-设计架构蓝图-规划举措和项目。

以终为始,描绘数字化愿景

为什么说以终为始呢?因为我们愿景不是空头大话,应该有目标,有原则,有计划。关于如何基于数字化调整业务战略书中提了两点:1是调整数字化商业模式,比如汽车行业传统的4S购车体验已经被APP下单替代,2是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比如我们汽车行业,特斯拉的OTA软件购买。再比如华为的从卖电信产品,到运营服务,到云服务以及咨询等等。

那怎么描绘愿景呢?首先搞明白愿景是什么:他是业务面向未来的关键变化,包括在客户界面带来的好处,内部业务运作层面将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为了应对这样组织要提升的关键能力。怎么绘制的,书中提到了‘五看’,就是从五个方面来看当前的现状,之前在埃森哲的报告里面也看了类似的描述,看来都是互相抄啊。看战略(公司的竞争定位),看客户(客群,业务模式和需求的变化),看行业(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看自己(企业价值流),看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愿景是“把数字世界带入华为,实现与客户做生意简单有效,内部运营敏捷,率先实现ROADS体验,成为行业标杆”,如下图所示: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可见华为的数字化愿景有两个重点:一是围绕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的ROADS体验,一是大平台能力支撑

  1. ROADS体验

实时(Real-time):意味着信息实时获取,即业务对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让用户零等待;企业内部流程快速流转,业务快速运作。

按需(On-demand):意味着按需定制,即让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定制各项服务,可以自由选择。

全在线(All-online):意味着全在线,即让用户在线进行业务操作,实现资源全在线,服务全在线,协同全在线。

自助(DIY):意味着用户可自助服务,即让用户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提升用户的参与感。

社交(Social):意味着社交分享,即让用户可以协同交流、分享经验和使用心得,增加用户归属感,增加用户黏性。

在传统制造行业,甲方的IT团队难以达到这个水平,很多数据都要隔天获取(不实时),数据权限混乱(不知道找谁要数据),烟囱系统多(数据不在线,或者在线不互联),用户体验差(用户不会用系统,难以自助),更不要说社交了,只能说勉强集成了门户。面对这种现状,不转变模式,是难以改变业务以及IT的现状。

  1. 大平台能力支撑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只是一线“精兵”团队的竞争,更是精兵+管理体系/平台能力的竞争。如何使得一线精兵的能力不只依赖于个人经验,如何使得机关提供的服务更加高效并能满足一线需求,如何减少机关“管控”对一线作战的内耗和打扰,如何从全局来看资源调度更优,都是华为数字化转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下图能看出来,不直接面对客户的机关团队,把知识,资源,能力等打包成黑盒的,服务化的系统也好,API也好,来支撑前台一线的业务部门。华为的机关团队对自己的定位是8分服务2分监管,而有些公司恰好是反过来,后台机关部门变成了公司资源调度的核心,让人不得不想起明朝宦官干政的情况,哈哈。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统一认识,设计架构蓝图

讲完愿景就要根据愿景来设计架构蓝图,讲的就是企业架构4A(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的内容,这一部分相对比较专业,华为内部也有不少人是专门做架构工作的,其架构团队是很多甲方企业的数倍规模。这也体现了华为的优势,大平台能力支撑,如果没有这么多资深的架构师支撑,难以想象整个数字化的规划,以及变革项目的架构评审怎么做,这里简单介绍架构设计的原则和华为的数字化架构。

1. 架构原则:

  • 以客户为中心,由外而内进行蓝图设计 。

围绕客户旅程,瞄准企业与客户的关键触点,思考如何改变与客户的交互方式,以及如何用数字技术做厚、做深客户界面的联接,使客户可以以最短路径接触到华为,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进而牵引内部交易流环节的快速流转,及时响应客户。

  • 明确在哪些端到端流程提升业务效率

架构蓝图中需要标识出企业层面有哪些跨领域的流程,这些流程将是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也就是通过流程数字化,将业务由线下转到线上,并实现流程端到端集成打通,进而改变业务运作模式,提升业务效率。

  • 从内部视角,看从哪些关键环节入手提升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的提升是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通过架构蓝图,识别需要构建哪些关键业务能力,并形成服务;业务能力之间充分解耦,这些能力都是后续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

