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6期,原文标题《Facebook发行货币:金融史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当人们以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在这10年里已经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Facebook告诉我们,那只不过是序曲,数字货币的正剧才刚要开幕。
记者/刘周岩
全球货币梦
6月18日,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正式向世界宣布了发行货币的计划。
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CIDA)院长朱嘉明告诉本刊,按照他的看法,“二战”以来世界金融货币史上的重大事件,在2019年6月18日以前共有六件: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1999年欧元发行、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2008年比特币诞生,而本周Facebook发币的新闻堪称第七件。
准确来讲,这次并非Facebook发行货币,而是由其牵头,联合若干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发行一种货币。这种货币的单位被命名为Libra,英文词义为天秤座,象征公正、公平,也是古罗马的货币计量单位。货币将不会有现金形式,是一款存在于网络的数字货币。Libra将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发行,6月18日公布的是发行计划白皮书。
试想象以下的场景:一位美国游客到尼泊尔旅行,他在一家小店购买了商品,想要付款给店主,无论用美元还是尼泊尔卢比,对二人均各有不便之处;一位委内瑞拉大学生,边打工边攒学费,但是当他把主权玻利瓦尔存入银行时,内心不免担忧——6月13日,委内瑞拉政府又一次扩大了货币面额,以遏制仍然在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
按照Facebook的许诺,2020年之后,无论那位美国游客、尼泊尔店主还是委内瑞拉大学生,都可以有一种共同的新选择了:Libra货币,它将可以点对点无国界即时转账、保持币值长期稳定。只要有一台可以接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像发送一条Facebook消息一样,进行Libra的储存和流通——自由流动的信息,变成了自由流动的财富。Libra将采用包括区块链(blockchain)在内的各类技术,成为一款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易得、安全、稳定,摆脱传统金融系统在汇率结算、外汇管控方面的层层“控制”。
全球性是这款货币不同于市面上已有货币的一大特点。据外媒报道,Libra在筹备阶段还未正式定名时,Facebook内部对它的称呼正是“GlobalCoin”(全球币),简单明了又锋芒毕露。美元是目前事实上的世界货币,但这主要是就宏观经济而言,日常生活里美元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民众而言并不易得,数字化的Libra将可能不同。据Facebook提供的数据,全球有17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无法享受传统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而在这之中,有10亿人拥有手机,近5亿人可以上网——其中大多是Facebook用户。Facebook的27亿用户显然蕴含着巨大的可能性。
在Libra项目白皮书中,Facebook宣称,要像互联网取代传统电信网络一般,用新建立的“货币互联网”去改变传统金融系统,最终的情形应是:“无论您居住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或收入多少,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应该像发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样轻松、划算,甚至更安全。”
这几句话洋溢着一种惊人的乐观情绪,也几乎可以立刻想象许多人出于不同原因的坐立不安。事实也确乎如此,政治力量以相当强硬的态度做出了回应。6月18日当天,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众议员玛克辛·华特斯(Maxine Waters)就要求Facebook立刻暂停Libra计划,直到国会和监管部门做出审查。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也表示,Libra货币必须是安全的,否则它就不能出现,而且世界主要央行均需要对其进行监管。23日,作为G7集团(美、英、法、德、日、意、加)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其中央银行行长弗朗索瓦·德加尔豪(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宣布,已经成立一个G7联合工作组,研究如何确保像Libra这样的加密货币受到从反洗钱法到消费者保护规则的监管。
尽管Libra目前还只是一个发币意向和计划,尚未实际发行,但显然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继承比特币“遗志”
纽约时间2008年10月31日14点10分,一个密码学邮件群组中的几百个成员收到了一封自称是“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来的电子邮件。中本聪说:“我一直在研究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邮件中附加了一份九页的论文,其中描述了一个新的货币体系构想。这就是比特币(BitCoin)诞生的时刻。
