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感谢您关注 永大英语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袁光环摘要 现阶段很多学生因其缺乏足够的语言信息存储 致使其在英文表达时常借助母语思维 汉语烙印明显 英文表达能力很弱 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设法丰富学生语言信息存储 助其摆脱母语思维的干扰 提高其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袁光环

摘要:现阶段很多学生因其缺乏足够的语言信息存储,致使其在英文表达时常借助母语思维,汉语烙印明显,英文表达能力很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丰富学生语言信息存储,助其摆脱母语思维的干扰,提高其英文表达能力。笔者从模因论中语言模因的模仿和复制规律受到启发,结合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提出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对基本语言形式的教授与训练,重视指导学生背诵,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模仿能力,重视对学生语言输出的适时纠错。为使教学环节需重视的各点更易于操作,笔者设计了不同的例子作为辅助。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一、引言

时下家长们最热衷的事情就是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英语辅导班或强化班。现在的大学生们几乎都是从小就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在英语这一学科上花费的功夫可以说是最多的。但他们英语的水平却总是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每当进行口语表述或书面写作时,总有很多学生没有思路,不知道该说或写些什么、怎么说或写;即使有了思路,他们在使用英语时,也常常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在遣词造句上处处留下汉语的痕迹。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得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上产生焦虑情绪。

造成学生语言“输出”短路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不足,因此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与沉淀。由于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语言输入信息有限,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也就是在进行口语表述或书面写作时,不得不借助于母语,用母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时所表达出来的内容随处可见汉语的痕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并助其巩固、消化、最终积淀下来呢?教师可以从模因论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并据此来指导英语教学。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二、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模仿是人获得知识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根源(陈琳霞、何自然,2006)。

由于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所以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为“模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表现在单词、句子及语篇上。语言学习本身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何自然,2005)。学习者靠复制信息与别人交流以达到传播的目的。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一般经历信息的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模因在选择中被淘汰,使得学习者语言不断得以丰富而发展(Heylighen,1992)。根据Heylighen的观点,同化是语言模因被学习者吸收的第一步。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新的语言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学习者实现同化需首先接触模因载体,并通过观察与思考,独立发现模因。只有那些被注意到并且被理解的模因才有可能被学习者吸收并同化为内在知识的一部分。记忆是语言模因可被复制的前提。语言模因在学习者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其被学习者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语言模因的同化与记忆,实质上属于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语言输入范畴,而语言模因所经历的表达与传输阶段实际上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语言输出过程。当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语言模因作为模因载体被从学习者大脑中提取出来,表达给对方,信息传输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的过程。但语言模因的模仿和复制又不是百分之百的“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陈琳霞、何自然, 2006)。Blackmore(1999)在其著作The Meme Machine中这样阐述过:凡是活的语言,应当说无时无刻不在变异之中,这也可以解释为语言模因在复制、传递过程中出现变异……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三、语言输入、输出假设与模因论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5)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以五个假说为基础,其中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其核心。他认为,语言习得必须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可理解性输入来完成。“二语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提供输入”。他提出最佳语言输入包括四个必要条件:可理解的;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和大量的。其中他强调了“可理解的”输入及“i+1”输入法,即所输入材料为在可理解的基础上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

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Johnson(1995)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这说明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输出是语言习得的保证,语言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

在模因论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要经历的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正是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环节。因此模因论可以有效指导语言教学的进行。

四、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根据模因论中的语言模因观点,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要进行成功的复制和传播,首先需要我们在头脑中积累起可供我们成功复制的语言模因信息。这些语言模因信息其实就是构成一门语言的最基本的词汇、语法、段落、篇章乃至文化等语言知识(陈琳霞、何自然 2006)。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大量接触和记忆优秀的语言模因,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大量语言模因信息被得到积累之后,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才是将学习的重点转移到语言交际活动(语言模因的传播)上来。没有足够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就很难产生高效的语言输出。

