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拍照比“剪刀手”是最常见的pose,但你是否想过这样会泄露自己的指纹信息!
9月15日,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民体验日”活动在上海启动。活动中提到,拍照时如果镜头距离够近,“剪刀手”照片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就能将照片中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剪刀手”易泄漏身份信息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丨张威
大家在拍照时一般不太会注意,其实自己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泄露身份信息。
- 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 不需要专业照相机,只要用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就能用以提取和还原指纹信息。当下一些智能手机不仅具备更高级的光学变焦能力,还兼具AI画质增强技术,如果将拍摄焦点对准“剪刀手”,还能刻画出指纹细节。
指纹信息通过照片被提取后,通过专业材料可制作成指纹膜,这些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制作指纹膜的工具
据介绍,通过照片提取出的指纹,利用专业的工具,只需半小时就能制作出一个指模,来冒充他人指纹。
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外,手机拍摄的照片还可能泄露拍摄者的地理位置信息。经实验,通过微信将照片原图传给网络安全工程师,不一会儿,对方便能将获取你的精确经纬度信息。
相比“剪刀手”
丢手机的安全风险更大
有安全专家指出,通过照片提取还原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是完全可能的,但存在一定技术门槛,并非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相比之下,用户遗失手机所导致的安全风险会更大。
“目前用户在手机上进行的指纹验证操作都是在手机设备内处理的。”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负责人于旸说:“即使攻击者获得了用户指纹,还必须拿到用户的手机才能实现账户盗刷。目前手机的指纹验证体系和移动支付体系的安全设计,基本可以确保不法分子在不获取用户手机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单一伪造指纹的方式盗刷移动支付账户。”
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都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因此普通人无需对此感到焦虑。
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虽然普通人无需特别焦虑
厅哥还是在此要提醒大家
- 不要在3米内拍摄“剪刀手”照片,带有自己指纹信息的照片不要在网上乱发;
对于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社交平台上传自己的正面清晰照;
- 在视频、音频内容的格式转换和剪辑处理时,尽量避免使用互联网上提供的免费在线工具,以防人脸、声纹等重要生物特征信息泄露;
- 家里指纹锁尽量设置“指纹加口令”的双因子方式打开;
- 尽量不要时刻分享具体地址,比较精确到“某某民宿、某某小区”。如果旅游或出差,也等于告诉别有用心者“这人不在家”,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 不要在朋友圈中泄露家人信息,犯罪分子很可能通过父母的朋友圈获取,进而能轻易叫出孩子名字进行搭讪;
- 公共网络慎链接,不明软件莫安装,谨防钓鱼网站,以免被骗。
来源 | 新华社、澎湃新闻、长沙公安、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6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