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CMDB的前世今生
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分为一下两个部分
基础设施层面:IDC机房、机柜、机架、网络设备、服务器等。
- 应用层面:应用元信息、代码信息、部署信息、脚本信息、日志信息等。
- 这两部分是整个运维架构的基础部分,运维团队是维护他们的Owner,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去好好地规划建设。
当我们识别出运维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形成统一的标准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标准固化,固化到某个信息管理平台中,也就是常说的配置管理,
专业一点就叫做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CMDB起源
CMDB源于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而ITIL这套理论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型,
并在当时和后来的企业IT建设中作为服务管理的指导理论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但是为什么这个概念近一些年来才被我们熟知呢?为什么我们意识到把
它当作运维核心部件去建设呢?
主要分为两个因素,一个是起限制作用,一个起助推作用
- 限制作用:CMDB这个概念本身定义问题,限制了CMDB的实施。
- 助推作用:互联网技术发展驱动了运维技术的发展和演进,进而重新定义了CDMB
ITIL对CMDB的定义:
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是与IT系统所有组件相关的信息库,它包含IT基础架构配置项的详细信息。
备注:ITIL体系更多是被当作流程规范来落地的,真正体现在技术方案和技术产品上的落地并不多。这大概就是实施过程中对ITIL理解和运用的一大误区。
本篇文章摘抄与:进化:运维技术变革与实践探索
本书链接: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45232830811e3db8fg016235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3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