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方案概述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这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活动频繁,危害严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方案概述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这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活动频繁,危害严重。平均每年有1000多人因地质灾害而死亡,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以及对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交通中断,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我国一直饱受地质灾害影响,不论是人民的生命安全,还是国家财产安全都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和影响。中地恒达通过自动化监测方法,对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远程预警。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监测点布设

2.1 布设依据

主要参考以下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文件:

(1)《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DB11T 1677—2019);

(2)《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 );

(3)《泥石流监测预警的思考》;

(4)《崩塌监测规范》;

(5)《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

(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

(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 12979);

(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10)《降雨量观测仪器》(GB/T 21978.2);

(11)《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 50167);

(12)《城市测量规范》(CJJ/T8);

(1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8);

(14)《降雨量观测规范》(SL 21);

(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A0133 );

(16)《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 0154 );

(17)《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 0283 );

(1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11/T 893);

2.2监测内容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2.3 监测点布设

2.3.1 崩塌监测

1)监测线应穿过崩塌的不同变形地段或块体,每处崩塌带应至少设置一条纵向监测线;监测线应以地表位移监测为主、在监测线经过的裂缝处布置裂缝位错监测及其他监测,必要时可设置横向监测线;纵向监测线的设置应沿崩塌的崩落方向或者垂直于崩塌主控结构面开裂的方向,宜结合工程地质调查(勘查)剖面、稳定性计算剖面布设。

2)裂缝监测点应布设在裂缝两侧,且宜布设在裂缝较宽或位错速率较大部位。

3)地表位移监测点应主要布设在崩塌体上变形速率较大或不稳定块段与起始变形块段。

4)倾斜监测点应安设在崩塌体表面,对崩塌稳定性起关键作用块段。

5)视频监控摄像头应安放在崩塌影响范围以外。

6)雨量监测点宜布设在崩塌影响范围以外地势较高且稳定的地段。

2.3.2 滑坡监测

1)地表变形监测线应根据滑坡的形态及变形特征、通视条件进行布设,监测线应采用主、辅剖面法布设,主监测线应结合滑坡分区,沿滑坡的主滑方向布设,推移式滑坡位移监测点应重点布设于滑坡自中、后部,牵引式滑坡位移监测点应重点布设于滑坡的中、前部;纵向监测线应延伸至滑坡后缘、前缘以外一定范围,应能反映滑坡的前缘、中部、后缘的变形特征;横向监测线宜布设在滑坡中部至前缘剪出口之间,并向两侧延伸至滑坡边界以外一定范围;具体监测点数量应根据滑坡体的规模和特点确定;基准站应设立在变形区之外或受变形影响较小的地势较高区域。

2)裂缝监测点应该布设于滑坡地表裂缝发育区,应选取滑坡前缘鼓胀、后缘拉张、两侧剪切裂缝及建(构)筑物裂缝等特征裂缝进行布设;对于滑坡体发育鼓胀裂隙带、张拉裂隙带、剪切裂隙带等变形强烈或易发生变形的地段应加密布设监测点。

3)深部位移监测点布设应考虑滑坡变形特点、监测目的等因素,与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相结合布设;在滑坡体的前缘、中部、后缘等位移变化大的位置应布设深部位移监测点;当滑坡存在潜在滑动面时,应在滑坡主滑方向上布设深部位移监测点;当监测滑坡变形发展趋势时,监测点应布设于滑坡变形明显、变形特征不同的滑坡单元区段;最下方的监测点应进入潜在的滑动面以下稳定岩土层。

4)地下水监测点应根据滑坡体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变形特征,沿主滑方向,布设在孔隙水压力或水位典型变化、变形较大的位置。

5)降雨量监测点应布设在滑坡体外围地势较高、相对开阔位置。

6)视频监控摄像头应安放在滑坡影响范围以外:

7)土壤含水率监测点的埋设位置、深度应根据滑坡的地层结构、成因机制及演化模式和监测目的等综合确定。

2.3.3 泥石流监测

1)泥石流监测网点布置应覆盖泥石流沟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整个沟域;气象水文条件、物源变化等形成条件监测点宜布置在形成区;流动动态要素、动力要素和输移冲淤等运动特征监测点宜布置在流通区;泥石流体物质组成及其物理性质等流体特征监测点宜布置在流通区和堆积区。

2)雨量监测点重点布设在形成区,布设位置应选择在泥石流沟两岸地势较高处的稳定平台上。

3)次声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支沟的沟口和主沟的中下游或沟口,与流域内泥石流通道或形成区有较好的通视条件。

4)泥位监测点一般应布设在泥石流沟流通区的中下部。

5)流速监测点布设在泥石流沟的流通区中能反映泥石流的流动特征的断面。

6)泥石流流体重度、粘度特征的监测取样点宜与泥石流流速监测点或泥(水)位监测点相互结合布设;采用悬挂在横跨沟床断面缆道上的取样器采集动态样品。

7)土壤含水率监测点主要布置在泥石流形成区或流通区松散物质厚度较大的区域;土壤含水率测试点应接近沟底,测试点处地表径流应具有代表性;根据地层岩性、地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传感器的埋设位置和深度。