  • 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层级关系要清晰

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公司上下一盘棋,各部门协同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架构蓝图来明确各部门在蓝图中的位置、各业务部门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

  • 明确定义全局性工作

架构蓝图需要明确有哪些转型工作需要公司层面统一布局、统筹安排。比如安排IT平台、数据管理等统一由公司IT部门负责,根据各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按需调用相关的服务和能力。

  • 体现架构的演进方向

架构蓝图瞄准未来,而不是描述现状。所以,蓝图应该明确架构演进方向和趋势。比如,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信息实时、透明可视,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时智能创造价值。再比如,通过应用现代化,推动应用服务化并迁移上云等。

2. 华为的数字化架构

下图是华为2016年绘制的数字化转型架构蓝图,整个图分为5层,每层还要具体的细节:

第一层:客户连接。面向客户的全连接平台,根据客户旅程达到ROADS体验。

第二层:一线作战平台。有两个主线,一个是面向客户的业务流,这个是保障公司当前的业务。一个是面向市场创新的,这个是保障公司技术先进性的。

第三层:能力数字化。流程是底层业务能力在不同场景下的组合,把能力服务化包装,才能共享和重用,要不然数字化变成了重复的开发和烟囱。

第四层:数字化运营。流动的数据中提取就是指标,指标支持公司决策(有利于AI智能决策及减少管理层级)。这部分内容还包括数据资产管理。

第五层:云化的IT平台。数字化最终的技术支撑和承载。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把握节奏,规划举措和项目

蓝图做完就要开干了,此时华为的三步是:定举措,定项目,定节奏

举措:就是目标,我们蓝图达到的目标。华为的举措是:客户交易简单高效,一线作战灵活,平台能力提升,基于清洁数据的数字化运营,云化和服务化的IT基础设施和IT系统。大家注意下红色字体就是举措,非常简单和直接。

项目:我们打算开发那些变革项目才能达到上述的举措。识别项目要搞清楚下面这些内容:目标和范围,我们的问题以及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涉及的业务能力,具体的关键任务,业务价值和指标(就是这个项目我达到了什么程度,具体的指标是什么,比如提升客户体验,那么客户操作减少了多少秒,就是个指标。很多企业的指标都是做些假指标忽悠领导),最后是项目的风险和依赖

节奏:就是那些先干,那些后干。这些要综合考虑,重要性,难度,相关依赖等。华为建议适当提取建设公供能力,瞄准高优先级的变革项目,做出试点和样板。

总结:三阶十二步法

最后上面三节说了那么多,总结下来共12步,他们的内容和关系见下表和图,前面都略微有点涉及。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第四章 用变革的方法确保规划落地

再好的规划,也要落地才行,要不然靠咨询公司就能把公司干起来了。华为总结了他们数字化变革的方法和实践,认为需要依靠: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改变人的能力,这两种最关键的能力。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讲如何识别危机,营造组织变革的氛围。第二节讲如何用项目的模式来管理变革。最后说如何对变革进行评估。

变革管理实现转人磨芯

华为认为变革最大的阻碍就是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所谓转人磨芯,转人就是人的能力和知识上的不断进步,以适应新的岗位和形势。磨芯就是指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没有变革的数字化转型就是骗人,而变革就意味着旧势力利益和格局的变化,势必带来中层以及部分底层的阻碍,如何让他们支持变革,转人磨芯是本节探讨的内容。

变革船模型:领导是船头要把好方向,还要破除关键障碍。教育和沟通是船帮保驾护航。关系人分析和评估是核心,如果搞不清楚涉及那些人的利益,挖掘不出变革的阻碍和根本原因,变革是干不成的。日常的工作是项目组,组织,绩效等一系列工作。搞清楚变革模型,那就可以开干了。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第一步:洞察危机,选择时机。除了领导层的决心和勇气,还需要组织准备度,紧迫性,资源准备度进行评估。至于怎么评估,书中未涉及,网络上有很多评估模型供大家选择。

第二步:营造紧迫感,目的是统一意识,达成共识。举了任总治理仓库帐外物料管理的例子。

第三步:搭好板子,选对人。业务负责人要承担owner,要投入业务骨干,要注重业务体验,让业务深度参与。反观笔者之前参与的一些项目,业务出一两个KBU,可能是业务骨干,更多的时候不是,因为业务不舍得让骨干来干副业,更不用说发动更多的业务深度参与,这些的项目是不可能干好的。