催生了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其理想一度也是成为全球性的自由货币,但10年过后,“币圈”以外,比特币并没有真正走入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币值的不稳定是重要原因,比特币的价格经常在短时期内出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波动,使其无法作为日常使用的货币——而是成为许多人的投机工具。被曝光录音说自己就是靠发行“空气币”来“割韭菜”的李笑来,和利用发币套现数十亿后花3000万元人民币拍下与巴菲特午餐的孙宇晨,都是此中“翘楚”。类似事件也让许多旁观者对加密数字货币留下了负面的印象,甚至对区块链技术本身产生怀疑。实际上,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早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前沿领域,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主流金融机构都在进行相关研究。
币值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类加密货币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对应物,其价值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信心。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总量是确定的2100万枚,它们根据中本聪设定的规则分批奖励给最快解出题目的人——这就是“挖矿”。中本聪利用椭圆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设计了非常难解的数学问题,只能通过程序不断尝试所有可能的解算出答案,谁第一个算出来,这个区块对应的比特币就奖励给谁,“挖矿”实际上就是抢夺记账权的过程——后续比拼算力甚至电力的“挖矿”故事也就由此而来。这套机制保证了没有人能够擅自操纵货币发行过程,但也使得任何一枚比特币都与现实世界没有必然的直接关联。
作为一种希望实现“稳定性、低通货膨胀率、全球普遍接受和可互换性”的真正多数人可用的货币,Libra自然需要一种新的方式保证其价值与稳定性。Libra采用的方式非常简单易懂,即与已存在的主流法定货币挂钩,并且全部使用真实资产储备作为担保。只有当新的真实资产注入由合作机构共同保管的Libra储备池时,一个新的Libra币才会被制造(mint),反之一旦储备中的资产流出,一枚Libra币就会被销毁(burn)。这使得Libra根本性地区别于此前的加密数字货币,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投机的可能性,因为Libra和“现实”货币之间的转换率是稳定的。
Libra不会只和某一种货币挂钩,而是对应一个货币篮子,Facebook目前笼统地称为“一系列低波动性资产,如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债券”。尽管还没有正式证实的消息,但有消息猜测,经过换算,未来1Libra币大约可兑换50美元。
而Libra从比特币中保留下来的,则是其“分布式记账”的底层技术,亦即区块链技术。现行的传统数字支付,无论是各国网上银行的支付,微信、支付宝支付,以及许多人错误地将Libra类比的腾讯“Q币”,都存在着一个记账“中心”,这个中心——银行或者腾讯,真正掌握着账本,人们信任这个中心进行记账时的公正和准确。而比特币的机制完全不同,不存在这样一个人们需要去投注信任的“中心”,所有参与者(节点)共同参与记账,密码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使得分布式记账得以进行,任何单一节点无法篡改账本。从白皮书来看,Facebook在区块链方面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略有不同的是,比特币采用的是“公链”,Libra则是“联盟链”。比特币中每一个使用者都是一个节点,而Libra目前只有若干特定机构成为超级节点,但这已经保证了整个Libra系统不被掌控在某一单一机构手中。Facebook没有对Libra货币进行独家经营,而是专门注册了Libra协会,由协会成员共同负责Libra区块链技术维护和Libra资产储备的管理。Libra协会注册在中立的瑞士,性质为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什么组织参与了Facebook的联盟?目前已有数十家足够重量级的创始成员,如信用卡公司VISA和MasterCard、出行公司Uber和Lyft、支付应用端公司PayPal和Stripe、阿根廷的电商公司、投资公司和非营利性公司等。据曾经服务于美国期权结算公司的区块链研究者谷燕西分析,相关不同类型的公司的参与会非常有助于Libra的推广,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行业的直接竞争对手都参与了这个协会,如VISA和MasterCard、Uber和Lyft,谷燕西认为,这说明了“Libra协会的设计显然就是要保证这个协会的决策公平性”。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对手们纷纷加入Facebook的庞大计划,已不再是对某一家公司的商业策略的站队,而是携手共建世界金融体系底层系统的努力。
根据Facebook的计划,Libra协会的规模会逐渐扩大,分散化程度也会逐步提高。相比于比特币“一步到位”的完全去中心化构建,Libra走了一条渐进发展的道路,节点由少而多,在去中心化与推广效率之间求得平衡。
如果说比特币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实验,Libra则开始真正成为有预谋、有组织地实践其思想遗产的务实行动纲要。而区块链技术、货币价值的稳定和独立治理的组织形态,构成了这一新货币设想的三个基石。
社会基础设施
Libra货币系统的关键之处在于,按照设计,一旦货币开始发行并且运转起来,Facebook就不再在整个系统中有任何特殊的地位。Facebook仅保持领导地位至2019年结束,此后便成为Libra协会中的普通成员,在财务、投票权方面没有任何优待,“承担与其他成员相同的职责”。
从货币设计上,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只要Libra还有一个领导者,它就不是“去中心化”的,其全部构思便丧失意义。但人们不禁要问的是,Facebook如此煞费苦心发起Libra货币设想,又不会占据领导地位,其动机究竟是什么?
