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改变世界的本体论”?

什么是“改变世界的本体论”?开放的、可变的、非全的、辩证法的、科学虚构之外的本体论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本体论,一是预先决定的、预封闭的本体论,即关于“是”(being)的本体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什么是“改变世界的本体论”?

开放的、可变的、非全的、辩证法的、科学虚构之外的本体论

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本体论,一是预先决定的、预封闭的本体论,即关于“是”(being)的本体论,它总是问“是什么”;二是开放的、可变的本体论,即关于“形成”“生成”(becoming)的本体论,它总是问“如何”。

我们可以按传统的说法把前者称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后者称为辩证法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家与现代科学家(经典物理学家)都可以划分为前者,因为二者都预设了一个封闭的、不可变的本体论,只不过形而上学家自认为自己能掌握所有物理规则,而且其就是“实在”本身的规则,而现代科学家则只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并尝试提出解释“实在”的模型(“物理规则”),模型之所以不完善,在于我们观察的不完备,而非“实在”本身的不完备,如上述“实在”已然是预先决定和封闭的。于此,“大统一理论”仍然隶属于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我们也可以化用拉康“真理是并非全部”的观点,称前者为“整全本体论”,称后者为“非全本体论”。当我们试图把握“全部对象”时,就会丢失了限制“全部对象”的边界,而使我们不能把握“全部对象”。因此,至少存在“全部对象”之外的一个例外对象,我才能把握“全部对象”的边界,进而把握“全部对象”。而这个“例外对象”就是之前我所把握的“全部对象”的溢出(剩余),当我们试图把这个溢出纳入“新的全体对象”时,又必须借助一个“新的例外对象”才能把握它(我们的认识过程(真理)不也是很如此吗?)。我们的欲望不也是如此吗?“欲望的满足感”需要一个“欲望的例外”才能使它成立,而为了获得更完备的“满足感”,又要把这个例外纳入满足之中,而溢出更多的例外。而对应到我们所说的“非全本体论”,即至少存在一个“非存在的无”,才能使得“全体存在”存在(海子:无是存在的面纱)。

或是用梅亚苏的说法,前者我们可以称为“科学虚构的本体论”,后者称为“科学虚构之外的本体论”,后者摒弃了自然进程或者物理规律自身的稳定性的预设,这意味着“已经发生的旧的经验在未来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之所以没有发生变化,可能只是生命的时间尺度相比于整个宇宙过于短暂(或亦是其就没有变化而已)。

开放的、可变的、辩证法的、非全的、科学虚构之外的本体论与马克思的第十一条论纲相关——“哲学家以往都仅仅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关键在于,去改变这个世界。”在封闭的、预先决定的、形而上学的、整全的、科学虚构的本体论中,我们对于一个不能改变的世界所能做的就只有解释世界。只有世界是开放的、可变的、辩证法的、非全的、科学虚构之外的,改变世界才能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4705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