第四步:读懂人心,消除变革阻力。书中用8问来指导大家如何识别变革影响,识别利益干系人。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有战略耐心,拉长变革时间让大家适应。保障利益。通过快赢方案增强变革信心(也让领导们有点功绩)。主动沟通及时关怀。教育和培训,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最后还要识别盟友:响应者,跟随着,消极反对者,积极反对者。要分化,团结,利用。

第五步:调整组织文化。具体的措施包括:促进组织扁平化,改变原有的职位要求,重构分工和协同模式。

项目式推动变革

前面介绍了变革的大致过程,那怎么开展变革项目呢,华为提出了七横八纵的变革管理框架,七纵是变革管理的各个层面,八横是变革管理的过程。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下面分三个点来详细描述变革项目管理。

第一 立一个高质量的项目

要做好预研工作,搞清楚为什么变,变什么,怎么变。

组建优秀的项目团队,要从利益相关方考虑,还要选择优秀的变革经理带动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协同工作,保障交付

第二 以价值为导向管理

华为提出了TAM变革价值度量模型,来评估变革的价值目标,分为:结果类,能力类和管理类。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华为在实际项目运营中,始终以价值承诺书(value book)为抓手,在立项决策到部署运营,每个阶段都要对value book进行评审。value book在编制时也要瞄准变革的业务价值实现,而不是项目目标。既有要定量目标,也有定性的描述。书中给了一个华为的例子,大家可以去参考。

第三 持续运营,防止回潮

项目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但是项目结束并不意味着变革结束,需要持续的项目运营来固化组织能力。

变革评估

华为成立了单独的变革项目评估组织来对变革项目进行评估,类似变革项目的监理。

从能力构建,价值实现,使用者视角等三个方面对变革进行评估。

第五章 视IT为投资,用产品思维管理IT

核心观点:IT系统不再只是固化流程的工具,更是业务开展的“作业平台”。

数字时代IT系统的重新定位

下面这个图是华为的总结,这个转变意味着IT不再是一个支撑部门,管理部门,他要和业务一起创造价值,解决“慢,贵,难”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体验,一起分析一下:

  1. 管理系统到作业平台的转变。甲方的IT需求往往来自于管理部门,往往不是数据产品的部门,也就不是真正开展作业的部门。这就导致需求往往是流程固化,信息记录,指标管理等。比如交付物管理,提需求的往往是项目管理和研发质量部门,而真正开发交付物的工程师没机会提需求,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往往沦为交付物收集,催促,报警的系统,而不是一个交付物的作业平台,工程师岂会对他有好感?
  2. 只强调功能不管用户体验。曾经有工程师评论开发出来的系统是反人类的,不是给人用的。这里面很多问题,缺少总的产品经理协调,IT只重视功能,因为功能和预算挂钩,功能的改变意味着成本的改变。笔者曾经看到有的系统,需要用户一次填写十几个tab,,每个tab又十几个字段,这确实要搞死人呀,这种系统只能说明显拖累工作效率。
  3. 全生命周期管理。传统甲方企业领导认为上线项目就结束了,发一波新闻,领导的成绩也有了,后续人力的投入明显减少。第一,我们不可能一次就开发一个完美的系统,需要持续改善用户体验。第二,专业系统用户需要培训和支持,不可能上手就能使用,会使用,需要稳定的支持。
  4. 快速响应。笔者曾经看到一个项目立项花三年,采购流程3个月,开发3个月,1年半之后系统弃之不用。甲方有冗长的上线流程,冗长的立项流程,这些不改善,数字化不会快速深入业务的。
  5. 数字世界的模拟推演。这里的意思又深了一层,我们不能只做记录,更多的要拿数据去做分析,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详解笔记-方法篇

华为达到了什么程度?1.持续价值创造,对产品进行持续管理,不是开发一个项目。2.敏捷业务响应,过去两个月以上的需求交付周期变成以周,天来计算。3.IT产品是投资,根据产品来规划,投入有保障,不是按照项目预算来。4.构建产品团队,不会出现项目结束,团队解散的窘状。据笔者了解,华为有IPD解决方案团队,SAP的,CRM的等等,基本上一个大的领域,都会有一个产品团队在支持。