许多分析认为,自从数据泄露的“隐私门”以来,Facebook一直在寻求更多元的发展方向,其广告营收一度占到90%以上,结构过分单一,Libra则会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不过谷燕西分析,Libra是货币,本身是金融市场的一种非常基础的服务,寄希望于货币本身获取高额利润是荒谬的,更不能指望Libra协会每年凭空增发新的Libra币在节点之间进行分配,同样不能指望Libra协会能像银行那样通过杠杆增发新的货币,因为这些做法与Libra的设计初衷是相违背的。“Libra的合理的利润收入应该是来自于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业务应用所产生收入中的分成,如跨境汇款和贷款。”谷燕西认为。但这一营收带来的增益能有多大规模,目前还不明朗。
Facebook的Libra计划,更让人联想到扎克伯格一向的互联网乌托邦主义倾向。早在2017年,扎克伯格就曾发表宣言,反对某些政府的孤立主义立场,宣称要用技术构建一个更加平等的、全球化的社会,Facebook的角色则将是这一新世界中的基础设施。宣言中如此写道:“过去10年中,Facebook一直专注于帮用户连接家人和朋友。下一步我们要成为新的社会基础设施,保证社群安全、提升每个人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并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如今的货币和金融方案,很自然地可以视作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Libra计划的使命正是被描述为“重新创造货币,重塑全球经济,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无论Facebook的“初心”如何,可以想见的是,Libra这一大胆构想一定会和现有政治秩序发生强烈碰撞。Facebook会如何应对?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微博评论中给出了自己的预测:“Facebook推Libra的策略很清晰,柿子捡软的捏,先把全球200个国家中的弱国的货币系统逐步替代掉,碰到极少数强国当然是该低头就低头,该合谋就合谋。”
人们的另一个疑问是,Facebook联合诸多美国企业发起了这一计划,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不能发行类似的货币?本刊就此问题询问了腾讯公司区块链团队,获得的回复是,腾讯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且已取得许多成绩,不过至于是否发币,仍然以2018年马化腾在全国“两会”的表态为准:“现在数字货币虽然很热,但是我们并没有参与其中,我们不考虑说发个币等等,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风险的事情。”Facebook发布Libra计划之后,网络流传一张马化腾的朋友圈评论:“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腾讯方面同样证实了这一评论的真实性。
对于Facebook野心勃勃的计划,也并非只有喝彩之声。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就认为,对于Libra,无论是其现实运营情况,还是其理论基础,都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反思。王永利向本刊书面回复了他自己提出的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Libra的货币篮子如何组成,其构成和管理规则,以及如何监管其货币储备等尚不清楚,就想当然地认为好像它就能顺畅运行起来了,真是那么容易吗?”“现在叫全球币或无国界货币,是指超越国家的主权货币,但这些币依然是各个网络社区或平台的专用币,无国界,但有链界!在网络世界里,这真的是去中心的吗?完全去中心,调整规则的效率如何保证?去中心一定是人类社会的最佳选择吗?”
虽然距离计划中的正式发币时间仅有半年了,但“树大招风”的Libra的日子想必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参议院已经确定,7月16日将召集Facebook高层,就Libra项目在国会进行听证会,可以想见,这恐怕只是它要应对的第一关。
(实习记者张雨萌亦有贡献)
“2019年会因Libra而成为超主权货币元年”
——专访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CIDA)院长朱嘉明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正式宣布了加密数字货币Libra的方案,立刻引发了巨大的关注。Facebook显然已对此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宣布的时机有什么考虑吗?
