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我之前做节目,还不是扒拉太久远的朝代,不过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清朝乾隆年间袁枚写的《子不语》,里面的文言文,之乎者也,一词多义,一字多用,看着真费劲。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我之前做节目,还不是扒拉太久远的朝代,不过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清朝乾隆年间袁枚写的《子不语》,里面的文言文,之乎者也,一词多义,一字多用,看着真费劲。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袁枚 《子不语》

我就琢磨,难道说古人,都有这么高的文化造诣,生活工作中,讲话都用的是文邹邹的文言文?

当然不是,虽然古人提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古代文盲比率非常高,有史学家甚至认为,文盲率高99.9%。

为啥?根本原因就俩字,没钱。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袁枚

古代没有义务教育,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绝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是在温饱线下挣扎。纸张又不便宜,书又贵,教书先生,也请不起,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闲功夫让子女们读书,统统下地干活去。

这也就使得古代老百姓压根就不可能使用这么晦涩高深的文言文,别说咱们初中老师让背的文言文,我们不学压根看不懂,拿到古代,老百姓也看不懂。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科举考试发榜图

即使是古代绝大多数的时候,士族阶层达官显贵们,虽说吟诗作赋一把好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但平时沟通交流也不可能用文言文,那显得生分,装清高,除非是在特别正式的场合,比如祭祀祖先、科考进入殿试面君等时,才会用到文言文,以示恭敬符合礼法。

为何说古代绝大多数时候呢,因据考证早在先秦以前,例如夏商周,古人的汉语词汇没今天这么丰富,汉字也不如后来多,为了表达丰富的意思,只能一字多用,一词多用,老百姓间沟通,确实字数不多,这个时候,白话文和文言文差别不大。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硕鼠》

如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一首我高中语文课学过的《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听起来,你是不是觉得很绕口是哪个文化人做的文言文?“黍”是麦苗的意思,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短短八字,把对老鼠的憎恨所表达出来,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死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啊美好乐土,那是安居好去处。

这也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控诉剥削者的诗歌,老鼠实际上是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剥削者。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汉代造纸流程图

而这首诗的创作者很可能就是春秋时魏国一位被奴役的农民,硕鼠就是那时候口语化的,朗朗上口接地气的民歌。很简练,但意思表达却很丰富。

由于,纸张的发明是在西汉,真正用于廉价书写所用也是东汉以后的事情了,古人很长时间,都会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还有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及笨重的竹简上,最奢侈的会写字在锦帛上。

那时候几个人有这条件铸造青铜器,龟甲兽骨取得也不容易,写一篇“大力史”的稿子现代3000多字,当时得取多少龟壳兽骨才能完成?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甲骨

竹简进步些,竹片制成刻成片,每片写字一行,再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弹竹简可书写的内容有限,往往一本书要耗费非常多的竹简,不便与阅读。竹简太沉,不利于携带,所占空间大,古人说“学富五车”其实没有多少书。简不利于保存,字迹也容易消失容易被虫蛀。

所有这些,都注定必须要有一种文法,表达意思字数要精简省钱、省力省时,一定要惜字如金,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是最契合的。

先秦之后,汉语还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汉语词汇也是越来越丰富,以前一词多用,如今也造出了单独的词对应。人们的语言表达也变得丰富起来,从只有一两个、千个汉字,拓展了上万个汉字,使得,人们平时交流不再像先秦时代那么简练。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古代竹简

尤其是像是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很多游牧少数民族入中原多民族融合,也让各个地方的白话文相互参杂,使得白话文也就是大家伙平常交流时的说话和文字,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及通俗易懂的,也使得白话文和文言文由原本差不多变得差距越来越大,成了两套系统。

但作为书面用语,比如朝廷政令,科举考试,有点墨水的写个正式文章或著书发表啥的,文言文必须作为专用的书面语言使用,显得正式庄重有文化内涵。

古人为什么不用白话文写文章?

现存 康熙圣旨

但也有例外,如泥腿子皇帝朱元璋下圣旨,还喜欢用口语的文字,听闻倭寇来犯,他直接传诏: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88240.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