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写在前面】
下面开始讲述的是我们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并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与工作有点关系或毫无关系的德国社会百态。有些趣事是我们的亲历,有些则是我们的观察。与前一部分讲述留学生活不同,这里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数故事之间没有严格的时空逻辑关联。
首次踏进与青岛历史有关的德国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区,拜访一位当年在青岛的德国军人的后裔。
汽车驶入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在一幢漂亮的小楼前停了下来。门旁迎面车库的墙上,几个歪歪扭扭的汉字赫然入目:”亲爱的中国朋友,欢迎!”
按响门铃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满头银发,和蔼可亲,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实不老,仔细看,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银发间显露出智慧,谈吐中透露出真诚。
叶敏因工作与他较早认识,我则是在不久前的使馆招待会上才与他相识。
踏进院门,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进客厅,他夫人玛雅迎接了我们。客厅就是书房,四面墙壁全是书,书桌和沙发上也是书,几乎无法落脚入座,但满屋书卷之气令人陶醉,仿佛来到了图书馆。
我们在他家花园落座,雷柏音先生讲起了自己的家史
雷柏音准备了一大堆资料,有书籍,有报纸,还有一些照片,落座后便娓娓道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的爷爷在青岛当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国军人在青岛的留影,中间有位留着小胡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爷爷。为了证明他爷爷的经历,雷柏音拿出当年的明信片,上面盖着1912年的邮戳。用明信片传递家书,是近百年前的时髦。
接着,他又拿出他爷爷留下的青岛地图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对爷爷的朦胧记忆,我们几乎没有机会插话。
谈话之间,他话锋一转,为他爷爷侵略中国表示深深道歉,请求我们原谅,言辞之恳切,态度之真诚,令我们深受震撼和感动。
把对中国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给我们作为见面礼
为了我们的到来,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费了很多心思,门口那幅中文欢迎标语,就是他们自己照猫画虎写成的,也真难为他们了。
他们俩口还郑重其事地拿出两本诗集,一本德语,一本英语,是夫妇二人连续两天的思维成果,专为我们创作。内容是他们对德军侵占青岛历史的反思,也是他们对中国友好感情的真挚结晶,送给我们作为见面礼。
诗篇从历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国殖民历史,其中贯穿的主题是人性,闪烁着良知的光芒。诗集封面上庄重写着:”谨以此集献给尊贵的青岛客人。”
澎湃激荡的历史情绪拍打着我的胸膛,我们和雷柏音夫妇的距离立即变得很近,仿佛是熟识已久的朋友。愉快的长谈渐渐深入,深厚的情谊由此奠基,那天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令人尊敬的一对德国夫妇,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雷柏音是民主德国时期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国际笔会的热心联络人,通晓俄、英、法、意、西、波、瑞( 典 )七种语言,两德统一后仍笔耕不辍,常有文字出现在国际文学刊物上,与欧美朋友们经常来往。他的夫人玛雅,慈眉善目,学问高深,是一位在业内颇有声望的文学史专家,常有宏论发表,对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和写作特点如数家珍,那是她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此后的岁月中,我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雷柏音还义务担任了一段使馆家属德语班的授课老师。一年后,雷柏音踏上了去中国讲学的征程,开始了晚年人生的新一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