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当学习成为了习惯,知识也就变成了常识。 感谢各位的 点赞、收藏和评论。
新视频和文章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发送,欢迎关注:李永宁lyn
文章已收录到 github 仓库 liyongning/blog,欢迎 Watch 和 Star。
简介
专栏的第一篇,主要介绍专栏的目的、规划、适用人群,以及准备工作和扫盲的基础知识。
前言
最近在准备一些 Vue 系列的文章和视频,之前 Vue 的源码也读过好几遍,但是一直没写相关的文章,所以最近就计划写一写。
目标
精通 Vue 技术栈的源码原理,这是这系列的文章最终目的。
首先会从 Vue 源码解读开,会产出一系列的文章和视频,从详细刨析源码,再到 手写 Vue 1.0
和 Vue 2.0
。之后会产出周边生态相关库的源码分析和手写系列,比如:vuex、vue-router、vue-cli 等。
相信经过这一系列的认真学习,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简历上写上这么一条:精通 Vue 技术栈的源码原理。
适合人群
-
熟练使用 Vue 技术栈进行日常开发(增删改查)
-
想深入了解框架实现原理
-
想跳槽 或 跟老板提涨薪的同学(增删改查不值钱)
如何学习
对于系列文章,顺序学习自然最好,但如果你本身对源码有一些了解或者对某一部分特别感兴趣,也可以直接看相应对应的文章。
很多人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对于快餐类的文章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还是建议坐在电脑前用整块的时间对照着文章亲自动手去学。
记住:光看不练假把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勤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像笔记、思维导图、示例代码、为源码编写注释、debug 调试等,该上就上,绝对不能偷懒。
如果你觉得该系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大家 点赞、关注,也欢迎将它分享给你身边的小伙伴。
准备
现在最新的 Vue 2 的版本号是 2.6.12
,所以我就以当前版本的代码进行分析和学习。
下载 Vue 源码
- git 命令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uejs/vue.git
- 去 github 手动下载然后解压
装包
执行 npm i
安装依赖,待装到端到端测试工具时可直接 ctrl + c
掉,不影响后续源码的研读。
source map
在 package.json -> scripts 中的 dev 命令中添加 --sourcemap
,这样就可以在浏览器中调试源码时查看当前代码在源码中的位置。
{
"scripts": {
"dev": "rollup -w -c scripts/config.js --sourcemap --environment TARGET:web-full-dev"
}
}
开发调试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开发环境:
npm run dev
看到如下效果,并在 dist
目录下生成 vue.js.map
文件,则表示成功。到这里所有的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但是不要将当前命令行 ctrl + c
掉,因为你在阅读源码时会需要向源码中添加注释,甚至改动源码,当前命令可以监测源码的改动,如果发现改动会自动进行打包;如果关闭当前命令行,你会发现,随着你注释代码的编写,在浏览器中调试源码时会出现和源码映射的偏差。所以为了更好的调试体验就别关闭它。
扫盲
执行 npm run build
命令之后会发现在 dist
目录下生成一堆特殊命名的 vue.*.js
文件,这些特殊的命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构建文件分类
UMD | CommonJS | ES Module | |
---|---|---|---|
Full | vue.js | vue.common.js | vue.esm.js |
Runtime-only | vue.runtime.js | vue.runtime.common.js | vue.runtime.esm.js |
Full (production) | vue.min.js | vue.common.prod.js | |
Runtime-only (production) | vue.runtime.min.js | vue.runtime.common.prod.js |
名词解释
-
Full:这是一个全量的包,包含编译器(
compiler
)和运行时(runtime
)。 -
Compiler:编译器,负责将模版字符串(即你编写的类 html 语法的模版代码)编译为 JavaScript 语法的 render 函数。
-
Runtime:负责创建 Vue 实例、渲染函数、patch 虚拟 DOM 等代码,基本上除了编译器之外的代码都属于运行时代码。
-
UMD:兼容 CommonJS 和 AMD 规范,通过 CDN 引入的 vue.js 就是 UMD 规范的代码,包含编译器和运行时。
-
CommonJS:典型的应用比如 nodeJS,CommonsJS 规范的包是为了给 browserify 和 webpack 1 这样旧的打包器使用的。他们默认的入口文件为
vue.runtime.common.js
。 -
ES Module:现代 JavaScript 规范,ES Module 规范的包是给像 webpack 2 和 rollup 这样的现代打包器使用的。这些打包器默认使用仅包含运行时的
vue.runtime.esm.js
文件。
运行时(Runtime)+ 编译器(Compiler) vs. 只包含运行时(Runtime-only)
如果你需要动态编译模版(比如:将字符串模版传递给 template
选项,或者通过提供一个挂载元素的方式编写 html 模版),你将需要编译器,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的构建包。
当你使用 vue-loader
或者 vueify
时,*.vue
文件中的模版在构建时会被编译为 JavaScript 的渲染函数。因此你不需要包含编译器的全量包,只需使用只包含运行时的包即可。
只包含运行时的包体积要比全量包的体积小 30%。因此尽量使用只包含运行时的包,如果你需要使用全量包,那么你需要进行如下配置:
webpack
module.exports = {
// ...
resolve: {
alias: {
'vue$': 'vue/dist/vue.esm.js'
}
}
}
Rollup
const alias = require('rollup-plugin-alias')
rollup({
// ...
plugins: [
alias({
'vue': 'vue/dist/vue.esm.js'
})
]
})
Browserify
Add to your project’s package.json
:
{
// ...
"browser": {
"vue": "vue/dist/vue.common.js"
}
}
源码目录结构
通过目录结构的阅读,对源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哪些东西需要去哪看。
├── benchmarks 性能、基准测试
├── dist 构建打包的输出目录
├── examples 案例目录
├── flow flow 语法的类型声明
├── packages 一些额外的包,比如:负责服务端渲染的包 vue-server-renderer、配合 vue-loader 使用的的 vue-template-compiler,还有 weex 相关的
│ ├── vue-server-renderer
│ ├── vue-template-compiler
│ ├── weex-template-compiler
│ └── weex-vue-framework
├── scripts 所有的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比如 rollup 的配置文件
├── src vue 源码目录
│ ├── compiler 编译器
│ ├── core 运行时的核心包
│ │ ├── components 全局组件,比如 keep-alive
│ │ ├── config.js 一些默认配置项
│ │ ├── global-api 全局 API,比如熟悉的:Vue.use()、Vue.component() 等
│ │ ├── instance Vue 实例相关的,比如 Vue 构造函数就在这个目录下
│ │ ├── observer 响应式原理
│ │ ├── util 工具方法
│ │ └── vdom 虚拟 DOM 相关,比如熟悉的 patch 算法就在这儿
│ ├── platforms 平台相关的编译器代码
│ │ ├── web
│ │ └── weex
│ ├── server 服务端渲染相关
├── test 测试目录
├── types TS 类型声明
链接
-
配套视频,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精通 Vue 技术栈源码原理视频版” 获取
-
精通 Vue 技术栈源码原理 专栏
-
github 仓库 liyongning/Vue 欢迎 Star
感谢各位的:点赞、收藏和评论,我们下期见。
当学习成为了习惯,知识也就变成了常识。 感谢各位的 点赞、收藏和评论。
新视频和文章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发送,欢迎关注:李永宁lyn
文章已收录到 github 仓库 liyongning/blog,欢迎 Watch 和 Star。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