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明解(第9条)——心通理显,心理融彻,礼理贯通

《传习录》明解(第9条)——心通理显,心理融彻,礼理贯通《传习录》明解(第9条)——心通理显,心理融彻,礼理贯通时间:2015年12月19日21:00——22:00学习内容:爱问:“先生以‘博文’为‘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传习录》明解(第9条)——心通理显,心理融彻,礼理贯通

时间:2015121921:00——22:00

学习内容: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1;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注释 1夷狄患难:出自《中庸》第十四章,“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也。”

译文 徐爱问:“老师以‘博文’为‘约礼’的功夫,我思索良久但仍不能理解,请教。” 阳明回答:“‘礼’字即是‘理’字,理的发显可见处便是文,文之隐微不可见处便是理,只是一件事。‘约礼’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而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现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便在事亲这件事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便在事君这件事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便在富贵贫贱上学习存此天理;发见于患难夷狄之时,便在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不皆然。都是随所发见,即便在此学存此天理,这便是‘博学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导读老师:

孙钦香(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萧平(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老师)

主持:温海明(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导师简介:

1.孙钦香:山东莒南人,复旦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博士论文做王船山政治哲学,目前是江苏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出版著作有《王夫之评传》(简明读本)、《传习录》(译注),在《福建论坛》、《学海》、《哲学分析》、《船山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2.萧平,字无陂,号抱朴,湖南长沙人,现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主持国家、省、厅项目各一项,出版了《传习录校释》、《自然的观念》、《传习录》(译注)《老庄自然观念新探》(台版)等四部著作,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中州学刊》《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道教,宋明理学。目前正致力于道家自然观念史,道家情感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愿广交同道,深契传统文化精神。笃信阳明先生一席言: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

20:03:12孙钦香:1、这条仍是门人徐爱记录,陈荣捷本《传习录》标第9条。 2、这条讨论的问题是,阳明的又一新颖观点,“博文”就是“约礼”的功夫。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论语·雍也》颜渊也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子罕》)) 3、阳明这一主张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和礼(理)的解读,“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 4、还有一点就是,认为“约礼”就是“此心纯是天理”。 5、而要“此心纯是天理”,功夫必须在“理之发用处”。 6、对于第五点,阳明指出比如须在事亲、事君等事情上,学习、用功去存此天理,这便是“博文”,便是“约礼”的功夫。 7、最后阳明还把“博文”、“约礼”与《尚书》尧舜十六字心传“惟精惟一”功夫连贯起来,认为“博文”就是“惟精”,“约礼”就是“惟一”。

21:04:54孙钦香:1、这条仍是门人徐爱记录,陈荣捷本《传习录》标第9条。 2、这条讨论的问题是,阳明的又一新颖观点,“博文”就是“约礼”的功夫。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论语·雍也》颜渊也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子罕》)) 3、阳明这一主张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和礼(理)的解读,“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 4、还有一点就是,认为“约礼”就是“此心纯是天理”。 5、而要“此心纯是天理”,功夫必须在“理之发用处”。 6、对于第五点,阳明指出比如须在事亲、事君等事情上,学习、用功去存此天理,这便是“博文”,便是“约礼”的功夫。 7、最后阳明还把“博文”、“约礼”与《尚书》尧舜十六字心传“惟精惟一”功夫连贯起来,认为“博文”就是“惟精”,“约礼”就是“惟一”。

21:08:10 静笃:立德、立功、立言。是否是理在不同层面的展现呢?

21:08:19温海明:@孙钦香 南京谢谢孙老师的精彩总结,请大家有针对性地请教讨论

21:08:30孙钦香:这一条是关于经典语句的解读,大家可以从《论语》文本、阳明解读等角度展开讨论

21:13:33 静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理针对内在与外在的要求吗?

21:14:03温海明:这条大家看来读起来有困难哈,要此心纯是天理,不知道大家觉得是否容易做到?或者可能做到?

21:15:11萧无陂:博文约礼恐怕在论语中也不是阳明这种理解。阳明完全在心即理命题下展开诠释。

21:15:28米永胜:温老师,如果容易做到岂不是把“致”字看得太轻了[微笑]

21:16:15静笃:向理而行,虽不中未远矣。

21:17:15易学罗仕平:的确难行,我做不到[撇嘴]

21:17:32温海明: @萧平长沙阳明这样的创造性诠释反而成就了他的学问,所以诠释没有创意就是扼杀创造力[呲牙]

21:17:36 孙钦香:历来注家解释《论语》”博学于文“,其中文一般是指《诗》、《书》礼乐与凡古圣贤之遗籍;而阳明这一解释,把事亲、事君、夷狄患难等解读为”博文“。具有鲜明的”我注六经“之征

21:17:43米永胜:未识得天理前,也就是困知勉行

21:18:02静笃:真诚,就是开始啊。@罗仕平北京

21:20:34易学罗仕平: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阳明在此似在讲功夫,而非结果?

