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资本十周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华映资本十周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6月14、15日,时值华映资本成立十周年,华映资本与36氪共同举办的“未来,因WE而来”年度大会在苏州举行。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2019 年,不确定性依然是大主题,甚至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到国内都能感受到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

6 月 14、15 日,时值华映资本成立十周年,华映资本与36氪共同举办的“未来,因WE而来”年度大会在苏州举行,活动邀请了创业者、投资人、专家学者、媒体以及诸多合作伙伴,基于过去中国创新创业最蓬勃炙热的十年带来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关于未来的答案”。

成立十年来,华映资本一共发行 5 期人民币基金、2 期新加坡币基金,累计管理规模超过 60 亿元人民币,投资 160 余家企业,已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项目近 35 个,近 2/3 的被投企业确认或完成后续轮融资。在华映资本看来,当时间被拉长,我们会发现布局和专业能真正发挥作用,很多不确定变成了确定,立足商业、拥抱技术、专注向前都是走向下一个十年的确定性答案。

华映资本十周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两天的议程里,嘉宾们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创新创业的新方向,以及贯穿其中不变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探讨的主题包括投资策略、产业未来、消费品牌增长、泛文娱发展、To B、人工智能、5G 等等。

“任何时间、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赚钱,但在中国很难做空,每个行业都要做好充分判断和足够工作,投资就是 80% 的艺术和 20% 的技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投资公司原总经理、证监会原副主席、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高西庆以“解读未来”为主题,分享了他对于中美态势、中国资本市场变化的观察。高西庆表示,医药、养老、健康等行业都值得看好,但对投资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底层逻辑并坚持贯彻,“就像巴菲特,他从 8 岁就开始看招股书,他看懂并坚持下去了,投资人真的是要努力研究,把招股书当作小说来看,还要从不同渠道了解清楚自己的项目。”

元禾控股总裁刘澄伟则围绕“税、退、国、科”这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分析了税收的抵扣政策和执行力度、投资退出的循环速度、国资的未来方向,以及科创板潜力企业的衡量标准。刘澄伟指出,“整个创投是个小行业,但拥有大实力,投资机构对于双创能否结出硕果,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回顾了华映十年来的成长经历,将“穿越火线”作为关键词。谈及不确定性,季薇分享了一些看起来不太美妙的市场数字,但也期待在全国累计新增减税 5000 多亿等政策执行力下,能够调整和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在投资市场,基金募资的数量和金额都有所下降,创投领域马太效应明显,但港股成为新经济公司的重要发行地,科创板也是一个很好的退出方式。“任何时间、任何行业都有机会,但我们要把握到快速成长期进入”,季薇认为华映资本抓住了文娱行业最兴旺的时候,但当来到内容和消费高度融合的下半场,也必须更多关注消费和技术。对投资机构来说,退出确实是Ending,但心态和打法都要以无限游戏的做法,帮助创业者基业长青。

“华映的研究都是从人群起始”,季薇表示,“中国的消费已经进入多元化状态,24岁以下的Z世代,45岁以上的银发人群,都存在增量机会”,看好内容服务和新品牌。而在 To B 领域会重点布局信息技术、5G 带来的物联网升级、产业升级等领域。季薇同时指出,华映资本在坚定不移地走机构化,整体框架都是基于大中台体系的支撑,前端去打造垂直投资的尖兵链,大中台体系提升内部效益、数据中枢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被投企业的职能帮助。

“投资就是要坚持,再成功的项目都不是一帆风顺,不仅仅是创业者要坚持,投资人也要坚持,选择跟他到底”,在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熊向东及季薇与36氪合伙人兼总编辑李洋的对话中,回顾了华映资本成立十年的经验与思考,也分享了战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心情。熊向东和季薇认为华映不变的投资原则是从容。作为行业投资人,华映在目标领域中冷静研究,主动寻找项目,在看好的、正确的方向上狼性出击。经过了十年的积累,华映资本也已经成为一个平台,通过活动、会议等聚合上下游产业资源,提升被投公司的协同效应,希望和被投企业、机构一起做好一件事,为平台的参与者都提供价值。

华映资本十周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投资的终极目的和唯一目的就是退出,退出分配是对LP的真爱,也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重要的基础”,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复盘了上海报业产业投资基金与华映资本的成长、合作经历,认为二者投资布局与业绩初步验证、战略协同效应初现、团队协同效应显著。针对股权投资市场的新趋势,裘新也提出了“七险”和“七问”,分析了投资回报指标、人民币基金投资节奏、项目衡量标准、投资目标、投资方法论、基金模式、投后管理等要点。

中国风投委秘书长林宁从全球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和中美关系的角度解读了投资,他指出,“希望国家鼓励和支持基金行业联合成立 S 基金场外交易市场。把所有基金包括国家基金和社会基金在一级市场的不同期限股权份额,作为中短期可交易的二手基金产品统一化交易,两类基金就会在市场上自然衔接起来”。林宁举例说,“比如社会化基金因为市场经验丰富投前期,国家基金使命在身、实力雄厚兜后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降低了基金行业的退出不确定性风险和时间成本,也解决了股权投资基金在一级市场中的流动性缺陷。

