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七普的人口数据,其中有三方面数据我觉得值得注意。第一,出生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只有1200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国人成为最不愿意生孩子的群体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七普的人口数据,其中有三方面数据我觉得值得注意。

第一,出生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只有1200万左右。

相比近三年的出口人数数据,平均每年下降约200万左右,要知道近三年的死亡人数一直在900万至1000万之间,负增长可能就在眼前。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图片来自腾讯财经

关于出生人口数据,很多人质疑是不是“刚编的怎么算都不对啊”,按照2006年至2019年统计公报0-14岁人口汇总是22743万人,七普公布的2020年0-14岁人口数为25338万人,拿七普数减前数应该是2595万人。

但你统计局公布数据却是1200万左右,这是“欺负我们算术都不会吗?”诸如此类的质疑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说什么统计局想重新教你数学。

这样说就是不了解什么是普查,普查是全国性耗时耗力难度较大的统计工作,每个人都要纳入普查范围,相比往年统计数据的抽样调查是更全面和真实的,(注:国家统计局每年人口抽样数据,逢五的年份是1%,其他年份是0.1%的抽样比)抽样调查则更多是预测推算。

本次普查首次采用了身份证号码登记数据,并将户籍数据与妇幼保健部门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所有数据不经地方汇总直接上报,其准确性应该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每年出生人口死亡也有一定比例,所以拿往年抽样数据来质疑是靠不住的。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图片来自中国房地产报

第二、老龄化加剧,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惯例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就已经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我们2020年这项数据已经达到13.5%,而且还有上升趋势。

第三,总和生育率创新低,2020年总和生育率(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15——49岁生育的子女数量)只有1.3,跌破1.5国际警戒线,甚至低于日本这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的1.4,梁建章指出去除二胎带来的堆积生育效应影响,以后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这两个数据恶化之后,带来的后果是社会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加深,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总抚养比高达45.9%,老年抚养比高达19.7%。一个孩子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正在出现,社保不够用养老成本提高正在成为现实,“未富先老”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图片来自驴思坡

人口红利并不是那么重要

1

因为七普数据呈现老龄化、少子化、生育率低的原因,我们的大人口学家梁建章建议对于生育家庭多生一个孩子奖励一百万,如果发钱有用的话我们的房地产产值早就能买下美国,就像借花呗买下蚂蚁金服一样荒诞。

一谈人口势必会谈到人口红利这个词,七普公布后估计有不少的媒体标题会是,“震惊中国人口红利不再,我们该如何创造人口红利,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甚至不少吃瓜群众都会因此担心以后经济是不是要不行了啊。

哎人口红利这个词,大多数人其实误会了,从定义上来说,“人口红利”指的是人口红利期,在25—64岁之间属于劳动年龄人口,低于15岁和高于64岁属于需要抚养的儿童和老年人口。当劳动年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比小于等于50%(也有学者说是40%以下),才被视作“人口红利期”。

1997年哈佛大学两位经济者Bloom和Williamson论文提出,东亚奇迹之所以发生,部分是因为东亚的人口转变,导致在1965年~1990年期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需抚养人口的增长,由此扩大了东亚经济体的人均生产能力。他们认为,人口变动贡献了此期间东亚经济体经济增长的1/3。

简单说就是人口红利支撑了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好啊,但是他们没说的是,东亚在这些年成为了廉价的世界工厂,源源不断提供了低附加值的生活必需品,低价买走了工业原材料高价输入工业产品,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东亚国家普遍穷且累。

2

那么没有人口红利,经济就一定不行吗?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图片来自WDI数据库

根据WDI数据库的数据,欧洲的奥地利、德国、爱尔兰三个国家劳动力占比年均值都在35%以上,跟东南亚的中国泰国越南的数据接近因此可以拿来作为对照组,但是从劳动力年增速来看,欧洲这三个国家远不能跟东南亚的国家相比。

所以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能说是绝对支撑吗?德国还是一系列对比中最低的劳动力年增速只有0.63%,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新加坡但是人家是金融和贸易立国,并不依靠劳动力数量来维持经济。

3

人口红利并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人口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单独讨论人口红利的话可能清末民国社会结构最优,但是当时主要还是农业国生产自保都困难,更不要说与当时欧洲工业强国竞争。

在讨论人口下降老龄化加重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忽视了我们的物质保障能力,而这靠的是我们的农业经济规模化科学化,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农业。

从粮食总量来看,我们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我们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们的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仅有人口红利并不一定能够对经济发展起正面作用,人口教育素质提高、劳动力市场结构完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等,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工程师红利和教育红利可能比人口红利更为重要,七普数据中,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这些变化和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教育红利将长期稳定发挥作用。

从个体的角度谈谈生育问题

宏大的叙事与问题可能会让人觉得既虚无又遥远,都说人口红利那么我是人口还是红利呢?所以从个体的角度谈谈生育问题也很有必要。

先说客观影响生育的因素,第一,高房价,根据《2019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的报告,深圳房价收入比是35,对于深圳的普通家庭来说,不吃不喝,平均需要3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即便是在其他二三线城市房收比也在15以上,如果稍微买个好一点的学区房翻倍是至少的。

第二、独生子女正在成为育龄主流,独生子女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会普遍延婚,独生女在婚后付出的工作机会成本和孩子教育成本较高,根据多位人口学者的研究普遍会影响工作五年以上,对生育意愿造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再来说说主观因素,第一,年轻人选择更多了,不婚丁克也正在被他们的父母辈所接受,先成家后立业不再成为唯一选择,在生活上游戏娱乐、养宠物旅行等也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至于生育那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第二、社会竞争激烈,义务教育阶段学区房的竞争是教育竞争的外在形式,如果说在大城市安家是残酷级竞争,那么在大城市买学区房就是地狱级竞争,是孩子和家长的双重考验。中考和高考的淘汰压力,会更加加剧家长的焦虑,在自身水平上希望孩子更好这是基本要求,所以生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生不生的问题。

从个人选择方面谈谈生育问题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富人和底层穷人生育最多,所以一直有论调指出,要鼓励这两类提高生育率来中和社会生育率。

话也不能这么说,归根结底这是个人选择问题,要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生育意愿以及生育能力等来做判断。有些人就是觉得自我价值实现最重要不接受结婚,你也没必要强逼,尊重个人选择个人承担后果才是进步表现。

七普的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坏

至于生育意愿一胎还是二胎还是不生,单纯去算经济账又搞理性人假设,也是大可不必。不喜欢小孩的家庭也很正常,重视生育的家庭也不能说人家传统保守。

生育能力问题,这里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上的,一方面是经济上的。生理上的有些能补救也需要时间,经济上的那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即便是政策完全放开,也不能指望马上就会有改善。

到底该不该生,要不要生,由你自己来决定。

只是我希望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考虑到未来的生活,考虑到父母的感受,计算过经济能力和职业规划,好好考虑一下如果这样做能否承担后来的不利后果,如果遇到了该怎么解决。

如果这些你都考虑到了,那么我祝福你必将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道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952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