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最近,一个在北大校园的采访视频火了。一个简单的黑色双肩包,一大瓶水,手上还有两个没来得及吃的馒头。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太关注的我们,或许不知道这三个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1

我是脆皮。

最近,一个在北大校园的采访视频火了。

视频的主角,是一个很朴素的年轻人。

一个简单的黑色双肩包,一大瓶水,手上还有两个没来得及吃的馒头。

他头发蓬乱,不修边幅,说起话来速度极慢,不带多少感情色彩。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

他自我介绍是北大数学系2010级本科生,2014级研究生。

因为热爱数学,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数学竞赛斩获金牌,而被保送到了北大。

现在留在北大任教。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看起来很平凡的简历,仔细一想才发现暗藏玄机。

果然,视频在网上走红之后,有人一下子就认出了他。

这不是韦东奕嘛!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太关注的我们,或许不知道这三个字的重量。

但是在北大,和他的老家山东的一些高中,这个名字甚至可以比肩神明。

因为在数学上极有天分,在中学时代,韦东奕就被大家膜拜地称作:“韦神”。

他的恩师形容他“在行为和天分上都和数学家陈景润如出一辙”。

走红的视频下,无数人对他评头论足。

而他的同学却留言说:“我怎么敢评价韦东亦呢?”

因为那真的是一个无法用天才形容的人啊。

2

1991年,韦东奕出生在山东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数学教授。

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韦东亦从小便在数学上展现出了极大的天分和兴趣。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无聊的时候,他最喜欢“玩”的,就是从父亲的书架上找几本数学书看,当作消遣。

有次,他偶然翻到了一本叫《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

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里面都是比较难的数学题。

但是彼时刚刚小学一年级的他,一下子就沉浸到了题目中。

没多久,就解出了第一道题。

从此,他便对这些简单数字拼凑起来的难题,有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兴趣。

到了初中,他在数学上的天赋慢慢被老师发掘。

初二那年,年仅14岁的他,破格被山师附中奥数队挑中。

并取得了免试升入山师附中的资格。

和那些大他许多高中生们,一起备战奥数。

两年后,经过层层残酷的淘汰,他正式入选了国家奥数队。

那是一个天才云集的地方。

但谁也无法掩盖韦东奕的与众不同。

和很多高手不同,别人4个小时做完两道奥数题已是极致。

他一个小时就能做三道,还能保证正确率。

在国家队总共8次大考中,韦东亦24道题做出了23道半。

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并且他从不拘泥于所谓的解题套路,许多解题方法都是自创的。

却往往比标准解答更简洁,大家都誉之为“韦方法”。

整个国家队,无一不被他的天赋震惊。

冷岗松教授曾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形容他。

在解题时,韦东奕就是那个一往无前且无往不胜的大英雄。

3

2008年,韦东奕首次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MO)。

一出手便站上了世界之巅,夺下金牌。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纵然是天才如他,想要摘金也并非易事。

比赛现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数学大神,都是各个国家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其中更不乏,此前已经拿过冠军的佼佼者。

比赛日程是两天,每天4个半小时,解3道题。

难度和强度对这些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而韦东奕,最终以6道大题全部满分的成绩,一举夺魁。

当时,难度最大的是压轴的平面几何题。

韦东奕的解题方法却是纯代数的,解答长达4页。

据传当年的国家队副领队用时三小时才解了他的证明。

而在强压的竞赛环境下,他只坐了两小时。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这次比赛,让韦东奕在国内外奥数圈都名声大噪。

他也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次年,他征战第50届IMO,又是金牌。

这次,他还留下了一个神话:囊括所参加的所有比赛的满分。

他是国家队测试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满分,也是2009年IMO全世界仅有的两个满分之一。

高中时期的韦东奕,在奥数赛场上,已经是独孤求败。

凭借超高的天赋,他直接被保送北大数学系深造。

此后,他便渐渐隐退于数学竞赛界。

江湖上只留下他一项项无人可超越的记录,和他的收山之作——“韦东奕不等式”,供后人膜拜仰望。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据说,这个不等式是他玩 Jacobi 椭圆函数后得到的副产品。

那一年,韦东奕高二。

4

有和韦东奕同一届的学生曾说过:他们那一级北大数学系学生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韦东奕,一类是其他学生。

翻开他大学时期的履历,仅仅是获得的奖项,就有足足好几页。

其中最出名的,是他大三的时候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时,单挑清华、中科大众多牛人的佳话。

这个比赛,是中国难度最大的大学数学竞赛。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涵盖知识范围极广,光考纲就有58本书。

按照题目类型共分为5个项目: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

虽同属数学,但每个项目差别很大。

为了拿奖,大部分学生都只会钻研其一。

但韦东奕把58本书全部看完吃透了。

最后夺下5金1银,包括一个全能奖。

据说有人曾在人人网上,发布了这次比赛的成绩。

其中连续5张照片下写的,都是XX金牌韦东奕。

第六张才是另一位学生的名字。

有人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照片你要上传五次?

