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作者 | 吴雯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忙于自救的威马汽车,被兜头泼下一盆冷水。
投资家网获悉,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终止一项重大反向收购。这一收购,正是以20.1亿美元(当前约147亿人民币)向威马汽车收购子公司。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借壳上市港股的美梦泡汤了。
2022年以来,威马汽车不断曝出负面消息,包括工厂停产、员工讨薪、拖欠供应商货款等等,甚至连新车研发项目也停滞不前。此后,威马汽车忙于自救,借壳APOLLO出行寻求港股上市,曾被外界解读为威马汽车已经成功续命。
当外界翘首以待时,APOLLO出行突然宣布终止收购,威马汽车借壳上市的希望暂告破灭。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一天过后,威马汽车就宣布牵手美股上市公司开心汽车,开启美股借壳上市之旅。这一次,威马汽车能成功上市吗?
一
一纸公告,让威马汽车雪上加霜。
日前,APOLLO出行公告称,考虑到全球市况动荡及地缘政治冲突、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及疫情后短期经济复苏等其他商业因素,买方、卖方及公司已相互同意订立终止契据以终止收购协议,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
今年1月,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与威马汽车订立收购协议,拟以20.23亿美元(当前约147亿人民币)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通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至此,极度缺钱的威马汽车明确了其借壳上市融资的路径。
倘若完成此次收购,威马汽车将持有APOLLO出行311亿股股份,占比达到68.26%。彼时,APOLLO出行市值仅为23亿港元,而增发股份接近上市公司股份2倍。这笔反向收购,被视为威马汽车借壳上市的重要一步。
公开信息显示,APOLLO出行原名“力世纪”,以经营珠宝及钟表产品贸易起家,2017年进入电动车行业,主要业务有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性能顶级超跑和豪华智能电动乘用车及提供出行技术解决方案。2022年9月,公司更名APOLLO出行。
在财务方面,APOLLO出行已经亏损多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APOLLO出行实现收入1.28亿港元,同比减少72.47%;股东应占亏损7740.4万港元,而上年同期股东应占溢利576.3万港元,同比由盈转亏。
实际上,威马汽车一直都想上市融资。早在2020年9月,威马汽车曾申报科创板IPO。但随着科创板IPO政策的收紧,该计划不了了之。2022年6月,威马汽车转战港股IPO,结果又是无疾而终。在独立IPO屡屡碰壁后,借壳似乎成了威马汽车上市唯一的选择。
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并购计划可在2-3月内完成。乐观估计,威马汽车具有极大可能性在本年二季度完成挂牌。”
借壳上市消息发布后,威马汽车CEO沈晖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条短视频,上面配着意味深长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的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发股份收购的同时,APOLLO出行还披露,将向不少于六位独立承配人配售71.23亿股股份,每股配售价不低于0.55港元,该项配售所得款项总额约为39.18亿港元,筹资净额估计约为35.26亿港元。
而所得款项的70%将用于进一步发展威马汽车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性能顶级超跑及智能电动乘用车等业务,20%用于稳固电池和芯片等供应链体系。
有接近威马汽车的人士透露,在完成并购上市的同时,威马汽车将完成品牌与产品战略升级。威马汽车将与APOLLO出行共同研发,近期将推出产品发布的X@A量产智能轿跑,预计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今年7月,威马汽车表示,公司依法有序清偿债务,并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出海计划,有望于近期复工复产,恢复正常运营。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APOLLO出行突然宣布终止收购,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借壳上市港股之路折戟。
随后,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宣布,自愿终止与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进程。目前威马汽车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将继续支持APOLLO出行的发展。
二
如今命悬一线的威马汽车,曾是和“蔚小理”齐名的造车新势力。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于2012年5月,创始人沈晖是从传统汽车行业走出来的大佬级人物,他最知名的事件是助力吉利花费18亿美元将沃尔沃收入囊中,并主导了沃尔沃在中国的正式落地与强势崛起。
经此一战,沈晖在全球汽车市场名声大噪。所以,当沈晖决定独立创业入局新能源造车时,也是备受关注。最直观的表现是,威马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资本宠儿,背后集结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投资团队,其中包括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等。
据天眼查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完成12轮融资,2020年更是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而“蔚小理”上市前融资额均未超过200亿元,威马汽车的融资额在业内屈指可数。