朱嘉明:我认为2019年年中这个时机是重要的。至少有几个很重要的时间背景:第一,人们对现有的货币金融制度的弊端愈发失望;第二,从2008年底比特币开始,衍生出来的各类加密数字货币实验,已经告了一个段落。再进行类似的发币意义不大了,但是大家积累了技术经验,而且完成了大规模向年轻一代关于数字货币概念的普及,舆论和技术准备基本完成。如果再有第三个大的原因,也许是要抢在5G全面到来之前,好结合一些新技术的因素。
三联生活周刊:Libra是一种货币,货币这个名词前面可以加上许多定语:去中心化的、数字的、加密的、全球的……在你看来最关键的一个定语是什么,或者说你对Libra的核心定义是什么?
朱嘉明:我对Libra的定义,是超主权货币。它不是主权货币,但它是建立在主权货币基础上,或说以主权货币组合为基础的货币,和无主的、与主权货币完全脱钩的比特币等民间货币也不一样,所以叫超主权货币。随着Libra的出现,现在的货币世界已经一分为三:主权货币、民间货币和超主权货币。我判断,2019年会因Libra而成为超主权货币元年。
三联生活周刊:美元、人民币、日元、欧元,这些今天人们熟悉的货币,都是主权货币。对于比特币、Libra这些和特定国家无关的非主权货币,我们的经验感知较少,也有人认为它们无法成为“真正的”货币。从更大时间尺度的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货币与国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朱嘉明:我的观点是,货币经历了从自由到被国家垄断的发展历程。现在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有可能让垄断重归自由。
货币的本质就是信任,这种信任不取决于它的发行方是国家还是个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任何个人、社区和经济实体都可以发行货币的历史阶段。现在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货币就应该像今天的人民币、美元、日元和欧元一样,必须由国家发行、必须有国家主权因素,但事实上,国家介入货币的历史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才几百年而已,是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后的事情。现在人们太容易被主权货币的经验所遮蔽,无法想象货币原本的多样化情景。凯恩斯说过,如果对货币重新研究,会改变人们对历史的整个看法。
当代世界,国家和政府完全垄断货币,就相当于政府控制财富的源泉,政府愿意增发货币时会导致通货膨胀、财富缩水,民众基本没有很好的方式阻止。比特币和区块链,就是证明货币具有恢复到其原本的状态的技术手段和可能性。货币之间的多样和竞争,是历史上存在过的情景,这个时代很可能又要回来了。
三联生活周刊:人们会很自然地把Libra和比特币进行对比。比特币的“非主权化”程度更高——去中心化更彻底,并且不与主权货币挂钩,可以认为Libra是比特币的某种折中或妥协的版本吗?究竟如何理解Libra和现存的货币体系、新兴加密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杂交的产物吗?
朱嘉明:Libra不是任何一个其他东西简单的延伸或妥协,而是一种新的组合式创造。Libra是以下三者的结合:当年由凯恩斯提出、被今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思想;中本聪通过比特币进行的区块链技术实验;Facebook自身的社交网络优势。
Libra根据一篮子主权货币的组合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和曾经的凯恩斯方案不谋而合。1944年,几大国建立了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基本特点是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其实背后还有一个被否决的方案,即凯恩斯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案。1971年尼克松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货币和黄金脱钩,必须有一个组织协调各国货币的价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变得重要,它负责稳定货币之间的交换汇率。为了做到这一点,它建立了特别提款权(SDR)制度,这个制度是按照国家的实力决定不同货币的权重。这实际正是1944年凯恩斯的思路,也是今天Libra采用的思路。
比特币是2008年基于朋克密码运动,自下而上产生的事物,它的特点是民间、加密、数字。它真正让人充满想象的,是超级账本的概念,即通过“区块”形成的“链”产生的不可更改的去中心化的账本。Libra同样具备这些特点,但有一个重要不同,即发币机制不再是像比特币一样通过“挖矿事件”进行——比特币的许多弊端正是由此而来。比特币对Libra的贡献,在于提供了区块链思想和技术上的先期实验。
Facebook还有一大优势是其27亿用户,他们可能自然转换为Libra使用者。怎么理解这27亿用户?大家只是笼统知道数量庞大,但当你对地理分布做一个分析的时候,会大吃一惊。美国人口加起来才3亿,印度的Facebook人口至多几千万,所以Facebook剩下20多亿用户在哪儿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新兴市场国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超国界网络,而是遍布世界穷乡僻壤的一个体系。以前广告说,“有路就有丰田车”,现在已经差不多做到“有网就有Facebook”,那么接下来也许就是“有网就有Libra”。
更合适的比喻,是Libra像一辆车,其中有英国的发动机——凯恩斯货币思想,日本的传动系统——比特币带来的区块链技术,再组合上可以通达四方的底盘与轮胎——Facebook自身的27亿用户。这不是某一个单一东西的简单变型,而是一种新的理性设计组合。
三联生活周刊:Libra在技术上有真正的创新吗?区块链、社交网络,这些似乎都是已有的,Facebook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其创新点在哪里?
