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力系54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牛的一级。那一级学生一共240多人,其中有七个人成了中科院的院士,还有两个人是卫星、导弹总设计师。
这些人对我国数学史、力学史、计算机科学史意义重大。
“北大历史上有两位校长值得记住,一位是蔡元培,另一位是丁石孙。”这是季羡林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讲的观点。
虽然丁石孙先生后来当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是人们更怀念他的是北大校长。
其实,在变成最好的校长之前,丁石孙先生还是最好的数学老师。因为他就是54级的数学老师。
1950年,丁石孙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那年他只有24岁。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以后,由于院系合并,他被调到北京大学数学和力学系,教数学。
丁石孙刚到北大,接手的就是北大54级数学力学系,简称数力系。
我们都知道,那一级学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牛的一级,出了胡文瑞、刘宝镛、王选、张恭庆、张景中、朱建士和周巢尘7位院士。
可是,那是1954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基础教育的底子可想而知有多薄,当时收的240名学生中,有高中生,还有许多工农速成学校的毕业生,学生的数学底子参差不齐。
当时学校把这些学生分了九个班,两个基础好的只有两个班,分别是6班和9班。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丁石孙给予了特殊培养。第二学年,丁先生组织”跑得快”的学生成立代数小组,每周活动一次。丁石孙定期从《美国数学月刊》上挑选一两篇论文让大家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考。丁石孙说:”这些同学很努力,思想相当活跃。”
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小学和中学的系统训练,基础比较差,许多数学专业的问题不能理解,甚至看懂教科书也存在困难。
对于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丁先生除了讲大课之外,还担任了一个”慢班”的班主任。
他每次讲完大课后,晚上就把少数困难学生叫到办公室,领着他们像念课文一样念教科书。其中有些学生教科书看得实在吃力,丁石孙就逐字逐句地给他们讲解,直到弄通为止。
经过几年的努力,其中一部分同学慢慢赶了上来。
后来成了中科院院士的张景中,就是那些慢慢赶上来的学生之一。
张景中是河南汝阳县人,据他的同学,被称为”汉字激光排版系统之父”的王选院士回忆,张景中在5班,他的文科底子很好,上学的时候还在报纸上发表过诗作。人也很聪明。但是开始的时候,由于底子差,数学的学习有些吃力,但是,在丁先生的教育下,他的数学成绩很快提高,而且到了三年级,在数学和力学之间选择专业的时候,他还选择了数学专业。
可惜的是1957年张景中被划为极右派,发配到新疆,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根据王选博士回忆,有一个当时的干部给他说,当时给张景中划右派时就十分犹豫,因为他的功课太好了,很舍不得。
但是,张景中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他被发配到新疆后,在一所中学教书,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就发现很多孩子学数学很吃力。数学的概念深奥难懂,理解起来困难重重。
该怎么办呢?”,张景中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例如三角函数这一类知识的时候,爬起坡来不那么困难的,并且让这个’爬坡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呢?”他在新疆教学的时候,就开始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1979年,张景中离开新疆,调到到中国科技大学执教,他把在新疆教中学时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发表成文,逐渐形成”教育数学”理念。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提出了学习数学时应该”思维方式转换”。文章打破了数学概念教授的固化模式,主张用一种平白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真正地去理解某一些数学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
回到大学任教的张景中,本身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他与人合作,得了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后,在机器定理可读性证明方面做出重要成绩,后来当选为院士。
但是,可能是自己曾经”学渣”的那段经历,加上多年中学老师的经历,张院士喜欢上了给孩子科普数学。因为他始终有一个观点:只要方法对,差生也能变成数学天才。
十年之后,张景中正式将”教育数学”这个理念提了出来。
到底什么是”教育数学”?张景中用六个字来解释:”把数学变容易”。
“世界上有一种办法,叫做’删繁就简’,我们要把数学变容易,就是要把数学深奥的’外套’都抛开,抓住最核心的内容。”
张景中回忆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在1987年奥数竞赛的竞赛题集序言中写了一道题的解法,当时他用了二十几行进行解题。但是张景中思索后发现,只要换一种解题思路,比如就用小学知识的体积方法,那么一行就能解决!
“这么看来,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都没有用到最简单的方法,如果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研究,将现在孩子们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给他们看,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觉得数学是一个’大坎’。”
“数学其实很美”,张院士说。
可是对那些进入不了数学内壳的学生来说,无法体会。如果能把学生难理解的“外壳”——数学概念变简单,学生就容易破壳而入了。
理论已经形成了,在实践中的效果怎么样呢?
2012年,在广州市科技协会的支持下,教育数学改革方案在广州市海珠区的一所中学进行了试点,选取了两个普通班,基本上是数学比较差的学生,总共100个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老师们以张景中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内容,重新编排教材,将课程划分为92节课,相比其他班级的授课内容,这本书的内容和讲解方式让学生和老师们都觉得更加简单易懂。一年后,两个实验班级的排名从全区第七上升到第五,后来还在持续上升直到第一。2015年中考,100个学生,每一位的数学成绩都高于120分,平均总成绩达到了当年华师附中的录取线。张景中的教育数学理念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后来,张景中又相继在贵州、成都进行了实验,皆有显著成效。
张景中认为,如今的学生在面临考试的压力下,往往很难真正感受到数学本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因为他们的眼睛满满的都是”概念、公式、解题套路”这几个字。
可是,学习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充满挑战、不断进步的过程。于是,张景中提出,应当将数学进行创新,重视概念与方法的改变,使之更适合孩子。
他最喜欢说的一段话是:学数学好比吃核桃,核桃味道很好,有营养,而吃之前你需要砸开它,可它的壳却很硬。数学教育就是研究怎么砸开这个硬壳,另外就是怎么吃:一次不能吃太多,不消化;吃太少呢也不够。而教育数学的研究则是怎么改良核桃的品种,让它更有营养,壳更薄,很容易砸开。
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为青少年撰写了大量广受好评的数学科普作品,把他在研究工作中的思想、方法通俗、形象地介绍出来,传达给更多的人。希望更多为数学苦恼的孩子不再苦恼。
张景中写给青少年的科普文章,不讲数学理论只讲数学思想,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事例,向青少年学生普及数学。很多人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我国数学科普创作的一大飞跃。
院士给孩子们科普数学,他的科普读物高屋建瓴,画龙点睛 ,是中国数学科普的旗帜,是中国数学科普的最高水平的标志。
我们找来了张景中院士写给孩子们的所有科普书,一套八本,原价165元,我们争取到了全网最低价,只要99元,一本10多元。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为学数学苦恼,找不到好的办法,你可以给他看看这套书,像张景中院士所说的,学习的思维改变了,过去感觉很难的知识,可能会觉得变得简单多了。
就像张景中遇到丁石孙教授一样,孩子们遇到的数学老师也很重要,让院士给他辅导一下数学,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这套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阅读,如果孩子已经上高中了,数学很吃力,看看帮助也很大,毕竟数学这门课是循序渐进的,他如果把初中的知识领悟到了,对他高中知识的学习帮助就更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