“2019 年是一个冷静期,募资难是所有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在 FoF 对话中,元禾辰坤合伙人王吉鹏、前海母基金合伙人张雪冰、大唐元一母基金董事总经理夏信、苏民投基金部总经理吴巧新、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孙俊与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王海洋从母基金视角讨论了产业结合的重点话题,认为机构的策略和定位要有更多差异化,强调产业版图、发展蓝图和投资地图的重要性,GP 要同时具备在募、投、管、退四个步骤的运营能力。

“To B更关注客观价值,核心就是以科技为驱动提高生产力,不关注技术发展路线的 To B项目拿不了大成”,华映资本合伙人章高男在《企业服务四部曲》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对 To B 行业的理解,首先要分清楚产品型项目与服务型项目,前者会在成型之后延伸到服务增加用户黏度,后者会通过产品化方式提高服务效率。To C 项目大多偏产品化,To B 类则大多偏服务,因此 To B 项目可以“服务前(获客)、服务中(提供服务)、服务后(交付)、服务跟进(客户关系管理)”这四个过程,其中服务跟进特别重要,要让在不干扰的前提下“客户用得越久红利越多”,还会有机会发生更多消费。

“从人口、地域、收入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市场应该对标美国而非日本”,华映资本合伙人孙玮认为,美国崛起了很多 DTC 品牌,中国品牌则从 2014 年开始崛起,以阿里、京东、唯品会为代表的电商渠道相对集中,新消费人群、新渠道、新供应链为新消费品牌们带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华映资本投资消费品牌的逻辑是,产品是 1,后面的营销、渠道、投放都是零,团队要有匠人精神、要懂管理、要理解最先进的营销方式,年轻又有跨国经验的创业者正在崛起。“中国在资本端、投后端还比较落后,但中国的消费品牌一定比美国更性感”。

“文娱是华映的主航道,想要行得稳和远,承载船的水是流量”,华映资本投资总监刘天杰指出,文娱投资要押注流量走向,提前布局相关内容,而在推荐算法和用户时长迁移等因素驱动下,流量呈现去中心化趋势。基于此,华映看好被投项目之间的流量赋能、内容与结合方式的升级改造,以及5G、AI等技术与流量场景的结合,“流量并没有枯竭,而是在增长,华映需要成为第一批意识到改变,了解到改变的机构”。

于今年 1 月登陆港股的微盟集团,是华映资本从 A 轮开始陪伴五年的企业。微盟董事长孙涛勇从六个角度分析了微信生态的商业进化,他认为朋友圈、流量、广告、电商、零售、互联网都在进化,聚焦熟人关系的朋友圈在从粗放内容转向用户圈层;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私域流量的构建和运营越发重要,“如果公域流量是大海捕鱼,那私域流量就是鱼塘养鱼,这是可识别、可触达和可运营的流量,当企业的私域流量达到一定量时,企业的获客成本会越来越低。”

科大讯飞副总裁、消费者事业群副总裁刘鹏则在演讲中拆解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现状、困境与发展。“认知问题是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刘鹏表示,“大众错以为人类的认知形成于 6 岁开始上学之后,实际上大部分认知体系都是 6 岁以前后天形成的,利用数据和算力凑答案的弱人工智能的方法找不到答案。”人工智能领域的攻防非常激烈,感知智能可以改变交互和生活,超人工智能则能颠覆现有行业,在安全、医疗、金融等领域都可以落地,但认知和感知两方面的难题还需要理论和业界共同攻克。

“数字经济占总体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目前已经达到 35%”,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部主任闫德利表示,“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新的市场技术、市场要素,基础设施、生产方式、全球化和国民素养”。他表示,我国的数字经济后发先至,也是唯一可以与美国比肩的,但在理念、技术、国际化、教育和人才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未知的世界会由更多的创业家所创造。

华映资本十周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创业圈最宏大的烧钱就是从出行开始”。而进入出行下半场后,精细的标准化运营成为焦点。时空电动的董事长和 CEO 陈峰分享了微观视角下的出行世界。陈峰总结出了 MRP——基础运力单元这一概念,包括合规的司机、合规的车和便捷的能源网络,每一个都要做到极致,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其中,陈峰感触最深的是在司机管理方面,时空电动设计了一套司机服务体系——蓝色大道 DSS,司机做得好可以晋升车队长,可以像海底捞的师徒制那样帮助、管理新手司机,最好的司机一个月可额外增收 4 万。经过一年左右发展,时空电动服务司机数量达一万余名,增长速度超过同行。

第一个圆桌首先面向 To B 领域,针对老行业里的新政策、新玩家进行探讨,参与圆桌的嘉宾包括鲸准总裁柴源、商有网络创始人赵云、金柚网助理总裁陈鸿飞、知呱呱创始人兼 CEO 严长春以及亿方云创始人兼 CEO 程远。圆桌中,嘉宾首先分享了自己所处的行业、业务特征以及新玩家的机会点,共同发现敏锐捕捉市场变化的重要性,要么和互联网结合,在获客方式上有突破;要沉淀数据并且给到客户传统玩家给不了的服务。而针对 To B 行业的“快与慢”,嘉宾们认为当脱离行业,纯粹从投资角度来看时,就像十年前投中如今市值超过一千亿美金的 Salesforce 那样,To B 行业的标的能带来稳定、超额的回报,需要在现阶段他们还处于山腰和山脚的时候及时布局。