(一)重视对基本语言表达形式的教授与训练

因为每种语言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语言模因构成,这些模因包括最基本的词汇、句型、语音模式和篇章结构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如英语中的5种最基本句式便成为英语句子结构的模因,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句型,就可以复制出很多不同内容的句子。同样,各种各样新词汇的产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是根据已有的基础词汇进行演绎变化而来,而在这些词汇演绎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东西就是词汇模因。这些基本的语言模因是我们进行语言表达和输出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这些基本表达的教授与训练。

(二)重视背诵

学生将教师教授的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模因)存储在头脑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背诵。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凭借储存在记忆中的大量言语范例。怎样才能使大量的言语范例存留在记忆之中呢?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同时也是最佳的语言输入方式当然就是背诵。背诵输入符合Krashen(1985,转引自邓郦鸣,2001:43)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它和模因论下的同化记忆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背诵,学习者会把优秀的语言模因长时间地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而长时记忆又是学习者能够进行语言复制和传播的必要条件(王纯磊,2008)。通过背诵精彩的段落或课文,学习者不仅可以记忆单独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模因,而且还会把语言模因形式与它们所使用的语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储存于大脑中,使它们形成一个模因复合体。这就为学习者今后恰当地使用语言提供了语境参照,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摆脱母语的干扰,避免他们造出合乎语法却有语用错误的句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背诵一些包含重要语法和修辞现象的句子及语言表达优美的经典段落。在背诵时,学生需要首先理解所背内容,因为被充分理解了的材料不但容易记忆,而且也容易被分类存储于大脑,以备需要时快速提取;其次,对于所背诵之内容要经常重复,反复品味,这样不仅加深印象,而且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思考;再次,所背诵内容要力求准确,背诵得越准,学生输出的东西才会越规范、优美、地道。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三)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模仿能力

背诵优秀的语言模因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但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想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其创造性模仿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由“死”到“活”的过程。所谓“死”,就是指对语言的原始积累,创建个人语料库。通过不断的积累语言,学习者个人的语料库丰富了,等到他一旦掌握了对语言的运用技巧,这些被积累的语言就能被其随意提取,自由运用,“死”的语言材料便“活”了起来。根据模因论观点,在这个由“死”到“活”的演变过程中,对语言模因所进行的同化和记忆、甚至背诵就是在积累原始的语言材料,而对语言模因的模仿与复制则是朝着语言变“活”努力。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话道出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学生在背诵了大量的优美语句之后,还要学会使用,那么模仿复制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何自然(2005)提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形式不改但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递方式启发我们应如何学习语言:既要学会以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信息,又要学会以相同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语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还要教会他们依照英语的地道表达形式与别人交流各种各样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地道的、优美的范例挑选出来,带领学生分析,抽象出语言规律。教师可将抽象出来的语言规律呈现于黑板上,将重点凸显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理解消化了所挑选出的范例后,下一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应用这一语言规律的更多句子,要求学生做替换练习,以强化和巩固所凸显的语言规律。之后,不要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应用该语言规律进行自由表达,使之真正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

1.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

(1)不同场合下的“同义异形”

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同一信息可以先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传递(何自然,2005:58)。这属于模因基因型传播(相同的信息异形传递)。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的传输给学生以引起学生关注并学会使用。

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讲到,丘吉尔因统领战事的失败而被辞去职位,我们学到了“解雇某人……职位”的表达relieve sb. of his position时,同样的母语信息“解雇”在英文中可以以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出来。我们最常听到的方式就是You’re dismissed. 当然“我被老板炒了鱿鱼”还有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I get my pink slip. / The boss gives me my walking paper. / The boss gives me a sack.

这些均可被理解为I’m fired by the boss.

(2)同义替换

这种形式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课堂练习中比较常见,也就是对于同样的意思的不同表达形式,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英语句子表达同样的一个母语信息。如“这本书值得一读。”对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在英语中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The book is well worth reading. / The book is worthy of being read. / It is worthwhile to read the book. / It is worth our while to read the book.