8)视频监测摄像设备宜布置在沟谷出口附近的高地上,能全方位监控泥石流及其危害对象情况。

9)物源变化可采用遥感方法监测,遥感图像应覆盖整个泥石流流域;遥感数据应选用地面分辨率优于1m 的遥感数据;解译时应结合孕灾地质背景资料,在原始分辨率影像上,确定物源条件、沟域特征等的变化。

2.3.4 地面塌陷监测

1)采空地面塌陷地表变形监测线应平行和垂直于矿层走向布置,至少有一条剖面应设在移动盆地的中心部位,长度宜大于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中间区、内边缘区、外边缘区及采空影响带应布置监测点;岩溶地面塌陷地表变形监测线宜平行和垂直于溶洞和岩溶发育带,剖面长度宜大于溶洞或岩溶发育带的最大孔径;地面塌陷监测点布设范围应外延到地面塌陷影响区以外 50m;地面塌陷的监测点应布置在变形速率大、塌陷坑边缘、重要建筑设施等地段;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以外的视野开阔区,且易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岩土体上。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网点的布设应以变形监测网点为基础,并对地面塌陷的重点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布设。

2)裂缝监测点应布设在裂缝两侧,且宜布设在裂缝较宽或位错速率较大部位。

3)在塌陷影响区范围内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大、水位变化较大或变形较大的位置应布设孔隙水水位动态监测点;岩溶塌陷区还应布设岩溶水水位监测点。

4)降雨量监测点应布设在地面塌陷外围地势较高、相对开阔位置。

5)视频监控摄像头应安放在地面塌陷影响范围以外。

6)土壤含水率监测点的埋设位置、深度应根据滑坡的地层结构、成因机制及演化模式和监测目的等综合确定。

2.3.5 地面沉降监测

1)地表变形基准点应选择基岩标或远离地面沉降的稳定区域;监测点应选在能够反映地区地面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2)地下分层沉降监测应采用基岩标与分层标水准联测,每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埋设1座基岩标、多座分层标,通过钻探获取准确的地层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地下水开采情况,划分含水层组和压缩层组,布置标体数量和埋设深度;基岩标埋设在第四系下伏基岩顶部或成岩较好的新近系、古近系地层中;分层标埋设在地层界面,宜设置在每个主要压缩层顶、底板;基岩埋藏较深,地下水开采相对较浅时,也可以用埋设在主要地下水开采层以下相对稳定的分层标代替基岩标作为联测基点;标孔间距一般4m~5m,应考虑地层结构的影响,当地层软弱或有厚层松散砂层分布时,适当加大标孔间距,标孔应采用深浅相间的布置方法,减少施工时相互干扰。

3)地下水动态监测点应布设在主要开采地区和主要开采层,宜在同含水层组布设相应的地下水动态监测井。

4)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布设一般与分层标组同步布设,宜在同一含水层组布设相应的孔隙水压力监测井。

2.3.6 地裂缝监测

1)裂缝监测剖面线应跨越地裂缝活动带,与其整体直角或大角度相交,监测剖面应覆盖地裂缝活动影响范围并向其影响带外延伸 10m~20m;每条剖面线监测点数量应能控制地裂缝影响带宽度,依据影响带内主要裂缝的发育和组合确定;监测点布设在地裂缝两侧,在地裂缝两侧活动较为强烈地段、转折点、裂缝宽度最大处、走向明显变化处及延伸末端均应布设监测点。

2)在地裂缝活动速率大于 10mm/a地段,应布置三维变形监测点。

3)对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域分布的地裂缝,宜在其两侧布设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必要时在地裂缝两侧打布设地下分层沉降监测点。

4)监测点应选择在安全稳定、易于保存和寻找、便于监测的位置,不宜埋设在土质松软、短期因工程建设易于毁掉的地段。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监测设备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现场图片

①危岩体裂缝及崩塌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②危岩体倾斜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③地表位移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④地裂缝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⑤危岩体裂缝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⑥降雨量、声光报警、视频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⑦泥位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⑧降雨量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⑨地面沉陷、降雨量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⑩地下水位、降雨量、声光报警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平台介绍

1)数据平台

查看实时数据、曲线、24小时数据、变形轨迹图、报警数据、初值数据、设备信息、项目配置等。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2)表面位移监测数据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X位移-时间变化曲线▲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Y位移-时间变化曲线▲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Z位移-时间变化曲线▲

3)裂缝监测数据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裂缝宽度-时间变化曲线 ▲

4)雨量监测数据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降雨量-时间变化曲线 ▲

5)崩塌监测数据

【解决方案】地质灾害监测

倾角加速度-时间变化曲线 ▲

━━━━

写在最后

中地恒达通过综合多种自动化监测方法,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预警,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地灾监测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随着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服务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为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0445.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