公布者回答:不是上传了5次,是他5个项目都是金牌。

一时间让无数人惊叹。

在本科期间,数学水平已经在大学生中一骑绝尘的韦东奕,就常代替老师给同学们讲题。

大一的一次习题课,他来讲课。

结束后老师问:大家都应该听懂了吧?

学生集体摇头:老师您还是再讲一遍吧。

老师微微一笑:不行,我也没听懂……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后来,老师都是这么介绍他的:

“如果你们有不会的习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可以问韦东奕。

如果连他都不会那估计就是题目错了。”

寥寥数字之间,尽是认可和敬佩。

2014年,韦东奕本科毕业。

此时,哈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甚至不惜为他百年打破校规,提出只要他愿意去,连英语考试都不必参加。

但韦东奕还是婉拒了,继续留在了北大。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接下来,他又用了3年半的时间,完成了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全部课程。

19年底,他成为了北大一名助教。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么牛的人物,怎么还只是个助教。

其实,北大的助教含金量很高,录取标准直接对标全球前50的名校。

放到一般985高校基本是正教授+博导的水平。

而那个时候,韦东奕还不满30岁。

5

韦东奕红了,纯属意外。

但走红,对他来说,负担大于快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总习惯去妖魔化天才。

有人总觉得,像他这样的天才,就是低能的,是不会变通的,是读书读傻了的。

让韦东奕走红的视频下面,多得是一些不友好的留言。

有人说,厉害有什么用,“就算这样我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有人嘲讽他外貌普通,口齿不清。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有人甚至还说:看了他这样,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就行。

韦东奕并没有大受欢迎,因为他不够帅,不够有钱,不够光鲜。

可什么时候开始,帅气多金,竟能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很多人提到韦东奕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天赋。

却不经意间掩盖了,他有一颗极其纯粹的灵魂。

他善良,不管谁来宿舍问他问题,他都愿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教。

他也绝不会因为问问题人的水平高低,有任何差异的对待,好几次,宿管阿姨带着亲戚读小学的孩子问他问题,他也会耐心解答;

他单纯,他觉得杀生是不对的,所以不吃肉;他觉得纯净水的制作过程污染环境,所以即使多步行10多分钟也只喝开水;

他勤奋,每天保持十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宿舍不开灯,也是在全心全意在想数学问题;

他清醒,18年,他参加阿里巴巴举办的全球数学竞赛,拿下金牌,奖金2万美元。

只要一直参加竞赛,他就能有不菲的收入。以他的水平,年薪百万进大厂也轻轻松松,而他还是甘愿留在高校做一个扫地僧。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别人嘲讽他学傻了,谁知他并非不懂人情世故,而是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思考问题而已。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中国国旗,能够在国际赛场上高高飘扬。

韦东奕如同孔子评价颜回的那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身上有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那便是傻傻坚持的纯粹。

在更迭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里,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都会被浮躁给裹挟。

我们急于求成地想要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看一本书就期待能让自己变得深刻。

凭借外表就能轻易审判一个人的人格。

什么都讲究快,因此像韦东奕这样愿意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的人,就成了别人眼中不那么“正常”的人。

其实我们看他的那段采访,他虽然不注重打扮,但也干净整洁。

虽然话很少,但逻辑清晰,也从不以过往荣誉标榜自己。

简简单单只说自己是北大的老师而已。

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看了那个被嘲“最丑”的北大数学学神,才知道我们最缺什么

真正应该羞愧的并不是他,而是嘲讽他的那些人。

他不过是人潮汹涌中不随波逐流的一叶扁舟,怎么就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罪过?

常常有人问我,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可以谋生的本领,有独立的灵魂,有起码的道德,就已足够。

如果还有余力,能为社会做点什么,那就更好了。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成为富豪、成为明星。

我更希望我们能够成为韦东奕这般,纯粹、坚定的人。

即便不会大富大贵,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有纯洁的灵魂,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会比任何人都要快乐得多。

这已经是很多人毕生所求却不能至。

很喜欢三毛的一句话:“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这个世界上总有少数人,正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生活着。

而那些在人群中发光的名字,都踏着汗水和荆棘而来。

我们可以不理解,但不要否定。

要相信,这世间有纯粹到极致的人,终其一生,能找到热爱并专注的一件事,真的是莫大的幸福。

我们可能无法成为他,但可以靠近他。

-END-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

参考资料:天才之外——教主韦东奕小传,韩京俊;

高一男生国际奥数赛夺金,老师称是陈景润,齐鲁晚报

“北大扫地僧”韦东奕: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和父亲以做题为乐,环球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5538.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