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最近做题经常“偶遇”这样一句话:“自变量是一天中的时间,因变量是温度。”,细品这句话,里边蕴藏着很大的能量。
自变量是时间:秒,分,时,天,周,月,年……
因变量是温度:不仅是物体的温度,也包括人的温度、家的温度,或温馨、友爱、团结、互助,或冷漠、冷血、愤怒、怨怼……
笔者认为:“温度”的高、低,只有靠我们自己的行为来“调整”。
一切“不幸”,不要过于追究和指责旁人的原因,都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现实生活中,无论和谁相处,很多不愉快的发生都是因为我们谁都没有、也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反思自身原因、及时而“有效”地作出改正,总是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总是试图让别人去改变,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结局注定会失败。再火热的温度,不必经时间这个“自变量”考验,也会早早地“凉凉”。
举个例子:
一对夫妻,结婚前都是各自家中的“老末”,都是家中最宠爱的那个,都是家中最“自我”的那个。
婚后,几乎每逢早饭时间,妻子忙完刚做到饭桌前准备和大家一起用餐,丈夫就开始当着所有人对着妻子“碎碎念”:
“你这个土豆丝切得太粗了!”
“大头菜不用切、难看、直接用手撕就可以!”
“你这个胡萝卜!在这道菜里不能切丝,得切丁!”
“这个菜,颜色太淡!以后多放点酱油!”
“这道菜,不能,放酱油!”
“咋这么咸?”
“放盐了吗?”
“这个菜别用这么浅的盘子!”
“用这么大碗干啥?”
“这道菜哪有不勾芡的?”
“这是做的粥啊还是做的米饭啊?”
……
终于有一天,一向“逆来顺受”的妻子爆发了,同样,当着所有人(长辈、晚辈),对丈夫怒吼了,丈夫此时也失去了理智,也跟着吼,锅碗瓢盆能起摔的全摔了。
从此,这一家人开启了“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的模式,整整持续了30多年。
这30多年,把两个原本深爱的人婚前的“深情厚谊”全磨灭了,整天谁也不服谁,谁瞅谁都不顺眼。
婆婆看儿子儿媳争吵,无奈。
孩子们看父母争吵,恐惧、绝望,逐渐变得自卑、胆怯、内向、自闭,到了初中,越来越叛逆……庆幸,勉强完成了学业,勉强毕了业。
这些年,他们每个人都不好过:
一家人,每个人的胃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病症,经常耳鸣眼花,头晕恶心……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胃里蹿凉气”。
孩子们的身体:经常浑身发冷,老咳嗽,出紫癜,易晕厥……
此外,还经历过两次火灾、一次煤气中毒,孩子经历了一场车祸……几乎“捡了一条命”。
不难推测:当一家人心中全都充斥着怨怼时,“智商”几乎是“归零”的。
在那种心理状态,不会有人有脑子想起——“呀!好像煤气灶没关!”,不会有人有脑子想起——“烧完水好像没拔电源,那个水壶好像线路老化了,不安全…”,不会有人有脑子想起——“我好像不该一边走一边玩手机,不安全…”……
孩子们毕业参加工作后,谁也不愿回家,因为每次回家就看见爸妈在互相挑剔,本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他们眼里成了“大项目”,经常好端端地为了一个话题而分歧、瞬间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武”,接下来就是“冷战—亲友团参与劝和—短暂的和平—热战—动武—冷战—亲友团劝和—短暂的和平…”——一个无休止的循环。
家里的药橱总是满满当当,可一家人的身体却总是不见好转。单位每年组织体检,体检结果一年比一年差。
如果把这一家人的所有病症摆在左边,把这一家人这30多年来的种种“治安环境”摆在右边,做连线题,不难分析出——所有的病,都是“气”出来的。
中医说:“怨伤脾,则必伤全身。”。
脾脏,是人体的“卫士长”。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中心,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有些淋巴细胞在脾内成熟,并储存在体内。)。
脾容易造成“脾胃不和”,影响人的消化吸收。
历经漫长的优胜劣汰,高度进化了的人体已经具备了几乎完美的免疫系统与强大的免疫功能。
所谓免疫力,是指人体自身保护自身免遭疾病侵害的能力。
最伤脾脏的是——怨气。怨从何而来?
身处尘世的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对人、对事、对物产生所思所想,总会产生“是/非”判断与利弊权衡。
倘若,判断、权衡的结果是负面的,我们心中就有可能产生“埋怨”情绪,形成“怨气”,此时即会伤脾……
倘若,怨气保持不散,就有可能逐步升级为——恼伤肺、烦伤肾、怒伤肝、恨伤心。
研究表明,人的起心动念都影响身体健康。当你怨、恨交加时,你的免疫系统便会停止保护你的身体达6个小时之久,此时的你,会感到乏力、头昏脑胀、头皮发麻、视物不清、耳朵嗡嗡作响、身体里有一股冷气在上蹿下跳……害你昏昏欲睡、浑身“不得劲”。
这就是“负能量”的“威力”,它每发作一次,就可以害你的外貌变得奇丑无比,害你的思想失去理智,害你失去包容万物的能力,害你丧失学习的动力,害你丧失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
“家和万事兴”也是这个道理:一家人和气、友爱,大家的思路都是清晰的,处理任何事都能有条不紊;一家人整天见面就“掐架”,见不着面时电话里骂、微信/里互相怼……每个人每天都像河豚似的——气呼呼的,脑子里全是“气”,哪还有什么“智慧”、“理智”可谈?