IT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过去IT部门交付压力大,业务提的需求源源不断,面对业务压力往往只管生,不管养。这样容易形成系统刚上线,用户投诉修改的恶性循环。

  1.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产品规划。

要有架构视角,从一定高度来规划产品。要总结前期产品建设和运营情况;要加强与业务的产品规划输入;要有架构视角,规划产品特性和路标。数字化规划不只是IT的工作,是属于业务规划的一部分。

  1. 价值与体验驱动的产品运营

这里华为强调了亮点,一是业务价值,一是体验驱动。前面业务价值已经有所介绍,华为有value book来衡量。体验驱动就要求产品经理以用户为中心,在运营过程中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画像,倾听业务声音,快速闭环。

那如何运营呢?华为从三个方面开展:a.业务运营:主要指标有流量(承载业务量,比如多少业务已迁移到新系统,产生多少数据等等),流速(流程活动节省时间,等待时间,决策时间等),流效(运作质量,差错率,决策率等)。b系统运营:主要指标有:服务水平(数据服务掉用次数),质量(页面响应性能,服务调用成功率,生产环境缺陷率),工程能力(需求实现周期,页面一致性等)。贝索斯在亚马逊的系统建设中提到过一些准则,其中一条无人调用服务的系统不要建设。c用户运营:关注用户体验,分析用户行为,组织用户大会等活动。

业务与IT一体化团队

业务部门与IT部门有一道鸿沟,业务抱怨IT不懂业务,慢贵难,衙门思维,系统做的太差;IT部门抱怨业务部门需求没想清楚,需求变化快。有的大甲方设置了数字化部门,这个部门就更难了,业务和IT都可以甩锅给他,声称是铁三角,实际是一锅粥。华为的经验是什么呢?

1.产品经理是IT产品团队的核心。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来自于业务,因为业务理解IT的技术手段简单,IT想要理解业务里面的弯弯绕绕很难,场景越复杂越难。业务部门也要转变观念,把IT视为业务的一部分,选择优秀的业务专家参与到系统设计中。传统的业务部门派一两个KBU参与的方式无法建设优秀的系统。

2.能力融合。也就是培养既懂IT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华为开设了几十门数字化相关的课程,真正实现从两张皮到一体化

V模型指导服务化设计

服务化是IT的术语,华为把服务化架构作为企业架构演进的原则。这一节是比较偏向于IT设计的,需要有开发经验才能理解。服务化是双刃剑,他解耦业务,减少直接接口集成,编排灵活,扩展性好,开发速度快这是他的优势。但是微服务要求设计能力高(比较流程的领域驱动设计DDD),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在有前后关系的服务编排上),需要甲方服务的维护团队多。很多甲方缺少开发能力,或者说缺少高水平的开发团队,是难以开展这样的开发工作的,买成熟的产品是更适合的选择。

怎么评价服务化水平高,华为提出了4个维度:数据维度(物理模型规范性,元数据完整性等),数据要体现高内聚低偶和;服务维度(API认证率,调用次数等)重点考虑服务共享,服务质量和服务的响应情况;代码维度(代码规范,重复率,代码质量)开发的维度看;收入与成本维度(服务单次调用成本,硬件成本等)主要看服务虚拟结算情况。

华为提出了以服务化理念为核心,以数据为锚点,将自顶向下的业务设计方法和IT应用规划设计方法相结合的V模型设计。IT和业务需要用统一的语言交流,以避免产生歧义,以及全公司内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华为的这套方法像是bizbok以及ddd等理念的一个结合体,具体概念大家可以看bizbok和togaf等书本,涉及的主要概念有价值流,业务能力,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业务活动,业务对象,应用服务,应用系统模块,产品/子产品。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确定业务能力;2分析业务场景,定义并收敛业务活动;3.识别BI,定义业务对象;4.识别应用系统模块,以及应用服务/特性;

至此本篇的学习笔记就结束了,先介绍如何做规划,再介绍如何用变革的模式管理规划出来的项目,最后介绍IT开发的模式去落地项目,下一篇将重点介绍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3697.html

(0)
上一篇 2024-03-07 11:45
下一篇 2024-03-07 12: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