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田立禾侃相声|传统相声·14.《文章会》

听田立禾侃相声|传统相声·14.《文章会》大家好,今天哪我谈谈传统的对口相声《文章会》,内行人呢叫“文谝”,这个段子很难演,行内有人说啊“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就说这两个段子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听田立禾侃相声|传统相声·14.《文章会》

大家好,今天哪我谈谈传统的对口相声《文章会》,内行人呢叫“文谝”,这个段子很难演,行内有人说啊“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就说这两个段子不好演。《文章会》虽然没有生涩、冷僻的词、字和典故,可要求演员呢,要有文质彬彬的书卷气。我听老一辈的同行说,这个段子叫“文科场”,有的专家考证,这个段子出自旗籍票友儿——就是满族人,八旗嘛,旗籍的票友儿——之手。最早呢,这“文科场”的主考官呢,是光绪皇帝和他的老师翁同龢还有文华殿大学士荣禄,荣仲华,荣禄是谁呢,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民国初年呢,就换了,这主考官就不行了,距离时代远了,换的蔡元培和康有为,后来苏文茂先生给天津市文化部门的领导方纪——那会儿是宣传部部长,五十年代的——演《文章会》,方纪在看完了演出后啊,向苏先生提出来:用蔡元培他听着不舒服,他是北大的学生,蔡元培是北大的校长,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怎么叫学生作八股文章呢?啊,这是艺术啊,他啊太较真儿,反正怎么着,他听着不老得劲的。后来苏先生再演这《文章会》呀,北大校长就改啦,改谁啦?蔡元培呀换了周德山了,周德山就是相声前辈呀,我们师爷,“周蛤蟆”,这周蛤蟆代替蔡元培当了北大校长了,广大听众呢,也能接受。那么康有为,他虽然是保皇党,可他搞这戊戌政变,也是主张废除八股文,废除科举制的,蔡元培也好,康有为也好,都是相声里头用这名人效应,这是假托的,这跟电视剧里头《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一样,戏说,不必太较真儿。

《文章会》是经过我的老恩师张寿臣先生加工的,是他的代表作,我演出的本子呢,是我老师啊,叫我找师兄全常保先生要的,全常宝先生这个本子呢,跟苏文茂苏先生演的这个基本上是相同的,据我推断,是经过常宝堃、赵佩茹这二位先生再加工的,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挖掘传统相声,老师在新中央剧院演过,我听完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两个本子不太一样,可我按照常赵的本子演的,老师呢,也没提出过异议来,看来这个本子老师是首肯的,他是同意的。我听过北京市曲艺团王长友先生和武汉市我的师兄康立本,都演过,我们的台词呢,大同小异,个别的地方儿根据自身的条件有所发挥。

这个段子老师也给我说过,这个人物怎么处理,语气、翻抖包袱儿的方法,读文章的时候,气口儿、眼神、语气都做了细心的指导,怹的表演深刻、细腻,突出人物形象,所以说,他演呢,形象非常鲜明。这个段子我是先念的本子,根据我个人的领会排练演出的,这是在上世纪一九五三年末演出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老师又重新跟我说的,那个时候我已然是青年演员了,如果是刚学徒的话,说也白说,老师啊也不说,因为白费,他领会不了。

《文章会》这个段子我是下过很大功夫的,在唐山市相声大会演出,早晨没事儿啊,我念会了词儿,这个词儿啊,有个三天两天的,年轻,很容易的就念会了,排练,我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逐字逐句的,反复的研究,不同的人物、语气、眼神、手势、时间、空间、形体的变化,一定要求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是我,限制我自己的水平。头一次演出,可以说是成功,我记得是晚上嘛,十点钟左右,不到十点吧,唐山市,它是个矿区,晚上十点以前呢,一到十点,汽笛长鸣,是工人上下班的时间,作为一个零打钱的园子,一个茶社,观众一听汽笛儿响啊,坐不住了,有的就往外跑,这个段子呢,一般的都在前场演,因为一个比一个火爆,这个段子呢,温活,不火爆,这个包袱儿又少,在我头里呢,都是知名度,在当地吧,比较高的演员,说学逗唱都演完了,我说《文章会》攒底,不易啊!确非易事,成功在哪点儿呢,就是观众没走,包袱儿没有一个不响的,这对我是极大的鼓舞,给我以后再排练高难度的段子提供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咱还说说,说我的老恩师给我重新排练这个段子点滴的体会,特别是强调康有为跟蔡元培夸“我”的话,就是逗哏的,夸逗哏的话,以第一人称出现的嘛,“贵校校长,请看这篇文章,非是奉承,康某实在是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由始至终一气贯通,无半言寻章摘句,抄袭前人。”这段要酸文假醋的,像读文章这样念,方才我念的,错!不对了,因为什么呢,这不是文章,这是康有为夸这篇文章说的话,说话没有带韵的,也不要那样子,文人说话也是口语,一定要口语,就像平常说家常话儿,这就对了,应当怎么说呢?老师教我,是这样说的:“贵校校长,请看这篇文章,非是奉承,康某实在是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这样,口语的。康有为最后,就是看完了这篇文章非常气恼,要打这逗哏的一个嘴巴,这康有为那个身份他能随便打人吗?老师说:康有为叫工友儿,就是学校的勤杂人员,或者是他的随从,哎,这样比较合适。“过去给我一个嘴巴,”然后,逗哏的这儿还有个小包袱儿,这个小包袱儿呢,就是当初我在电台听过我的师兄常宝堃先生演的,这点儿地方也是跟张老先生的一样,康有为这样儿:“这等的学生,作如此的文章,可称‘bia呼噜’!”这样的语气,本来他不是包袱儿,演到这儿准响,当然了,老师对《文章会》这个段子对我的教导、指导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的恩情可以说是永世难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156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