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 | SHY
编辑 | 趣史研社
前言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关键部位,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与交通设备,也是机械设备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件。
据统计,轴承缺陷占大型机械故障的40%,同时占小型机械故障的90%。
倘若能在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准确有效的识别出来,就能够有效的降低机械故障,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而传统的智能预测算法,是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特征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以及经验模态分解等,然后使用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算法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完成故障预测。
但是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机械系统而言,很难通过以上方法直接对滚动轴承运行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
近年人们发现,深度学习能够自动对特征提取完成提取,使得其在滚动轴承的故障预测应用打中,下一定的基础。
有研究提出一种更深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完成高铁轴承故障预测任务,而另一项研究提出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果表明,研究所提出方法比普通卷积神经网络更有效。
实验将一维振动数据转,换成二维的图片的形式,在多个数据集上,都实现了轴承故障种类和对应严重程度的分类。
还有的实验将原始振动信号,直接作为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输入,从而实现故障特征的自动提取,完成对轴承不同故障类型和损伤程度的预测。
基于EEMD-CNN-BILSTM故障预测模型
其中经验模态分解是一种信号分解方法,其可以反映出数据的瞬时频率,将噪声加入到需要进行EMD分解的信号中。
但是由于所加噪声为随机产生的,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模态混叠现象等诸多问题。
所以实验采用EEMD,将非线性和非平稳的振动信号,与正态白噪声进行叠加,进行多次模态分解,将得到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取平均值,从而排除模态混叠现象。
而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包含卷积层、激活层和池化层。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卷积层的卷积运算过程描述如上图所示,在卷积神经网络前向传播中,一般使用激活层对卷积层的输出进行非线性变换,使其在高维空间中增强其特征可分割能力,而激活层常使用ReLU。
池化层主要起下采样操作,对输入的特征进行提纯,通过这种操作减少输入特征的数量,在CNN部分的第一层,使用了多个尺寸不同的大尺寸卷积核:
而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梯度在进行反向传播时会逐渐的变小,容易产生梯度消失等诸多情况,所以在层与层之间添加残差连接结构:
LSTM是循环神经网络中的一种,其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将上一时刻的隐藏层的输出传递给下一时刻,并作为下一时刻的输入。
BiLSTM则是由两个LSTM组成,一个进行前向传播,一个进行后向传播,最后拼接在一起,作为BiLSTM的结果输出。
而LSTM单元通过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对细胞的状态进行保护与控制。
本实验将CNN部分输出的通道信息作为BiLSTM的输入,为了增强信息的提取能力,实验采用了孪生神经网络的思想,即同时使用两个独立的BiLSTM。
这两个BiLSTM并行工作,分别处理相同的输入序列,实验对这两个BiLSTM的输出进行求和操作。
通过这样做,实验将两个BiLSTM的输出进行了融合,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特征表示,同时为了减少数据的维度,并将其展平以供后续处理。
实验仅选择了第一个时间步和最后一个时间步的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保留重要信息的同时,降低数据的维度,以便更好地应用全连接神经网络。
滚动轴承故障预测
根据故障预测流程图,需要对数据进行重叠采样完成数据扩充,进行EEMD分解,然后将分解后的数据集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将训练样本输入CNN-BiLSTM模型中完成参数训练,测试样本输入训练完成模型中完成对模型的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滚动轴承不同运行状态的振动数据,依据轴承转速和振动信号的采样频率,选择适当的振动信号长度进行重叠采样。
第二,使用EEMD方法对重叠采样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进行保存,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第三,将训练集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均值为0,方差为1,用于模型输入,将模型的输出与实际运行状态标签,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计算交叉熵损失值,根据损失值使用Adam优化器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反复重复此步骤,完成模型的训练,保存模型。
而模型评估,将测试集使用训练集的均值,以及方差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用于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计算其交叉熵损失值以及准确率,完成模型的评估。
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机械设备上,进行实时检测,完成对滚动轴承的故障预测。
滚动轴承实验验证
在实验中,使用两个滚动轴承实验完成模型验证,首先使用轴承数据中心,对模型完成不同工作条件下,滚动轴承的故障预测,接着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完成模型在实际条件下的故障预测。
数据集是在对SKF-6205轴承开展实验所采集的,其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人工在滚动轴承的内滚道、滚动体和外滚道上进行了加工。
三种故障直径分别为7mils(0.1778mm)、14mils(0.3556mm)和21mils(0.5334mm),故障深度均为11mils(0.2794mm)。
同时,实验采集了靠近电机端的故障轴承振动信号,采样频率为12kHz,其含有四种工作状况,使用重叠采样的方式进行数据扩充。
每个样本长度为1600,重叠部分为1200,增加数据样本,避免过拟合现象的产生。
轴承试验台由一个交流感应电机、一个电机调速器、一个支撑轴、两个支撑轴承和一个液压加载系统共同组成。
采样间隔为1min,转速为2250r/min(转/分),径向力为11kN,每次采样是时长为1.28s,实验选择的Bearing2_1(内圈故障)、Bearing2_2(外圈故障)、Bearing2_3(保持架故障),所有故障均为轴承,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自主产生的更具有真实性。
其中Bearing2_3中的100-105的CSV文件作为滚动轴承健康数据,一共记录四种轴承运行状态,同样使用重叠采样的方式进行数据扩充,每个样本长度为1600,重叠部分为1200,下表为数据划分。
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与其他几种常见的故障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包括4种典型的深度学习方法,他们分别是WDCNN、MCNNLSTM、LSTM、Lenet5。
同时还有4种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高斯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算法和随机森林,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所提方法,在所有数据集中都表现出了最佳的准确率。
此外,验证结果也表明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越性。
而在不同工况下的数据集在经过实验进行特征提取后,t-SNE可视化不同故障类别、不同故 障程度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很好的聚集在一起。
但是不同故障程度的滚动体故障中,产生了较多的聚类重叠现象,其它故障类别的聚类中也存在少量的聚类错误现象,初步推测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虽然噪声环境下的轴承振动信号进行了处理,但噪声还是对整个模型的故障预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滚动体故障程度特征提取较为困难,模型并没有很好的学习到,滚动体不同故障程度的特征,这一部分也是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了研究不同模块对所提出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模型性能的改进程度,进行了几个消融实验,分别是无EEMD的实验、无残差层的实验以及无并联BiLSTM的实验,这些实验在噪声为dB=-4的情况下进行。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缺少这些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导致整体模型性能较差。
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残差层对整体模型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消融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提出的方法的每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部分对噪声环境下滚动轴承故障预测的准确率都有一定的提升。
结论
针对滚动轴承在故障和强噪声环境下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实验提出一种基于EEMD与CNN-BiLSTM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EEMD可以对噪声信号进行降噪,使得深度学习模型更容易学习到处理后数据的特征。
第二,借助多种CNN模型思想增强了特征提取和泛化能力,解决了过深模型引起的退化和过拟合问题。
第三,BiLSTM借用孪生神经网络思想,在两个并行分支结构中充分利用时域信息,有效学习振动信号中的故障信息。
综上所述,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使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一系列优化优化算法,来加速EEMD的层数以及CNN与BiLSTM的参数确定,以满足噪声环境下轴承智能化故障预测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