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计算:上册主要是乘法口诀表的学习。必须让孩子背熟,什么是背熟?熟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作为数学老师,有很多的无奈,有些孩子他就是不记,部分家长也为他们的偷懒找借口。1、刚开始按顺序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熟到一口气说完。2、然后倒着背,熟到倒背如流。3、随意提问,张口就来。举几个容易记混的例子(二六十二)2×6=12、(三六十八)3×6=18与(二九十八)2×9=18之间;(七八五十六)7×8=56与(六九五十四)6×9=54之间。这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具体到某一个孩子,如果家长注意观察错的可能不一样,注意到自己孩子哪一句容易错,也是有空就问问他,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记熟了。乘法口诀一样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还是不要以为孩子以后慢慢就记住了,等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他重新背口诀,老师一晚上布置10个竖式计算,别的孩子10分钟做完了,咱的孩子口诀记不住,用到8的口诀他就得把八的口诀念叨一遍,例如69×54=,他得从头到脚分别把6和9的口诀念两遍,他得做到30到40分钟,再改错,每天晚上如此的时候,孩子家长就会崩溃了,不就得鸡飞狗跳的么?
而且必须是上册的时候就背熟,二年级下册用的较少,上册不背熟很容易忘干净了,以后再用很难记起来。二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下从一年级100以内扩展到了万以内,这个时候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不能张口就来的孩子,就会感到吃力。如果这个时候发现孩子20以内的加减没有掌握好,就买一本一年级的口算,计时训练,训练到1分钟做20以内的加减12道全对才行,这是最低标准。因为孩子现在是二年级了。
二、基本的数量关系弄明白:
二年级初次接触乘除法:部分孩子不是真明白了乘除法,而是在这个阶段他们就学了这么点东西,做题时感觉像是与乘除有关,两个数据差不多大他就用乘法做,比如题目中是:买1支铅笔6角钱,买5支铅笔多少钱?知道6×5=30(角)。看到两个数差距较大就用大数除以小数,例如:六一儿童节,宋老师拿56元钱为同学们买了8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56÷8=7(支)。看起来学生都会很明白,其实具有隐藏性,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偶尔让孩子给咱讲讲为什么用乘法,为什么用除法,讲出来会更好。
现在教材“×”读“乘”弱化了,两个因数之间的区别,就是认为没有区别,但是具体到做应用题是有区别的。例如:上面的6×5=30、其实只能理解成5个6相加。
而除法中的“平均分”和“包含除”区别就更大了。例如:平均分就是把12个桃子放在4个盘子里(或者分给4只小猴子),就是12÷4=3(个),它表示的意思是:12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个。
而包含除就是12桃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多少只小猴子可以得到桃子?12÷4=3(只)这个算式的意思其实就是12里面含有3个4。
这个地方学不好,导致很多孩子六年级这种题,怎么都理解不了。例如:叮叮去姥姥家:3/4小时行了走了1/2千米,叮叮家到姥姥家有2/3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平均分里面还包括学生得知道分什么得什么,就是谁是被除数,2年级有一个这样的题就是1个人吃2个西瓜,和2个人吃一个西瓜。这个地方理解不透,六年级下列问题就会难死:
明明去姥姥家,3/4小时行了1/2千米,1小时走多少千米?走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96千克花生可以榨油60千克,炸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花生?1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三、万以内数的认识,
从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到二年级下学期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数。有些孩子接受起来有些难度,但这些表达方式一定得会,它是四年级学习大数的基础,课本上的这种表达。以后也会遇到:
四、观察物体:
就是从一个三维物体的各个方向去观察,这个在二年级占不了多少分值,但是这是孩子们对立体图形建立表象的时候,学不好,五六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很容易混淆。再长远一点,大脑里面没有立体表象,以后的立体几何机会一点也学不明白。
我的理解分享到这里,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