在多轮融资过后,威马汽车的估值一度高达470亿元,成为行业公认的造车独角兽。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还是业内首个自建工厂造车的新势力品牌,一度拿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二名,赚足了外界眼球。
众所周知,造车是名副其实的“烧钱游戏”,自建工厂造车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威马汽车的自建工厂虽好,但并没有足够的订单来消化产能,两个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低至约20%,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
此外,威马汽车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也没能及时跟上市场前进的步伐,依靠的更多是初始资本和政策红利。随着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入局参战,威马汽车逐渐式微。
据威马汽车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6亿元、26.7亿元、47.4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亏损额持续增加。短短三年间,威马汽车累计亏损超1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的负债总额达到了406亿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马汽车的账面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6.78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被曝年薪高达12亿元,接近公司年收入的三成。而普通员工的底薪却只有1700元,生计艰难。有网友吐槽称,威马汽车是“再苦也不能苦董事长”。
面对舆论声浪,沈晖在个人微博回应称,所谓“12亿年薪”是股权激励期权,前提是要实现一系列的目标。但是,在威马汽车普通员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背景下,沈晖的说辞似乎缺乏说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威马汽车的危机逐渐从内部转移到外部。在拖欠供应商货款之外,威马汽车陆续传出工厂停工、门店关停、员工讨薪、销售渠道及售后停摆等众多危机,不少威马汽车的车主在网上吐槽售后无门。
今年以来,威马汽车的经营危机加剧。6月,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一度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8月,威马汽车旗下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威马汽车所持该公司的60亿股权被冻结。
其实,从威马汽车的过往经历来看,公司一直依靠外部融资“输血”活着。正因如此,缺钱的威马汽车才会不遗余力谋求上市融资,以期化解当下的经营危机,撑到柳暗花明那一天。
三
实际上,伴随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启了一轮异常残酷的淘汰赛。各大玩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继续留在谈判桌上。
具体来看,头部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等推出了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传统车企如上汽、长安等加速向新能源车转型,“蔚小理”则试图通过下调售价或寻求外援化险为夷。
当行业“内卷”加剧,缺乏技术支撑或资金实力薄弱的一部分新能源车企,只能被动出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拜腾汽车、天际汽车、爱驰汽车、自游家汽车、奇点汽车等传出降薪、停工、被申请破产等负面消息。
曾经意气风发的威马汽车,也成了挣扎求生的一员。在多方自救未果后,借壳APOLLO出行去港股上市融资,成为威马汽车的当务之急,也被外界视为其存活下去的重要一棋。
可惜事与愿违,APOLLO出行突然宣布终止收购,威马汽车不得不另谋生路。此时,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已经“人在海外”,其朋友圈更新停留在2022年7月。
令人意外的是,与APOLLO出行官宣分手仅一天,威马汽车就成功牵手美股上市公司开心汽车,开启美股借壳上市之旅。
消息面上,开心汽车正式宣布已经和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威马汽车)签署了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开心汽车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9年5月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二手车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二手车经销商集团。
2020年之前,开心汽车主要从事高端二手车业务。2021年8月,开心汽车成立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并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不过,开心汽车的财务情况不容乐观,公司自2019年以来一直没有盈利,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收购威马汽车并支撑威马汽车重获新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威马汽车迅速牵手开心汽车的举动十分出人意料,且双方均未透露收购的具体金额,双方合作还未成定局。
作为曾经备受追捧的造车独角兽,威马汽车的遭遇令人不胜唏嘘。在上市道路上一波三折的威马汽车,这一次能否实现逆风翻盘?我们不妨等等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5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