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著名斯坦福经济学教授青木昌彦赋予模块如下定义:模块是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模块是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可以构成系统,又是系统分解的产物,用模块可以组成新系统乃至复杂的大系统。[1] 由此可见,模块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半自律性,模块能够自我管理、自我适应的能力;二是系统性,模块是一个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一起构成大系统;三是交互性,模块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系交织的一起的。
从模块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经营大系统通常会包含许多的功能模块,如产品功能模块、投资功能模块、资本功能模块、组织功能模块、客户服务功能模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一个个半自律的子系统。在模式支撑型战略中,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业务模型,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复杂的过程,企业必须有能力进行模块化的功能分解。如前所述,业务模型是对一个企业业务的各个功能模块按照特有的运行逻辑进行抽象概括,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底层业务架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业务模型是由业务的各个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二是要有独特的运行逻辑,也就是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要有特定的连接方式。因此,业务模型可以表达为:
模块化提升组织柔性
经营导向型战略,特别是机会导向与产品导向战略,大多数时候企业是围绕价值链来处理线性的生产关系,其核心是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价值主张。随着商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企业形态的不断进化,现代企业经营之道早已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战略系统观大行其道,模式支撑型战略、生态系统型战略便是复杂系统观的产物,它们都突出了多边网络化生产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而功能模块则是模式支撑型战略、生态系统型战略能够成功的基石。
因为一个复杂大系统的运转,需要多个半自律子系统的自我意识、自我修正、自我进化,这些子系统形态上能够独立运行,功能上能够合并同类项形成模块化集成,带来规模效应,功能模块化由此应运而生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功能模块向上组合构成系统化的业务模型,向下分解形成颗粒化的标准模板,它是衔接业务模型与标准模板的桥梁。可以说,没有功能模块化集成的支撑,就不会有业务模型的成功,更不会有模式支撑型战略的成功。
在易变不确定的VUCA时代,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极容易导致企业战略的失效,甚至可能致企业于死地,敏锐的感知市场变化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这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则。企业的这种感知与自适应能力在组织上称之为组织柔性,组织上的柔性带来战略上的弹性,提升企业战略的因应力。
正如国内知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教授所言:“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既可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又可以按照熟悉的模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既能够应对变化做出调整,又能够超越环境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既可以正视环境,接纳环境的变化,又可以利用环境,把环境变为新的契机。而达成这一切都和组织柔性有关,组织柔性化能力是企业面对不确定性环境并获得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 [2]
组织的柔性能力不是天生的,提升组织柔性最有效的建设途径就是功能模块化。功能模块的半自律性、自组织性能够有效地化解企业系统运营的复杂性,主动捕捉动态环境的变化并做出自适应的调整,传导给组织体系,带动组织的自我调整和变革,提升组织的柔性能力。因此,功能模块化是企业组织柔性化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功能模块化基础之上,组织的柔性才能有的放矢。
功能模块>职能条线
在构建模式支撑型战略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是混淆功能模块与职能条线,将两者混为一谈,最终使战略流于形式。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组织中的职能条线,如产品条线、投资条线、人力条线、财务条线……具有很强的纵向思维,职能条线在组织中难以独立发挥效能,需要与其他条线协同;功能模块是系统思维、闭合思维,强调功能模块自身的系统性与自组织性,功能模块可以独立存在并自行运转。
二是两者的功能元素构成不同。职能条线通常是将同一岗位序列的人员简单的集聚在一起,譬如投资条线只包含投资岗位序列人员、人力条线只包含人力资源岗位序列人员等,而功能模块的功能岗位序列人员更加多维,从投前、投中、投后形成全链条闭合,强化投资相关事务的协调,提升投资的整体能力,譬如投资功能模块会包括投前的市场研究、标的分析、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的功能元素。
三是两者的管理形式不同。职能条线通常以矩阵管理的形式出现在组织的各个层级中,容易形成多头领导和职能部门墙,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责相互推诿的现象,难以压实责任,管理效能较为低下;功能模块通常以网络管理的形式出现,以问题为导向,功能模块内多维功能元素相互协同,对领导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但管理效能也会更大。
四是两者带来的组织敏捷程度不同。职能条线增加了组织内的博弈空间,组织成员固守在同一岗位序列而引发活力耗散,容易产生组织惰性与思维局限性,对条线组织外正在发生的一切缺乏感知,最终带来组织钝化与熵增;功能模块的开放性特征更为明显,模块内各个功能元素需要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做出敏捷响应,组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功能模块化建设要求
功能模块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功能元素结构上,还是在管理形式、组织敏捷程度上都更具优势,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在执行模式支撑型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功能的模块化分解,所建立的功能模块在内容、运行、连接等几个方面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每一个功能模块必须涵盖多维功能元素,单一功能元素的集聚不能形成功能模块,譬如投资功能模块需要涵盖市场研究、标的分析、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的功能元素,产品功能模块可以涵盖产前的产品研发与用户研究、产中的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后的产品服务、渠道管理等。
二是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一个半自律的子系统,运行上都能独立闭合,譬如投资功能模块的投前投中投后闭合、产品功能模块的产前产中产后闭合。
三是每一个功能模块相互之间必须能够用一套特有的连接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譬如支付宝业务模型就是依靠强大的信用价值链串联起金融、资金往来、购物娱乐、旅游出行、教育公益等不同的功能模块,接入超过300万个小程序,为十数亿的商家、用户、第三方机构提供可信、繁荣的新生态。
[1] 资料来自于《模块化的基本理论》。
[2] 资料来自于《陈春花:面对不确定性,组织需要提升柔性化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