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题图丨《降临》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巨物爱好者过年了。
几天前,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公布了一个比疯狂更疯狂的建筑计划。
他准备在沙与海的尽头,建造一座全长120公里,但只有200米宽的新摩天大楼,这条大楼名叫“镜线”(Mirror Line)。
即使是在盛产建筑奇观的沙特,镜线也更像是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存在:
外立面完全由玻璃幕墙组成,内部没有车道,只有贯穿两端的高速列车,自动生产的垂直农业系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完全投入使用后,可以容纳沙特近四分之一人口。
从天空鸟瞰它绝对光滑的表面,你几乎无法意识到这是人造之物。
它与200年前流动着蒸汽的肮脏铜管实在太过迥异,与其说是人类工业技术文明的产物,不如说是巨大沙盘上,神祇随手划下的一条银线。
计划一出,就遭到了不少实干家的反对。因为要完成它,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的预算,还要克服数不清的环境和技术难关。
但在网络的另一端,另一群人激动坏了,他们争相传阅设计概念图,并热切期待建成的那一天:
“光是想象站在它的脚下,就觉得从尾巴骨到天灵盖都过了电。”
他们是BDOer,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
BDOer是个新鲜词,但BDO体验并不罕见。
如果你曾经被旷野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吸引目光,或者在废弃工厂的巨大锅炉下感受过苍凉,那么你也有过与巨物神交的时光。
BDO,Big Dumb Object的缩写,也就是巨大沉默物体。定义诞生于1993年的《科幻百科全书》,是作者澳大利亚学者Peter Nicholls开玩笑式提出的词条。
按照词条,严格来说,BDO应该是一种巨大的造物,它看起来是非自然产物,但不是由人类制造,而且始终沉默。
比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石碑。
“四边方正锐利,表面没有任何纹路,根本无法分辨其成分到底是石头、金属、塑料,还是人类上一无所知的什么东西。”
经过最认真的检查发现,它的长宽高比例恰好是1:4:9即头三个整数的平方。它肯定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个比例经受过最精确的度量。
它无法被破坏,也无法被X光等一切手段所探测。人类穷尽一切技术手段甚至无法给它留下一丝划痕,只能看到它沉默地伫立在宇宙之中。
它出现在史前人猿的部落里、现代月球的深坑中,也在木星星环里,和主角临终的卧室中。
但它从来不发一言,就像《三体》中的水滴,它不需要开口解释什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明的象征。
另一部科幻电影《降临》中,外星人七肢桶乘坐的宇宙飞船也是BDO经典。
没有人类漫画中常见的喷气管与炮台构造,降临地球的飞船浑然一体,仿佛河边拾起的一块鹅卵石,黑曜石打磨的一枚棋子。
它优雅得近乎诗意,完全超脱于人类对于科技的想象,但同时又以其巨大和缄默的形态,彰显着无上的威势与力量。
如果你痴迷于这类造物,为它们感到兴奋和战栗,那么你就是一位原教旨主义BDOer。
在豆瓣的“BDOER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小组里,有12万人每天在分享BDO素材和日常。
不过他们在原教旨主义基础上,大大泛化了BDO的范围——不一定非得由外星人一类的神秘势力制造,只要够大、够沉默,看起来足够荒诞就可以。
比如仙台小镇上空,俯瞰终生的观音。
甘肃西北公路边,安睡在荒野中的孩童。
《阿丽塔》下层世界里,永远遮天蔽日的天空之城。
《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绫波丽让人san值狂掉的巨大化面容。
它可以是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吓大家一跳的“人头气球”。
也可以是夜幕降临后,桂林市里的某个山头。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一定巨大、冷漠、抽离,让你看后头皮发麻,身体发僵,宛如被旧日神明所凝视,恐惧和快感同时在心头蹿升。
用豆瓣小组的定义来说,就是:
BDOer着迷于拥有震慑感和超脱感的野兽派未来主义巨型建筑、井然有序或颓唐萎靡的工业景观、罕见气象天象、荒诞奇观、广阔或无限空间、未知文明及巨兽、人耳所无法接收的声波……
BDO不仅是一个造物,更是一剂药引,把观看者引向生命、死亡、宇宙和洪荒,那些总是藏在渺远之处的概念,骤然得到接引,成为可触摸之物,携带着时光的万钧洪流,一同砸向观者心头。
@Stuart Lippincott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BDOer迷恋巨物,只要是巨大的物体都可以。
但并不是每一种巨大物体都带有BDO特有的魅力。
普通的山川河流不可以,潮流街区里的大型现代雕塑不可以,因为它们太过日常,无法让人联想起被神秘支配的恐惧。
以可爱猫猫做个类比,虽然都是巨猫哥斯拉,但第三者视角毫无危险感,缸中鱼视角则瞬间令人汗毛倒立,所以后者是BDO,而前者只是普通的“大东西”。
在巨大沉默物体讨论小组,最常听到的词是痴迷。
组员形容看到BDO时的观感,就好像吸了一口精神大烟:
“灵魂升天的感觉。”
“确实有被爽到!”
