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干货 | 优秀项目的三大要素和八大项目来源

大赛干货 | 优秀项目的三大要素和八大项目来源优秀项目的三大要素。创新包括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模式创新。这类的计划书还要重点写出技术产权的归属问题,是归学校所有、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大赛干货 | 优秀项目的三大要素和八大项目来源

优秀项目的三大要素

01

创新性

  创新包括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模式创新。

  一是产品创新在于创造出一件新的以前没有的东西来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在写这类创新产品的商业计划书时,除了产品的营销,重点要写出该产品的生产阶段:如何生产、人员、设备、厂家等协同调度等内容。

  二是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在于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或是提高产品的性能。这类的计划书还要重点写出技术产权的归属问题,是归学校所有、还是个人或是整个公司的,一定要写清楚,还有技术保密之类的问题也要说明。

  三是模式创新在于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设计出全新的营销策略,使产品的营销更为高效,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

02

商业性

  主赛道的项目要突出盈利,主要强调三个方面:项目的市场前景和规模、细分垂直领域的客户群体以及财务管理。

  具体包括:商业模式设计完整、可行,项目盈利能力推导过程合理。在商业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行业调查研究深入详实,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形成一手资料,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及市场前景,未来对相关产业升级或颠覆的可能性,近期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是否合理。

  在商业模式基本内容撰写基础上,建议着重体现生产和销售的内容。

03

团队性

  突出匹配性和专业性。

  如果校外具有背书性的创业导师建议加以体现。建议不要去写团队成员的兴趣、爱好等与项目关联度较差的因素。

优秀项目的八大来源

01

科创融合

  大赛一直大力提倡并切实助力高校科技成果向产品、产业侧进行转化。在以往的大赛中出现了众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高度契合时代的新兴技术,如vr、ai、大数据。据统计,过往大赛,共带动累计超过10万件专利进行转化,这类项目通常以“师生共创”作为通常的团队组建方式,其转化的产品所服务的产业方向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想象力,同时其转化的产品因为以核心领先技术具备很强的技术创新性或领先性。

  这类项目在大赛金奖项目(尤其是总冠军项目中)里面的占比很高,基本一直在50%左右。其中,主赛道创意组的国赛金奖项目中这类项目的占比可能会比这个均值更高。

  对于科转项目来说,从大量的大赛项目来看,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这个思维方式就是以往固有的搞科研的技术思维向创业所需要的产品思维、市场思维的转变。

  今年大赛也是新增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支持方向,建议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同学加以关注。

02

专创融合

  充分发挥和运用专业优势和优势专业进行项目的创意和实践,这也是大赛一直提倡的“专创融合”的大赛精神。大部分基于本学科或专业,借助创新创业,实现专业与项目的深度融合。

  紧密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从企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行业和企业最新的创新资讯与实践机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侧重学生发挥专业优势、鼓励学生参与校企联合的工程研发实践项目,开拓思维眼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专业与项目的落地。

  科创融合其实也是专创融合的范畴,只是一般特指理工医科类专业,而且这类项目在金奖中占比较高,因此单独作为一类来介绍。

  对于第二类来源的专创融合,这里重点特指不同于科创融合的,非重大技术创新型的“硬科技”双创项目。

  大赛并不只是“硬科技”的舞台,相关赛道和项目类型的规则设计使得众多非重大技术创新型的“软实力”项目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找到我们的优势专业,充分发挥我们的“长板“,除了发掘”硬科技“,还可以利用”软实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

03

自发创造

  自发创造不同于科创融合和专创融合,它基本没有直接可依托的科技成果或专业优势,更多是依靠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如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等)基于自身对行业、对市场的研究、洞察和思考,然后自己“白手起家”。

  比如:ofo小黄车(第二届季军)的创始人戴威不是学的共享经济专业,北大也没有现成的跟共享单车相关的科技成果;Insta360(第二届亚军)的创始人刘靖康也基本是依靠自己带领团队不断尝试、验证多个项目之后,才切入到现在公司做的360度全景相机这个方向。

  这样的自发创造通常很不容易,对团队成员的要求也更高。

04

国家政策为导向

  如一带一路政策;包括去年与今年大赛所倡导的与世界对话的“更国际化”,引导大学生立足我国的同时,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寻求迎合全球化的趋势的创业机会。而我国近些年倡导的“一带一路”更是蕴含着更多的创业机会,建议具有学科专业优势或区位优势的学校结合项目进行设计。

05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很多在校学生与社会发生联系很重要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大赛中看到很多项目,尤其是公益创业类、青红赛道类的项目都来自社会实践。

  但作为参赛项目,可以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得区别于社会实践。这其中的重点的差异在于:

  作为参赛项目,不管是公益类还是青红赛道,核心是创业,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需要考虑如何养活自己的团队,让自己的项目持续运转下去。

  而这些要点,通常都不是社会实践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项目,需要积极的转变思维,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和深化自己的项目。

06

产创融合

  在大赛通知文件的“大赛目的与任务”中提到: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因此,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鼓励科创融合、专创融合以外,发挥自己所在学校、所学专业的“小环境”优势以外,如何充分的发现区域机会、结合区域特点、发挥区域优势、满足区域需求,助力区域发展,通过助力区域发展,最终助力自身项目或企业的发展,则是一个如何发掘和利用“大环境”优势的命题。

07

产学研项目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性举措,符合区位的未来发展战略定位。项目通常紧紧围绕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密切对接产业诉求,进而实现产学研的创新对接。以及项目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了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重点载体需求。

08

第三方平台项目

  该类项目的显著特色就是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性,可以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主要是依托共享经济平台,以及当下的短视频平台或社群平台等。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原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3205.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