2.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这是一些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内容的模因,这属于模因表现型传播(不同的信息同形传递)。在进行模因复制时保留其形式而换以新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语料库信息(何自然,200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单句模仿

如课文中出现While there is always a chance to improve your production for the same effort that you put in, you still need to understand your limitations. 当教师觉得这句话很地道、很实用时,就可将其挑选出来让学生掌握。首先将实用的语言规律抽象出来“While there +be … , you still need to do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句意后,教师可给学生如下内容让学生表述:

尽管公司有足够的工程师来开发新产品,你仍需要理解留住人才的重要性。

尽管有朋友来帮助,你仍要懂得这项工作超出了你的能力极限。

在学生进行自由表述环节,教师要适时纠错,以避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错误的语言模因,

(2)段落模仿

《新概念英语3》中有篇课文的第一段非常经典,很值得学生学习模仿。

Most of us have formed an unrealistic picture of life on a desert island. We sometimes imagine a desert island to be a paradise where the sun always shines. Life there is simple and good. 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is quite the opposite. Life on a desert island is wretched…

这段文字使用了一个“总——分”结构,给我们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对于荒岛生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种认为荒岛是阳光终日普照的天堂,生活既简单又美好;另一种认为荒岛生活很可怕。教师可以抽象出这个语言规律,之后提供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模仿:

Most of us have formed an unrealistic picture of … We sometimes imagine … to be a … 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is quite the opposite…

A: 我们很多人对于婚姻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我们将婚姻想象为幸福生活的天堂;而另外一种想法则恰恰相反,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B: 我们很多人对于生活在美国都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人认为在美国是很有前途的,因为那里遍地是黄金铺路;但另一种想法却恰恰相反,认为在美国生活是没有前途的,是孤寂的。

如果学生能将这个段落的语言结构真正掌握,并能通过变化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去,那么阅卷教师肯定眼前一亮。

(3)通过联想扩展内容

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如当我们学到了描述一座大桥的跨度的表达The bridge has a span of 4,260 feet.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应用类似的句子结构进行其他的联想。如:

The old man enjoys a life span of 100.

Everest rises to a height of 8,848 meters.

The hole extends to a depth of 2 meters.

The road extends to a width of 5 meters.

China covers an area of 9600,000 square kilometers.

(四)重视适时的纠错

在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师要重视适时的纠错。曾经风靡一时的交际教学法让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这些教师对交际教学法的理解有些过于片面,认为学生只要在课堂上敢说、能写,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就可以了,容忍学生的语法错误。但是,这种得不到及时纠正的错误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积聚,形成一种错误的语言模因,这些错误的语言模因势必会让学生复制出错误的语言表达,长此下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聆听或批阅学生的口、笔头作业时,千万不要忘记适时地给学生提供纠正性的反馈意见,以避免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错误的语言模因。

五、结语

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信息存储, 他们在用英语进行表达时常常借助于母语思维,英文表达能力很弱。为帮助学生丰富语言信息,摆脱母语思维的干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积累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信息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必要前提和保证。模因论为外语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模型。遵循模因论中语言模因的模仿和复制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接触和背诵优秀的语言模因,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培养其创造性的模仿能力。笔者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语言输入及强化巩固后,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Heylighen, F. Selfish m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J]. Journal of Ideas, 1992 (4): 71-73.

[3] Johnson, K. 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85.

[5] 陈琳霞,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2).

[6] 邓郦鸣. 注重背诵输入,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 外语教学, 2001(4).

[7]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6).

[8] 王纯磊.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A Study on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Theory of Mime

Yuan Guanghuan

Abstract: Nowadays many students are so inadequate in their English information store that whenever they express themselves, they tend to think in mother language, leaving very obvious Chinese signs. They are poor in expressing their own ideas. In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enrich students’ language, help them get rid of the interruption from Chinese thinking mode, thus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 well. Inspired from the regularity of imitation and copy of language mimes in the Theory of Mime, combined with Krashen’s Language Input Hypothesis Theo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that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while teaching in class. They are, stressing the basic language forms, guiding students to recite, developing their ability to creative imitation and correcting their mistakes promptly in their language expression. To make each poi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ore accessible, the author designs some practical examples to support it.

Key words: theory of mime; English class teaching; language input; language outpu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模因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5491.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