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研究是相长还是相斥?

教学与研究是相长还是相斥?《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出台以后,关于教师是否应该从事教科研?其中,教学与科研是相长还是相斥,是热议的中心。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来源:教师报2020年5月24日,作者:吴维煊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以后,关于教师是否应该从事教科研?教科研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有多大?如何进行教科研?教师有没有时间进行教科研……一系列相关问题又一次成为教师热议的话题。其中,教学与科研是相长还是相斥,是热议的中心。

教学与研究对教师成长及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即教学与研究是相长还是相斥,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相长说”认为,研究型教师视野宽广、思维深刻、善于发现问题,能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优秀品质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相斥说”认为,教师那么忙,哪有时间搞研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上,备课及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就会减少,教学质量就会下降。

确切地说,教学与研究不仅是相长的,还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两翼,是相互成就的统一体,正如《意见》指出,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激活成功教程难题、引领创新。那么,为什么还有相当多的教师对教科研持相斥态度呢?

持“相斥”态度的教师有两种,一种是工作时间不长,职业生涯尚处在“跟跑”状态,以模仿、学习、借鉴的方式积累实践经验,尚未达到实践研究及理论创新的阶段。此时,过多要求教研,的确会分散他们学习与积累实践经验的精力。另一种是工作多年的中老年教师,他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只要把学生成绩搞上去就好,不愿意在研究上花精力。还有些中老年教师重视研究,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功夫没下到,出不了成果,因而对研究持排斥态度。

对教学与研究持“相斥”态度,就不可能让教学走向深刻。

教而不研则浅。只埋头教书,不思考、不研究,即使学生的成绩取得了进步,但这种进步的含金量却不见得高。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言,身教是大于言传的。一个不愿意思考、不喜欢研究的教师,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一定是欠缺的,不可能注重对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更多的是在机械训练及刷题上拼时间。无休止地刷题对提高解题能力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但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而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只教书、不研究,是短视的、是肤浅的。

研而不教则空。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脱离教育实践的研究是空洞的,对教育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的理论是无效的。教师的研究要基于教育实践的需求,研究的过程要密切联系实践,研究的成果要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在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循环交替中,让研究走向深刻,让实践更加契合时代需求、契合学生成长需要。

教学与研究,是教师成长的一体两翼,是促进教育发展的统一体。摒弃“相斥说”,让“相长说”成为教师的共识,才能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与研究的循环往复中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48763.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