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基金之殇

量化基金之殇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量化基金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在金融人士的推动下,量化投资一度火热,各种高收益的交易模型几乎成为了交易的圣杯。但时至今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量化基金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在金融人士的推动下,量化投资一度火热,各种高收益的交易模型几乎成为了交易的圣杯。但时至今日,量化投资收益下滑明显,早已掉落神坛。量化基金收益下滑背后映射的则是国内可供交易品种单一,以及基金交易策略严重趋同。

收益下滑明显

量化投资基金问世初期,尤其在股指期货推出当年,年化收益超过30%属于常态。此后,2013年量化基金爆发式增长,规模超过3000亿元,量化对冲基金数量超过400只。

但进入2014年,量化投资收益下滑明显。根据朝阳永续发布的量化对冲数据,截至2014年5月16日,66只量子化产品中,41只实现正收益,最高收益率为10.25%,收益超过5%的仅13只。而在全球范围,优秀的量化对冲投资收益在20%-30%之间。

中国量化投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健武认为,目前的量化基金已经从初创期进入到成长期,在初创期量化投资利润较高,因此基金并未顾及成本,而在成长期,随着利润下滑,成本控制将成为基金管理的重要部分。

举例来说,高频交易是成本占比较大的量化基金,由于高频交易需要大量的服务器等IT设备,还需要从券商等机构购买详细的历年交易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因此成本高企。目前高频交易年收益7%才能保本。

策略和交易品种单一令收益摊薄

布林线创始人约翰·布林格在其著作《布林线》中曾指出,技术分析长期无效的原因在于市场使用的大多数指标越来越趋同。

这一理论同样可以解释量化投资收益下降的原因。

不论是量化对冲基金,还是趋势量化基金,其核心是基于技术分析的交易模型,而技术分析的核心是历史将会重演,在这一理论下,量化基金将过去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交易数据(包括价格、成交量、品种间差价等),用各种技术指标和统计方法进行拟合优化,并构建能获得可观收益的交易模型。

在海外,量化基金的交易模型属于公司机密,在国内,虽然模型同样是公司的杀手锏,但由于国内的量化交易起步较晚,大多数量化模型为海外舶来品,且多数使用的是国外公布源码的免费策略,尽管在使用过程中,以国内的股指期货等品种的交易数据进行优化,但核心框架趋同。

即使每只基金的策略在参数和过滤方面有所微调,但核心趋同情况下,开仓和平仓的点位相差无几,令收益率被摊薄。

另一方面,大多数海外舶来的策略,在欧美以及日韩成熟市场都已被淘汰。

举例来说,股指期货推出后,几套从国外淘来的策略风靡一时,如r-Breaker和DualThrust模型,在最初,使用这些模型进行股指期货量化操作,配合成熟的资金配置方法,年收益100%并不难。

r-Breaker和DualThrust是美国标普500股指期货10大交易系统(2005年前),也是唯一公布源码的策略,因此已经在海外被广为流传,国内金融人士直接将海外代码翻译使用。在股指期货推出的第一年,的确获取了高额利润。但在后期,券商和期货公司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几乎每位客户都赠送这两套模型。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使用这类模型,这一优秀策略寿命迅速到期,目前这些模型以及无法稳定获利。

另一方面,国内量化交易品种单一,令投资者选择过少,同样影响收益。

以对冲套利基金为例,目前以产品形式发行的套利基金,主要从事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的套利对冲,或者进行股指期货近远期合约套利,这一交易方式的核心是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股指期货和沪深300以及合约间的差价,在价差过大时,进行双边套利操作,当价差达到历史平均水平时平仓获利。

但由于目前可以进行套利的品种有限,仅股指期货和有限的商品期货,国债期货由于成交量低迷,套利空间较小。因此,过多的基金都集中于有限的几个品种,令套利空间迅速萎缩,基金利润减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041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