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物理是一门基于观察和实验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详细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物理原理,有些原理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毕竟实验是得到真知、验证真知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初中生在刚学初中物理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量,就好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必须牢固上层建筑才能稳固。
而学好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就是这样打地基的过程,这一章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单位转换、概念和计算,这也是中考必须掌握的基础部分,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一章的基础知识和要点吧!
首先就是长度的概念,记得张老师在讲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的时候,需要同学们背诵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其中就涉及到了长度单位。长度最长的单位应该就算是光年了,光一年走的距离就是光年。接下来从大到小就是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和皮米(pm),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um,1um = 1000nm,1nm = 1000pm。
然后就是长度的测量了,我们用的工具就是刻度尺。用刻度尺需要记住刻度尺的三要素: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的时候一般用零刻线对齐物体的一端(有刻度那一侧对齐),当然如果零刻线磨损了,也可以用其他刻度对齐,最后记得用所得的刻度减一下就可以了。
然后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量程就是刻度尺能测量的长度范围。学生们先要估测物体的长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量程进行测量。分度值是刻度尺能测量准确的最小单位,如果你想测量的越精确,你就可以选择越小分度值的刻度尺。测量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位,比如你得到的测量数据是10.25cm,那么分度值就是0.1cm,也就是1mm。
读刻度尺的示数的时候视线需要垂直于刻度尺,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组成,比如说上个例子中的数据10.25cm,10.2cm就是准确值,0.05cm就是估读值。
当然测量长度还有很多方法,比如说化曲为直法,滚轮法,三角板法、游标卡尺法和螺旋测微仪法等等。
其次就是时间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也要记一些有关时间的物理量,比如说人眨眼的时间约是0.1s,眼保健操的时间大概是几分钟等等。
时间的单位最长的应该就是一个世纪了,然后就是一年、一个月、一周、一天、一小时(h)、一分钟(min)、一秒(s)和一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这样的:一年等于365天,一个月是30天,一周是7天,一天是24小时,1h等于60min,1min等于60s,1s等于1000ms。
测量时间的仪器我们用的是停表或者是秒表。我们中考需要掌握的是机械停表的读法,机械停表的关键读法就是先读里面的分钟,然后看分钟是否过大格里面的半格,如果过了半格,秒针读外面的大单位;如果没过半格,秒针读外面的小单位。然后把分钟数和秒数加在一起就是最终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单位是不一样的,如果需要用秒来表示,则需要把分钟也转换成秒然后再和秒数相加。
机械停表上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在整个初中,我们唯一需要估读的测量工具就是刻度尺,这个大家一定要记牢。
最后说一下错误和误差,误差是由于实验器材的不精确、实验方法的不科学、测量结果的不精确造成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误差是可以减小的。
怎么减小误差呢?第一可以换更精确的实验仪器,第二可以换更科学的实验方法,第三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错误和误差是不一样的,错误是做实验或者测量数据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步骤或者方法,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和误差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就是我的总结,大家物理上有什么疑问,欢迎来问张老师,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总结,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