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最大摄氧量变成评估一个跑者能力的指标,常常有人问我,"教练,我最近最大摄氧量一直退步,该怎么办?","教练,有没有那种增进最大摄氧量的课表?","为什么我跑得比他快,可是最大摄氧量比他低?"对啊,你问这句话就讲到关键了,最大摄氧量跟成绩没有绝对的关系啊~~
我能理解最大摄氧量是目前穿戴装置给大家最清楚简单的生理指标,但是它跟成绩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大家会有这样的误解,可能与有些市场包装话术相关。放到运动科学领域,最大摄氧量是个选材的指标(挑车当然挑引擎大的),但是真正决定一个跑者能力的其实是"最大摄氧量时的速度"与"乳酸阈值",而不是最大摄氧量。真的要评估一个跑者的能力,还不如用丹尼尔斯的VDOT或是RQ的跑力,以成绩为准,直拳对决,简单干脆~~
很荣幸得到台湾中正大学王顺正老师的首肯,将这篇文章转过来,希望能破除大家对最大摄氧量的迷思。台湾运科前辈林正常老师也针对这篇文章做出说明,一并供大家参考~
这一篇文章的呈现,是因为发现最大摄氧量确实对5K与10K预测能力不够好,才写的文章。不过,当初学者开始使用最大摄氧量时,不是为预测跑步能力。
1955年Taylor等发表最大摄氧量作为心肺适能客观指标一文(J. Appl. Physiol. 8:73-80, 1955)时,没有想到半世纪后,人们会用来预测跑步能力之用,该论文上之心肺适能,也不是跑步能力。
跑步竞赛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最大摄氧量预测的效果不佳。虽也可以预测,效度不高。再说,最大摄氧量可用来评估一般人、病人或是运动员,但都是评估心肺功能的,不是要预估比赛成绩的。我称它是人的活力指标,是因为它几乎是全身能力的总动员,也不涉及跑步能力。
最大摄氧量是一个人从事最激烈运动时,每分钟所能摄取消耗的氧气最高值,称为最大摄氧量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
为测量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通常让人在跑步机或脚踏车上,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直到「衰竭」为止。由于最大摄氧量与心肺耐力的密切相关,最大摄氧量公认是心肺耐力的最佳单一指标。
一般而言,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男中长距离选手想得名次,最大摄氧量要在80 ml/kg/min左右,女子则须在75 ml/kg/min上下才有希望。一般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男女各分别仅为45与40 ml/kg/min而已。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相当早就开始,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进行简易评量最大摄氧量的研究,让最大摄氧量的评量更容易被使用,例如登阶测验、12分钟跑走、20米折返跑等。
最近几年,在携带装置被广泛应用的状况下,利用跑步的表现进行最大摄氧量的预测,也是相当普遍。只要带着装置,进行跑步训练或参与跑步比赛,携带装置就会提供一个最大摄氧量的预测数值出来。
但是,Magness 在出版的专书中指出「最大摄氧量是实验室和跑道上最被过度夸大和误解的参数」。人体使用氧气的状况,受到氧气摄入、输送、利用的影响,单纯以氧气使用的最大能力来评估心肺功能,并无法确实呈现训练成绩与表现的进展。Magness指出「为什么有这么多训练都着重这个变项,我们真的要依据这个数值来安排所有的训练吗?」
王顺正、林玉琼指出当运动参与者具备类似的最大摄氧量能力时,最大摄氧量与耐力运动表现的相关即不高,显示还有其他重大影响耐力运动表现的因素存在。
「最大摄氧量的速度 (the velocityat VO2max,vVO2max)」,一种最大摄氧量与跑步经济性的综合指标,便是经常被提出来讨论与参考的最大有氧运动能力评量依据。
由此可见,有别于最大摄氧量的跑步运动能力指标,早就应该被提出来实际应用,避免有争议的最大摄氧量数值持续被误用。
事实上,王顺正、林玉琼提出透过跑步成绩的推算,可以获得四种评量跑步能力的速度指标:
1、最大瞬间速度 (Vmax)
2、vVO2max
3、VT2 (换气阈值2、4 mM乳酸阈值)
4、VT1 (换气阈值1、2 mM乳酸阈值)
分别代表跑者的速度性:
1、无氧跑步能力 (5-10秒的最大跑步速度)
2、最大摄氧量跑步速度 (5-10分钟的跑步速度)、
3、30-50分钟的最大跑步速度
4、可以1-2小时长时间跑步的最大跑步速度。
相关的变项还经过实验室的生理指标变项验证。
依据王顺正、林玉琼、钟昱剀、吴晨圣进行L先生的实验室渐增速度跑步、田径场跑步成绩资料:
1、5KM成绩19´ 36”、10KM成绩41´ 23”进行跑步能力指标的评量时,Vmax、vVO2max、VT2、VT1分别为5.2 m/s、4.43 m/s (3´ 45” /km)、3.72 m/s (4´28” /km)、3.48 m/s (4´ 47” /km)(下图蓝色);
2、一位经常进行短距离间歇跑步训练的跑者,具备一样的5KM成绩 (19´ 36”),但是因为少进行较长距离训练,10KM成绩43´ 50”,跑步能力指标的评量结果则为7.2 m/s、4.62 m/s (3´ 36” /km)、3.39 m/s (4´54” /km)、2.92 m/s (5´ 42” /km)(下图橘色);
3、第三位跑者5KM成绩18´ 36”、10KM成绩为41´ 23”,跑步能力指标的评量结果为7.1 m/s、4.85 m/s (3´26” /km)、3.61 m/s (4´ 37” /km)、3.12 m/s (5´ 20” /km) (下图灰色)。
三位跑步成绩互有优劣的跑者跑步能力指标:
1、蓝色跑者耐力佳、速度差,橘色、灰色跑者速度佳;
2、橘色跑者耐力差、灰色跑者耐力稍差。
透过四种跑步能力指标的评估,我们可以确实理解:
1、蓝色跑者应增加速度训练
2、橘色跑者需要增加有氧耐力训练,
3、灰色跑者能力最好,若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后成绩会更好。
透过四种不同的跑步能力指标资料,可以很轻易的理解跑者能力的优缺点,再依据评估的结果规划训练处方,进而有效率的提升跑步能力。
如果采用5KM成绩19´ 36”、18´ 36”、10KM成绩41´ 23”、43´ 50”进行最大摄氧量预测,结果在46.7 – 54.2ml/kg/min之间。
这样的单一评量结果,跑者或跑步教练看到这些最大摄氧量数据,应该也很难进行完善的训练规划,也无法理解跑者的跑步能力问题是什么?Magness用最大摄氧量的「谬见 (fallacy)」,来叙述采用最大摄氧量进行跑步能力评量的问题,应该是很贴切的叙述。
透过跑者的跑步成绩,进行最大瞬间速度 (Vmax)、vVO2max、VT2 (换气阈值2、4 mM乳酸阈值)、VT1 (换气阈值1、2 mM乳酸阈值) 四种跑步能力指标的评量,是王顺正、林玉琼整合过去研究成果,建立的简单、新颖跑步能力评量方法,不但可以避免最大摄氧量评量的谬见,还能够有效率的了解跑者跑步能力特征,欢迎大家多多利用。
引用文献:
王顺正、林玉琼。《做个有智慧的跑者》
王顺正、林玉琼、钟昱剀、吴晨圣。《跑步训练的能力评量资料II》
林正常。《活力指标:最大摄氧量》
Magness, S. 《跑步的科学与实务 (The Scienceof Running) – 如何探索极限,透过训练达到最佳表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