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以书作“翼”

虎年,以书作“翼”上小学时 老师讲述的 老虎学艺 的故事 让我记忆犹新 讲完故事 老师意犹未尽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要懂得感恩 这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其实呢 林中之虎呀并没有故事中那么傻 也没那么笨 敏捷得很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李宣华

被誉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威严凶猛令人发憷,但这并不影响人们钦羡其飒爽英姿和勇毅性情。要不然,这位“山大王”怎么会入列十二生肖?又怎么会让其在各种诗中词中曲中各式戏中画中,“文艺范儿”十足地频频出场?

上小学时,老师讲述的《老虎学艺》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老虎拜猫为师,多谦虚,多可爱呀。可是,这只聪明的老虎竟然使“坏心眼”,恩将仇报,学人技艺还“翻脸不认人”,结果闹了个学艺不精的大笑话。讲完故事,老师意犹未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懂得感恩,这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呢,林中之虎呀并没有故事中那么傻,也没那么笨,敏捷得很。”原来,这讲的不过是只“童话虎”!

典籍中“穿行”的是“文艺虎”,十分善变。“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诗经》以虎为喻,气场十足,霸气侧漏,呼啸山野,凛凛威风的形象,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晋朝葛洪在《西京杂记》里写到的虎呢,却让人诚惶诚恐:“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即便如东海黄公那样武艺和法力高超之人,仍然命丧于虎,直叫人胆战心惊。而《水浒传》中出场的虎呢,俨然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角色: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虎,李逵在沂岭遇虎……留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虎事”,为读者奉献出一篇篇回味悠长的历史故事。

山林之虎天生凶猛,按《风俗通义》中的话说就是,“虎,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然而,其威猛勇毅的属性,终究为人类追求和向往。千百年来,“出没”在各类舞台剧种、各个经典名篇中的老虎,让人“爱恨交织”,在大浪淘沙中凝练出来的形象,更多的是向上向善,值得人学习和赞颂的精神品质。于是,人们创造并习惯用将门虎子、虎虎生威、生龙活虎等诸多“虎词”来赞颂生活中的人和事。

在我居住的客家乡村,乡人过年,家家户户会贴“虎符”驱邪。孩子满月或周岁,家中长辈会给其戴上挂有银饰虎标的帽子,穿上绣有虎纹的鞋子。中秋佳节,有用麦芽糖制作虎纹“糖人仔”送亲朋好友的习俗。记得童年时,每到炎炎夏日,我的邻居叔公,总爱抱出他那个竹制的“虎头枕”,放到厅堂长板凳上,然后躺上去,微眯双眼,悠闲自得地摇着一把蒲扇,纳凉午休……

言归正传,重回念书时老师讲述《老虎学艺》故事的那一幕场景。记得当时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家乡先贤尊师重教、雪中求学的故事,只不过那时我们都还在回味着老虎的故事,听不进也听不太懂。直到后来一次聚会,老师重提旧事,才知晓老师苦口婆心为我们讲述的是理学大家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老家当地,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民间过的“教师节”就有两个,一个是农历三月三,一个是除夕。据清代徐观海修纂《将乐县志·风俗志》载:“三月三,乡熟盛馔延师以仪东礼,名曰官斋。”“岁除,将之风俗,乡邑重道,读书进取砥砺名节。”虎年钟声即将敲响,写下这些文字,默默在心里许个小小心愿:以书作“翼”,如虎添翼!

来源:福建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67015.html

(0)
上一篇 2025-01-10 09:33
下一篇 2025-01-10 09: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