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走红 不能“想换就换”[通俗易懂]

“AI换脸”走红 不能“想换就换”[通俗易懂]付彪 只要下载某款软件,就能轻易把自己的五官投到原本的演员脸上,享受“参演”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快感。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付彪

只要下载某款软件,就能轻易把自己的五官投到原本的演员脸上,享受“参演”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快感。近年来,“AI换脸”走红网络,无论是在手机应用商城还是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都能看到不少提供“AI换脸”服务的App和小程序,只需上传一张照片,经过深度合成算法处理,就能秒变视频主人公。然而,“AI换脸”的趣味性背后暗藏不少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2022年12月30日《法治日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AI换脸”App和小程序应运而生,尤其是以明星肖像类的“AI换脸”深受网友追捧。2021年9月,一款号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换脸App,将高深的“AI换脸”技术简化、门槛降低,让很多网友享受到科技进步的乐趣,满足了网友猎奇、美颜、社交等需求,受到用户热烈欢迎,几乎一夜间爆红网络。然而,“AI换脸”走红的同时也屡屡遭到极大的争议,其带来的隐私泄露、诈骗风险等令人担忧。

这些担忧并非多余。“AI换脸”属于深度合成技术,在服务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容易被不法人员用于制作、复制、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仿冒他人实施诈骗。开发商提供“AI换脸”服务、用户制作上传“AI换脸”视频,可能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侵犯他人肖像权和影视剧版权等风险。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AI换脸”App利用深度合成算法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案件,判定App开发者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AI换脸”走红,不能“想换就换”。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生物识别、生成合成类内容等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规制要求。而将于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提供深度合成服务,应当进行显著标识。若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显著编辑功能,还需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单独同意。

这些法律法规,为深度合成服务划定了“底线”和“红线”。首先,网络平台应强化内容审核力度,强制要求使用深度合成技术的内容信息必须提供显著标识功能,对发布者故意将合成内容伪造成真实信息等问题,第一时间封停账号,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其次,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那些未经肖像权人同意,通过技术手段提取肖像,或利用换脸软件对他人进行恶意丑化,以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者,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予以严惩。

同时,相关行业和监管部门有必要研发相应的检测技术,筛选相关领域是否需由“AI换脸”完成;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进行评估;进一步细化深度合成技术的行业规范,预防和减少“AI换脸”滥用问题。在“AI换脸”技术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有关方面应广泛宣传“AI换脸”背后的安全风险,引导公众谨慎使用“AI换脸”服务,一旦发现隐私泄露或遭遇侵权,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528.html

(0)
上一篇 2023-02-01 19:00
下一篇 2024-02-13 18: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