自动脑补空灵的鲸歌,食用效果更佳
在隔壁镜像小组“巨大事物恐惧症”组里,9万名巨恐患者几乎重复着同样的症状,一面惊呼“我没了”,一面嘶哈嘶哈地再刷一遍。
逼近一颗巨大行星的光环
BDO体验就像一场良性自虐,恐惧与舒爽是它的一体两面。
首先,你一定会感受到恐惧。
那些恢弘巨大、充满压迫感的无机质造物,傲慢而沉默,就像旧日神明自时光深处投来的冷淡目光。
因为BDO造物的神奇,你不得不相信,一个远超于人类的文明确实存在。同时因为它的冷漠,又不得不确认,这个文明将人类视同蝼蚁。
@Stuart Lippincott
不论创造BDO的是外星人还是失落姓名的神祇,人类在他们眼中可能还不如一只蚊子——人类起码会因为蚊子嗡嗡产生厌恶的情绪,而他们对人类,甚至不会有一点情绪的涟漪。
于是最深重的恐惧来临了,克苏鲁神话之父洛夫克拉夫如此描述它:
“人类最古老而深重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和深重的恐惧来自未知。”
我们无从理解那些BDO的存在,以及其背后的意志,我们深知它代表引而不发的危险,但我们无能为力。
@Stuart Lippincott
如果这样说过于抽象,那么《爱死机》第三季第八集一定可以给你更为具象的画面。
这一集名为《葬于拱形大厅之内》,一队精锐的美国特种兵,潜入山洞执行拯救人质任务。没想到山洞中封印着一个可怕的旧日神明,他们惊动了它。
神明是一座雕像,但那雕像的宏伟远远超越人类贫乏的想象,如同《魔戒》中的“都灵之门”一样大如山岳。
在雕像前,幸存的特种队员面临了最后的恶意。神明张开怀中的复眼,发出尖锐的啸叫,错乱了特种队员的精神,使他们当场自杀。
最终整整一队人,只有自剜双眼自割双耳的军医活着离开了山洞。
与神明的对峙的过程,没有交流,不问善恶,一切只有纯然如水晶般的恶意,而人类仅有的一点对抗经验,是付出无数死亡才能习得的惨痛教训。
《沙丘》星球的神明“沙虫”,也是同样的存在,虽然无数家人与朋友被它吞噬,但当它真正树立在你面前时,你却无法产生任何的恨意——
正如地震会带走生命,而我们不能怨恨大地一样,这些拥有绝对力量的巨物,只能敬畏。
但恐惧不是BDO体验的终点,绝对的恐惧后,是绝对的快感。
因为当你意识到那巨物实际是虚幻的想象,犹如隔岸之火,无法伤害你时,恐惧就转化为了崇高。
从朗进努斯到伯克再到康德,在哲学家的论述里,恐惧永远和崇高绑定在一起。
康德说:“只要我们是安全的,那么景象越可怕,就越是引人。因为它们把心灵的力量提升到超出平庸的日常,使心灵中的抵抗能力显现,使我们有勇气与自然界中这表面的万能相较量。”
@Stuart Lippincott
换句话说,就是BDO体验越可怕,我们越能体会到克服它站在这里的自己有多强大。
来自思维与理性的快乐,甚至更凌驾在深寒的宇宙之上,因为正如帕斯卡尔所说:
宇宙能毁灭人类,但人类依旧比宇宙高贵。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Stuart Lippincott
BDO意象,从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流行。
那些巨大而不可名状的存在,存在于BDOer的梦境里:
我看到无尽的公路边,沉着一弯银白色巨大的月亮,旷野的风声在耳边呼啸,巨大的高塔在远方直入云霄,那风声和建筑仿佛是沉静的,又仿佛藏着来自亘古时光的脉动,
同样也存在于全人类的集体幻梦中。
随便点开一段这两年评价不错的科幻电影,就能看到BDO的身影。
《沙丘》里三大家族的宇宙飞船是它。
《湮灭》里笼罩整个感染地区的炫彩薄膜是它。
《爱死机》中宇航员迷失在行星上所见到的星球脉搏也是它。
就连游戏里的戴森球、土星带,MV里的山间巨鲸,也是BDO。
好像一夜之间,全世界人都爱上了这冷酷而宏大的意象。
但为何不是几十年前,不是十几年前,而是当下呢?