接下来针对万亿级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市场,天云大数据 CEO 雷涛、源清慧虹 CTO 吴猛、优微科技总经理滕敏堂,以及爱分析合伙人李喆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今年最热的话题是 5G,技术的成熟、商业化的进展,也势必会产生大量新场景,嘉宾们认为 5G 能做到低时延、低功耗、高带宽、高覆盖,相较于 4G 其实是个管道变粗的过程,能够激活IOT 65% 的新市场。2019 年,嘉宾们更看好 AIOT 在能源、基础设施(如交通领域、桥梁隧道)、AI芯片等方向上的落地。

“全球目前由 7.23 亿 4G 用户,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有限宽带运营商,截至今天由超过 1.6 亿的宽带用户数”,咪咕视讯 CEO 王斌表示。针对 5G 对通信和泛娱乐行业产生的影响,王斌认为,5G 会拉动设备、硬件制造等多个行业的收入,超高清则会推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5G 最相关的应用包含超过 5000 亿规模的新媒体、工业制造、政府、旅游、安防,教育、交通、能源和医疗等,会在服务、体验、能力上都有所升级。且 5G 能加速广电网、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在体育+娱乐、全民皆场景、下一代泛娱乐生态上都会有很快落地,中国移动支持的 8K 影院、5G 超高清赛场、以及虚拟博物馆都将很快开放。

“快手现在有两亿用户,这家公司的成长有很多突破了人的线性思维”,快手科技副总裁何华峰介绍到。从侗家七仙女和藏族姑娘卖香肠的两个案例中,何华峰认为跟智能手机的普及与 4G 流量费用的下降使得快手能够快速增长,且媒介形态已经全面进入视频时代。快手的四个特点是流量大、黏性高、多态且真实、平等且普惠,目前的 DAU 已经突破两亿,每天上传视频数在 1500 万条以上,其中生活类视频占到 28%,是小姐姐视频的两倍;头部大V和主播的播放量仅有 30%,有 70% 分配给了长尾的普通人;而快手也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电商、广告和 MCN 的发展。

“用人均 GDP 看待中国的下沉市场是错误的”,湃动传媒 CEO、进击波财经策划人沈帅波表示,他分享了对中国下沉市场商业机会的观察。沈帅波认为,不存在消费升级和降级,最终的体现一定是消费分级,拼多多也是消费升级,快手也是消费升级,性价比就是让不同圈层、不同水平的人感受到的价值、体验、获得感高于他付出的价格。讨论下沉市场首先要反向思考很多问题,首先是二、三线城市并不能被归为一类,所有二线城市一定会有一个支柱型产业;做私域流量的前提是全域流量思维,同时还要有超级用户思维,10% 用户创造了 90% 利润;裂变增长是用好工具,让用户发生质变;信任中枢的连接非常重要;对基层中国不可缺少乡土性的理解。

针对内容领域,怎样制造爆款,爆款后怎样变现,次世文化创始人陈燕、新浪微博客户运营总经理李亮、淘梦创始人阴超、幻维数码总经理唐昊、以及东西文娱创始人曹虹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衡量IP有两个标准,是否能吸引一批受众,以及是否不依赖单一平台、具备多渠道能力”,嘉宾们表示,在变现上要思考内容与用户的链接,在 C 端市场的影响力有多大,对 B 端商业广告的吸引就有多大。嘉宾们认为平台与内容会是分工和融合彼此交互的关系,看好泛娱乐市场、网络视听、线下 VR、技术与娱乐结合、现场演出等领域。

消费领域越发细分,有路创始人兼 CEO 黄晓丹、东犁文化副总经理李萍、CHic原醉创始人施旸、以及麻雀电商创始人王俊分别关注跨国房地产、中老年人群、女性成长以及品牌新电商运营。在圆桌讨论中,嘉宾们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面性的,底层逻辑是不同需求在不同场景下以何种形式去满足、匹配,因此对于客群的认知和运营会是核心能力。

平台和人群之后,在消费者品牌领域,MAIA ACTIVE联合创始人王佳音、EDCO CEO 陈尧、小乔科技创始人潘忠剑、熊猫精酿联合创始人潘丁浩、以及华映元湖资本合伙人杨敏海探讨了品牌成长、市场天花板、线上线下协同、消费者洞察等话题。“真正的天花板并不来自行业,而是品牌内部对消费者的洞察深度”,“品类扩张、渠道拓展、产品垂直升级都能够不断拓宽天花板”。线上线下的重点则在品类方面,不同品类决定了不同的交易场景,底层逻辑都是触达、信任、转化和留存。食品、饮料、还是时尚穿搭,都是在消费品零售总额里面增长最快、超过 10% 的品类,拥有很好的外部环境;而对自身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时差越来越短,品牌必须保证及时迭代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1191.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