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绕口令一样的《通变论》讲了什么?来挑战一下你的抽象思维

公孙龙绕口令一样的《通变论》讲了什么?来挑战一下你的抽象思维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名家思想家公孙龙的 通变篇 这一篇依然是非常抽象 因为内容过于抽象 以至于很多内容的注释并没有达成一致 但是从总体上讲 这一篇公孙龙主要讲的是 概念的变化与概念的分类原则 我们今天来看其中核心思想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名家思想家公孙龙的《通变篇》,这一篇依然是非常抽象,因为内容过于抽象,以至于很多内容的注释并没有达成一致。

但是从总体上讲,这一篇公孙龙主要讲的是:概念的变化与概念的分类原则。我们今天来看其中核心思想。

一开篇,公孙龙就提出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奇怪的问题:“二有一乎?” 后面还分别提出了“二有右乎?二有左乎?” 三个看起来完全不知道讲什么的问题。

而实际上理解了这里的“一、二、左和右”才是打开这一篇思想宝库的钥匙。我们都知道1+1=2,但是这个“二”是怎么得来的却有不同。简单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概念的外延缩小了,一种是概念的外延扩大了。这个怎么理解呢?

公孙龙绕口令一样的《通变论》讲了什么?来挑战一下你的抽象思维

首先,我们看看“一和二”是什么意思?

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的说法,“一”在古代思想中,通常被认为是万物的根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永恒不变的本体。古代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这里的“二”,就是在“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概念,或者增加了一个限定。一是整体,增加任何的限定,其实都是在缩小这个“一”的范围。

正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整体,任何言说都只能表达局部。

理解了这里的一和二的这个逻辑,我们才能理解这一篇开始两句话:“曰:二有一乎? 曰:二无一。”

任何“二”都不可能包括完整的一。

公孙龙绕口令一样的《通变论》讲了什么?来挑战一下你的抽象思维

如果按照公孙龙的思想来理解,这里的“一”就是马,而“二”就是白马,在马这个概念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白的颜色,变成了白马。

但白马这个新概念,实际上是对原本的“马”这个概念外延的限定和缩小。也就是,在马的概念上加了一个白色,变成了白马,但这个白马的概念就不能包含马的概念了,两个概念的外延发生了变化,更准确地说,是概念的外延变小了,所以公孙龙说:“二无一”。理解了前面两句话,其实就比较理解后面的内容了。

理解了“一和二”,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左和右”,这里有两种典型的理解,一种是“左右”是同类或者并列的概念;一种是“左右”表示主次两个概念,右是主要的,表示事物的共相或者本质;而左是次要的,表示事物的其他属性。正如白马中的共相“马”与属性白一样,左右是有区别的。而这里,我更倾向于把“左右”理解为并列或者同类概念,因为,后面公孙龙说:“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把羊和牛概括成为一个新的类概念“牛羊”,这个新概念不同于之前的旧概念,而且新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公孙龙绕口令一样的《通变论》讲了什么?来挑战一下你的抽象思维

公孙龙说: “曰:二有右乎?曰:二无右。曰:二有左乎?曰:二无左。”

当两个概念合并概括成为新概念时,新概念当然和之前的旧概念就不同了,新概念包括之前的两个概念,所以公孙龙说:“左不可谓二,右也不可谓二,但左与右可谓二”。

这是公孙龙对概念在两个方向上变化的推理。

接下来,公孙龙明确提出了“类”的概念,并提出了概念分类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原则。

第一:分类的前提,是被分类的对象必须都拥有同一大类的本质属性。分类的根据,是个对象“不俱有”,而独具的“种差”。这个怎么理解呢?公孙龙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公孙龙按照“有角而无尾”把同一大类的牛羊划入一个分类;而把“无角而有尾”的马划入另外一个分类。

第二:分类的结果,各子项必须并列,总和应与母项相等。

第三:分类的结果,子项之间必须相互排斥,界限分明,而且不可相互交错,模棱两可。

第四:分类必须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而且标准只能是一个,不能有“两明”的不同标准。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相当于逻辑学三大定律之一的同一律,公孙龙说:“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非正举者,名实无当,骊色章焉,故曰两明也。两明而道丧,其无有以正焉。”

公孙龙绕口令一样的《通变论》讲了什么?来挑战一下你的抽象思维

意思是说,名与实混乱,则君臣交争而号令不一,号令不一则是非不明,是非不明则政 治昏暗。这是违反“不两明”的逻辑基本规律。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就会名实不相应,名不符实,实不应名,就会导致邪恶充斥而是非淆乱。

违反“ 不两明”的逻辑基本规律,必将治道沦丧,这就没有办法来端正名实以便统一天下了。

这一篇《公孙龙子·通变篇》虽然具有较大争议,但是其内容可以说相当精彩,公孙龙对分类规则进行了详细论证,举例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前后比较,逻辑严密,基本上具备了后世逻辑学所规定的分类原则的主要内容,具有了相当高的理论高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15987.html

(0)
上一篇 2024-11-18 07:00
下一篇 2024-11-18 07: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