21:21:13温海明:@孙钦香 南京 可能理之发见处,需要解释一下

21:21:42温海明:天理与事情交接的瞬间?

21:24:05 孙钦香:在阳明看来,事亲、事君等具体事情就是”理“之发见处

21:24:37米永胜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现处

21:25:18 孙钦香:这些事情中所具有的理是隐微不可见的,而这些事情是显白可见的“文”

21:25:31静笃:博文,这里是指将内心之理化为外在的行动吗?

21:25:51米永胜:@孙钦香 南京事君事亲是物

21:26:43静笃:文,由内而约外吗?

21:28:55米永胜:天理只是分别善恶的一个总名,除却分辨善恶,便无天理可言。 钱穆

21:29:50萧无陂:礼在先秦儒家那里仍然没有摆脱外在规范性特征,周礼本来就体现为一套完善的规范、礼法、制度。只是到了孔子这里,特别加进去了“仁”,如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是强调各种礼乐都有、也必须有内在情感,否则就是纯粹的形式,花架子。阳明的创造性诠释自然也不是无根的,他强调的就是各种礼仪规范如果没有本体——天理在其中,就如同山中花草一样,天理就是源自人心,是心之本体的呈现。

21:29:51温海明:理可以被看见的就是文了

文现而理隐,理不可见,但有是最为根本的,宇宙万有,人间万事的根基

21:32:22温海明:心之发用的状态可见,心通于天理不可见,而只可以意会

21:33:52温海明:理发见的端倪,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心理本是一物,但理一发动,而与心有所分,才能有认识的活动发生

21:36:05温海明:发在一个具体的对象事物上面,要心与理重归于一,也就是回到认识发生的原初状态去,体会那个根本的心与理混沌未分的原始原点

21:37:08静笃:很像捭闔之道。

21:39:04 温海明:@張静 捭闔之道主要是阴阳已分之后的开关之道,心通理之道是回到阴阳未分前,未开关的状态

这样的功夫,是每时每刻不能放下的,心与理一,这种境界达到了,就要尽力维持,每时每刻实现这种心理融通的境界

21:39:24孙钦香:阳明这一解释的一个可能问题就是:把博文工夫轻忽了,结果可能是随心而为,不顾先生遗说

21:40:16易学罗仕平:温老师,阳明也讲 心即理,理也者,心之条理也,有不具理之心么?

21:41:26温海明:@孙钦香 是啊,把博文功夫简化了,把渐进的功夫化掉了,其实没有渐进功夫和苦心孤诣的努力,阳明的境界是无法企及的

21:42:37易学罗仕平:龙溪德洪之争,阳明认为二者互取?

21:44:41温海明:@罗仕平北京他这里明确说理看不见,那么理的存在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21:46:54萧无陂:天理的发见,只在心物交接处。这一点和良知的特性相似。良知虽然是一种本然的存在,但如果不去致良知,就不能让良知呈现,即良知走向自觉。天理亦复如此,天理必然要体现在各种显而易见的人情物理中,各种人事活动其实都应当是天理的呈现,而在各种人情事物中也都必然蕴含着天理。故“博文”就是在人情物理上做功夫,在功夫中呈现天理。

21:49:07温海明:@萧平长沙[]

21:49:09孙钦香:萧老师说得极好。但阳明把”博文“与道德实践等同,但道德知识的学习却疏忽了

阳明的主旨仍是重在在”心理”为一的理论预设下去解释经典

21:51:04易学罗仕平:道德知识的学习是否可包括在实践之间?

21:51:07 孙钦香:所以与传统注疏有显著不同

21:57:55温海明 @米永胜《传习录》看来大家不容易跟上啊,平时心学问题大家讨论很积极的

22:00:12米永胜:温老师说的是

22:02:59含华:@温海明 阳明的解读与之前的学者不一样,学习起来需要有些思维的转弯[冷汗]

22:03:23易学罗仕平:估计大家可适当补充宋明理学基本命题,钱穆先生《阳明学述要》花了极短的篇幅有个基本概况,或可适当参考?[微笑]

22:05:22易学罗仕平:还有群规里,之前老师们也推荐了不少经典的参考书

22:13:31易学罗仕平:我不是老师,只是志愿者哈

22:14:48含华:你的发言很好,出镜率很高啊[呲牙]

22:27:36 易学郑静:@罗仕平北京实在![握手][抱拳]

22:41:36易学罗仕平:@含华我插科打诨,胡说,好好跟老师们学哈[调皮]

22:50:26易学郑静:@罗仕平北京[呲牙]

22:51:22温海明:谢谢孙老师萧老师的精彩讲解!谢谢大家参与

整理:王亚凤(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013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