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说 vs经验学说:职场达尔文主义

管理学说 vs经验学说:职场达尔文主义之前在某金融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每个月要处理上百万的案子,上亿的佣金,千亿的产品,部门里那么多数据分析师,但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竞争对手的绩效表现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管理学说 vs经验学说:职场达尔文主义

之前在某金融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每个月要处理上百万的案子,上亿的佣金,千亿的产品,部门里那么多数据分析师,但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竞争对手的绩效表现,只关注自己公司的风控指标。这与我在某奢侈品公司的工作经历有些不同,我们会每日、每月追踪和对比竞品的销售业绩表现如何。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两家同属于各自领域内数一数二的公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但其实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不做竞争对手的调研分析,因为做才是合理的表现。

如果只是把现象的区别简单地归于肉眼可见的先发优势或者规模效应,那是不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没有深入探讨的价值了?所以问题要进一步,是什么造就了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呢?

当然我并不能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或者专业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区别,但是或许我们可以见“著”知“微”。

如果你看过李子柒的作品就会知道,当你处在断崖式的领先地位时,就不需要关注你的竞争对手如何,但这样的优势却并不是和同质化的视频竞争得来的,而是创新和专注在内在发展上。

所以,你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你的上级,你的同级或者你的下级,只会是你自己。如果你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和别人竞争上,就会忽略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内在价值。

有些公司和部门喜欢激烈的内部竞争机制(销售部门除外),他们把达尔文主义学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搬到了职场上。我并不是评判这种机制的好与坏,因为它实际产生的管理价值,要拉长到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客观的判断具体如何。甚至可能并没有人评估过这样激烈的内部竞争模式带来的管理效益具体如何,在我翻阅过的硅谷创业者们的传记和著名管理学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著作中也并没有描述关于激烈的内部竞争机制所产生的实际管理价值(如果你看到过欢迎留言分享,我猜测它是一个未经验证,但人人得而崇之的经验学说,如果有在读MBA的同学可以帮我问下老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胜感激)。但是个人产生效益,创造价值的黄金时间是很有限的。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过多的放在这样的内部竞争上,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它是有益的。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竞争氛围,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去竞争,而是因为去竞争,只是锻炼和强化了我的竞争能力而不是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依托于某一个平台而存在,而是即便脱离了这个平台它依然存在。这个机制类似于我们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但最终锻炼出来的是我们的考试能力而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我初高中时期成绩名列前茅,但我依然不喜欢这样的竞争模式,因为它让我没有时间做我喜欢的事情——文学。

所以,你不需要跟任何人竞争,任何人也不会是你的假想敌,你的对手只会是过去的你自己。

希望我的观点可以对未来的管理精英们有所启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2745.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