朱嘉明:Facebook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发了新的技术,例如要用的编程语言是自己开发的,叫作Move,而不是C++这些传统编程语言。一个专为这套全新金融技术研发的底层语言,给人以很大的想象力。
更重要的,综合本身就是创新。Libra不只是发了一种新的币,其实Facebook更是提出了技术的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这个白皮书中提到的词大家可能低估了,它在把所有的技术做重新的组合:传统的金融技术,也就是Fin-Tech和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互联网技术、社交平台的技术;然后是区块链。以后会不会和AI、5G结合?很有可能。它将是一个超级的、适合未来金融形态,使所有现存银行无法挑战的基础结构。上述技术都是现成的,但不是谁都有本事把现成的东西组合在一起的。
还有,谈到创新,Facebook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态,也就是超级节点联盟。为什么VISA、MasterCard、PayPal愿意加入它?Facebook搭建的是平台,让这些加入者一定得到好处。而Facebook在让所有加入者得到好处的时候,自己得到更大的好处。它同时承诺,未来不独占好处,把更大的好处分享给更多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说,Libra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互利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同样是有海量用户和技术基础的互联网大公司,Libra这件事为什么不是谷歌、亚马逊做成,而是Facebook?Libra在未来有可能遇到旗鼓相当的竞争者吗?
朱嘉明:Facebook社交系统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和区块链思想以及未来货币应用场景有天生的契合。区块链技术的加入,把Facebook已经搭建好的点对点交互平台提升到新的水平。谷歌不具备这个条件,虽然谷歌用户遍布全球,但是不需要用户之间互相交往,亚马逊也是一样,用户都是顾客,大家没有横向的关系。腾讯和Facebook倒是有类似之处,但即便腾讯、阿里等联手,都还有一个重大缺陷,即它们不是跨国界的,这让它们无法成为全球性货币的发起者。
三联生活周刊:可以预见,一个新的全球货币必然要挑战到现有的利益格局。对于国际政治,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嘉明:Libra事件显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社会的层面。比如说它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削弱了美元的霸权?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这些视角不该成为讨论Libra事件的唯一思路,更不该成为讨论问题的前提,还是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整个事件。
当下有一个现实问题悬而未决,那就是Libra毫无疑问已经远远走在了全世界金融监管和法律体系的前面。是前者向后者让步,还是后者调整自身以适应前者?这会是个重大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Libra的消息毕竟刚刚公布,还有什么你目前看不清楚的地方吗?整个事件最终将有什么可能的历史意义?
朱嘉明:有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以上对Libra的讨论和我们目前的认识,都是基于Facebook自己对外公布的信息。他们写了一个很详尽的白皮书。可是,没写出来的那些呢?那是我不知道的。就像白皮书没公布之前,我们也不完全清楚他们“暗度陈仓”了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那白皮书的背后,又有什么正在“暗度陈仓”而我们不知道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Libra会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此刻,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很快来临之际,这就是我们时代真正重大的问题。对Libra事件,有以下几点不能低估:它占据的理想制高点和理念的冲击力;它对技术的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它与相关政府协调和改变法规的可能影响;它对世界金融秩序全面的冲击。Libra事件已经给了我们巨大的示范作用,而未来潜力更是不可限量的。(实习记者张雨萌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6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