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章目录
瀑布模型
使用最早,应用最广
瀑布模型特点:
- 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前一阶段结束后一阶段开始,前一个阶段输出文档,后一个阶段输入文档。 - 推迟实现观点
瀑布模型在编码前设置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推迟程序物理实现,保证前期工作扎实。 - 质量保证观点
瀑布模型每阶段坚持两个重要做法:
一是每阶段都必须完成完整、准确的文档。软件开发时人员间通信、运行时期维护的重要依据。
二是每阶段结束前对文档评审。
传统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但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实际瀑布模型带反馈环.
优点:
提高软件质量,降低维护成本,缓解软件危机。
缺点:
模型缺乏灵活性,无法解决需求不明确问题。用户不经过实践提出完整准确需求不切实际。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建立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反复由用户评价修正需求,开发出最终产品。
优点:
- 确定需求上优于瀑布模型(通过原型与用户交互);
- 提供学习手段,通过开发原型和演示原型对开发者和使用者了解系统都有积极作用;
- 有的软件原型可以成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
缺点:
快速建立的系统结构加连续修改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可能不好。
快速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确定的情况
增量模型
又称渐增模型,开发软件时将软件产品作一系列增量构件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
区别于瀑布和快速原型模型:
- 瀑布和快速原型模型是一次把满足所有需求产品提交给用户。
- 增量模型是分批向用户提交产品。
优点:
- 较短时间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
- 用户有充裕时间学习适应产品;
- 软件结构必须开放,方便向现有产品加入新构件。
缺点:
做到第三个优点比较困难。
前述增量模型在实现构件前完成总体的需求分析、规格说明和概要设计,相对来说风险较小。
风险更大增量模型:
确定用户需求后,各构件集并行构建。
螺旋模型
1988年B.Boehem提出,加入风险分析,常指导大型软件项目。
软件风险:超期、超预算、行业竞争等
笛卡尔坐标四象限表达四方面活动:
- 制定计划:确定目标、选定方案、设定约束条件。
- 风险分析:评估方案,识别和消除风险。
- 实施工程:软件开发
-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计划下一阶段工作。
沿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开发出更完善新版本。
优点:
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有较好的风险控制;
缺点:
- 需要风险评估的经验;
- 契约开发通常需要事先指定过程模型和发布产品,
- 普及度不如其他模型
喷泉模型
面向对象生命周期模型,体现迭代和无缝特性。
- 迭代:
求精,系统某部分常被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逐渐加入演进系统。 - 无缝:
分析、设计、编码各阶段间不存在明显边界。
优点:
无缝,可同步开发,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 适应面向对象软件
缺点:
可能随时加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需严格管理文档,审核的难度加大。
Rational 统一过程
由Rational软件公司推出的一种软件过程,该过程强调以迭代和渐增方式开发软件。
Rational统一过程是一个二维生命周期模型。
- RUP有9个核心工作流,包括6个核心过程工作流和3个核心支持工作流。
- RUP有4个连续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目标,通过一次或多次迭代完成。
优点:
- 不断的版本发布成为一种团队日常工作的真正驱动力;
- 将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和解决过程集成到下一次迭代;
- 迭代开发,降低风险;
- 更好地安排产品开发的辅助过程。
微软公司软件开发过程
规划阶段
开展市场调查研究,结合公司战略形成产品的远景目标。
设计阶段
根据产品远景目标,完成软件功能规格说明和总体设计,
确定产品开发的主要进度。
开发阶段
完成产品中所有构件的开发工作。
稳定阶段
实行全面的内部和外部测试,最终形成可发布的RTM版本
发布阶段
确认产品质量符合发布标准后,发布产品及相关消息
递进式的开发策略:
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不确定和变更因素可控性、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2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