刘慈欣在《乡村教师》中写下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成为解题的线索。
他说道:“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
我们的时代正在无比深切地认识到一件事情——人类可能正在改变世界,但科技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新上帝。
@Stuart Lippincott
在200年前工业和科技革命鼎盛时期,人类的精气神可不是如此的。
那时不论实验条件多简陋,认识理论有多欠缺,所有人都相信,科学终将如梳子般理顺无序的世界,把一切归入有条有理的科学框架里。
化学元素被一个个补齐,九大行星被接连发现,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各自深入,玛丽·居里说:
“人生中没有可惧怕之事,只有应理解之事。”
在上帝死于科学之手后,大多数人都相信,科学理性是未来可以依凭的新信仰。
此后的二百年间,科学也确实没有令我们失望。它为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技术革命,成就如今魔法般的信息时代生活。
但当下,这位新神的“无谬性”开始受到质疑。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科技理性似乎都已经走进瓶颈。
1901年,罗素提出“理发师悖论”:如果一个村子的理发师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该不该给自己理发呢?
他证明,一个逻辑系统里,总有一些命题无法被证明真伪,这是逻辑系统本身的问题。
同样,许多数学问题被发现,虽然验算结果无误,但就是无法从理论层面被证明。
量子物理学早已走进仿佛魏晋玄谈一样的境地。每年都有新理论被提出,但能够证明的实验却越来越难在现实层面操作。
计算机领域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不过是一条深度学习走出来的死胡同。
摩尔定律即将失效,材料学在电池领域的进步似乎也已越来越吃力。
不说基础科学,就连手机这件产品本身,都已经多年没有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革新性换代。
@Stuart Lippincott
我们有能力预警全球的变暖,却没有能力阻止这一进程,只能眼睁睁看着北极的冰盖以每10年缩小13.1%的速度缩减,在曾经少有水患的地区掀起一场又一场灾难性暴雨。
现代医学达成了许多耀眼的成就,甚至可以克隆胚胎,但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机理至今没有解明。
一场全球性流行疾病,就足以冲垮现代文明与自然间引以为豪的壁垒。
在科技走向停滞期的当下,我们不禁疑问,曾被我们奉若圭臬的科技理性,真的是永恒有效的吗?
如果它是准确无误的,为何无法解决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2020美国大选海报“两害相权取其轻,投票投给克苏鲁”
狂飙突进时代的傲慢,渐渐在深黑的宇宙间退场,当我们再次看向天空与大地,骤然发现,几百年过去,人类的足迹既没有飞出多远,也没有探入多深。
物理学家刘易斯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发现了人类的愚昧无知。”
而21世纪的疫情,则让我们展开更为可怕的联想:我们现在以为理解的世界,会不会像古人的天圆地方一样,不过是坐井观天的结论,终有一天我们恒定的世界会被某些新的发现全盘推翻?
也许世界就像《怪奇物语》,存在表与里的两面
一些BDOer说,迷恋BDO是因为慕强,仿佛自己也和那些巨大的造物一样,拥有了超越凡俗的力量。
但更多BDOer则认为,BDO能确证自己的卑微。
他们自称“夸克”——目前已知的最微小粒子——比张爱玲的低到尘埃,还要更加微小。
人类曾经追逐着确定性去生存,在确定性中获得安全感。
而BDOer则预先承认了自身的无力,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远比“确定性”来得恒久和深邃。
因为承认卑微,所以无需为生活的挫折而恼怒自己,所以确证人类还有清醒的意识,能够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Stuart Lippincott
在信息世界构建的拟态环境中,人类住进温暖的茧房,不再惦念远方的危险征途。
但BDOer仍然试图寻觅曾经令无数祖先心驰神往的、以宇宙为尺度的神性体验。
那是糟糕拥挤的世界中,一次努力的喘息,也是关乎星空与大海的一场白日梦幻。
豆瓣@淀粉の爱:于上班途中拍照并添加鲸鱼图像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2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