过去有“冲喜”的说法,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家里有这么个重病的人,一家人跟着忧心,身体都不好,生意也不景气;办个喜事儿,让大家乐呵一下,驱散不开心,把气氛活跃起来,人也会健康起来,心情好了点,思路清晰一点儿,智慧多了一点,生意兴隆了点儿……
不良情绪的破坏力,是一篇小小的文章难以描述详尽的。
因为心态、情绪的原因,在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分了心,还能有什么“效率”?还能有什么“业绩”?还能有什么“好运”?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逐渐意识到:
如果一个家“没感情了”、“没有家的温暖了”、子女叛逆不孝了、没有遗传病史一家人却体弱多病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大家彼此老是不能互相包容、“管”的“琐事”太多造成的。
如果一家人彼此都是病恹恹的,在医院查不出什么原因,找“高人”也没什么结果,那,不妨试试,从此一家人都闭嘴,停下来深刻地“歇会儿”,好好反思一下自身,真诚改过,别再吵了、别再互相挑剔、指责、抱怨了,……相信,你们的“病”自会“不治而愈”。
别忘了,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温度。
你对他人的什么“温度”,就会收到他人给你的什么“温度”。
倘若你觉得,他人给你的温度“远远不够”,别灰心,许是你给予人家的也“远远不够”。
再看那个家庭:
如果丈夫一开始能控制好这个“因变量”,对妻子宽容些、珍惜和赞扬妻子每天忙家务的劳动,妻子或许心里会感到温暖许多,如果有一天她意识到自己做的饭菜确实不可口,相信她也会在爱的鼓励下不断改进厨艺、不断进步,那么,任凭“时间”这个“自变量”怎样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至于走上“绝路”。
反过来,如果妻子一开始面对丈夫的挑剔,能大度一点儿,心里不起任何“波澜”,比如:
和气地、半玩笑地跟丈夫、婆婆说:“不好意思,在家没下过厨,请妈(婆婆)、亲爱的(丈夫)、姐姐妹妹(大姑姐、小姑子)、弟弟(小叔子)……以后请大家多指导我,有啥意见尽管提哦,我记在小本上,积累多了就不会忘了。”
如果是个“明事理”的婆婆,相信她也会为儿媳妇的和气、礼貌、大度而感到欣慰,当儿子挑剔儿媳的时候,她也会公正地、严肃地、适当制止儿子一下:“吃饭也堵不上你嘴,话真多!你做饭好吃明天起你给我们做去!说别人做饭不好吃你少吃了吗?就你吃得多!”
倘若婆婆、大姑姐、小姑子、小叔子……所有人都袖手旁观,冷漠地看这小两口闹不愉快,丈夫不维护自己,所有的婆家人也都不维护自己,久而久之,媳妇儿的心会越来越“拔凉”,会越来越觉得“我在这个家没地位,他们不拿我当自己人,只拿我当丫鬟……”
可能一两年没什么大事,下去个三五年、十来年、二三十年……时间这个“自变量”在逐年“长大”,但由于互相之间的怨恨、误解越来越深,之前“亲情”的“温度”早就“零下”了、无法修复了,最后可能会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企业破产”等恶果收场。
“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相互“配合”的结果。“温度”的保持,需要双方的共同作用。
在关系当中,如果老是试图让别人发生改变,只有两个结果:
1.改变不成功,你为此痛苦。
2.改变成功了,别人会因此而压抑。
然而,这积压已久的、“压抑”着的所有“”负能量,势必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爆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凡是压抑的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
管好自己那摊事儿,旁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稀里糊涂过去算了。
如果眼下没能力解决什么,不妨掌握属于你的那个“因变量”的“主动权”,静下心来充电,提高自己的能力,免得操心越多、烦恼越多,得不偿失。
当你自己发生改变,你所处的“关系”中内在的运作方式就会改变。他人会因你的改变而感到暖心,你们的关系便不至于太“冷”。
【编后语】
1.愿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把握自身的“因变量”,充实、阳光、和气、潇洒地活好每一天,把一切,交给时间那个“自变量”去解决。请相信,一切努力都会有好结果的。
2.愿每位女生都能成为贤良淑德的媳妇儿,都能遇见明事理、慈爱的婆婆/公公,尽妻子的本分,给丈夫的家庭带来旺运。
3.愿每位男生都能成为正直、善良、宽容、不拘小节、有担当、孝老爱亲、珍惜和尊重妻子的男子汉,事业有成,财运亨通。
4.愿每对夫妻都能相敬如宾,致力打造温馨、有礼数、有德行修养的家庭,成为晚辈的典范。
5.愿家家户户多一份理解,少一份争吵,保持持续的团圆、和睦、安康。
6.愿离婚率低一些,复婚率高一些,社会治安好一些,国泰民安。
——我不想学坏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6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