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巨头断供俄罗斯,再议“去IOE”往事

从科技巨头断供俄罗斯,再议“去IOE”往事就在 3 月 3 日 乌克兰副总理米哈伊洛 费多罗夫在社交媒体向 50 多家美国科技公司发起呼吁 用科技战逼退俄罗斯的军队 呼吁这些企业断供俄罗斯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 | 龙科多

就在3月3日,乌克兰副总理米哈伊洛·费多罗夫在社交媒体向50多家美国科技公司发起呼吁,用科技战逼退俄罗斯的军队,呼吁这些企业断供俄罗斯。

短短三小时内,甲骨文就丢出第一颗炸弹:为了乌克兰政府和人民,断供俄罗斯!

甲骨文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库提供商,这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核心一环。一旦断供,对金融、通信、能源等基础行业会造成不小影响。例如全球大部分银行的结算系统使用甲骨文数据库,一旦断供,正常的存取业务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甲骨文之后,IBM、英特尔、谷歌、苹果、微软、Facebook、亚马逊、戴尔等20多家美国科技公司已经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科技无国界、但科技公司显然已经挂起了各自的国旗。企业对国家发起了宣战,虚拟世界的核弹在莫斯科落地。

从科技巨头断供俄罗斯,再议“去IOE”往事

制裁俄罗斯的甲骨文:又慢又贵又危险

制裁俄罗斯,代表甲骨文正在摧毁自己主导的秩序。

1978年,当国内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生捡起课本时。位于大洋彼岸的青年程序员拉里·埃里森,已经参与了美国中情局Oracle数据库的开发。中情局原本想找IBM开发,但是IBM没有对应的商业化产品,埃里森因此接下了这笔大单。

商业数据库的诞生,打开了信息管理产业的大门。仅仅过了6年,甲骨文的版图就扩展到了整个欧洲。1986年,甲骨文年收入达到5500万美元。1987年,这个数字是1.31亿,1988年,这个数字翻了一倍,直接达到了2.82亿美元。

甲骨文的壮大,实际是一套体系的壮大。甲骨文能依靠数据库业务大杀四方,但再好的数据库,也需要服务器和存储器。负责小型机业务的IBM和企业存储业务的EMC就与甲骨文结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是“IOE”架构。

高度集中的市场,总要付出代价。以甲骨文为例,购买数据库业务的某项环节,报价接近三万。想要后续的质保服务,一年报价可能达到50万。如果要买IBM的小型机,又要花上500万。EMC的存储采购又要花上400万。

中国企业就像花木兰一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但是买到的产品,却没有预期的好用。甲骨文数据库只支持单机扩充内存,增加存储,却无法利用机器集群处理巨大的流量需求。

与这两个问题相比,甲骨文对俄发起制裁,则打破了“巨头代表稳定”的最后幻想。这次制裁中,甲骨文只用了3个小时,就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屏蔽”了一个国家的客户。这种迅猛的表态不但十分激进,更传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为了表明政治立场,一家庞大的IT企业可以抛弃自己的客户。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向客户宣战。

“IOE”架构成型的根本,在于巨头利用体量“举起”了客户。但是从甲骨文暂停俄罗斯业务开始,巨头的姿态已经从“举起”客户变成“压迫”客户。“IOE”架构的崩塌,也只是时间问题。

去IOE,10年前就准备好了

10年前,中国技术人就已经开始了“去IOE”的历史工程。

首先这来自市场的驱动,中国具备世界上最活跃的数字经济。2009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超过了甲骨文能够支撑的极限。其次,中国核心软件技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有了长远的进步,为自研下一代的云数据库技术提供了基础。

这一年,阿里巴巴提出了“去IOE”的概念。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定下了一个激进的目标:在核心系统中,不再使用IBM的小型机、甲骨文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以这三家公司的首字母为序,“去IOE”的大旗在中国举起。

同年,阿里云成立。在后来媒体的报道中,把这两件事总结为“以阿里云去IOE”。

从0到1的研发过程充满艰辛,阿里云当时遭遇到诸多质疑。几乎所有技术公司都认为“还太早”、“只是旧瓶装新酒”。但当时的研发团队认为,从战略上看,这是科技竞争力的关卡,必须攻克。

公司管理层的支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我们失败了,至少我们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如果有一天势必会跟谷歌、甲骨文直接竞争,那手里不能是拿来主义的棒子,必须是自己做出来的火箭。”

2009年举起“去IOE”大旗,但胜利直到2013年才出现苗头,这一年阿里巴巴最后一台小型机下线,技术人们在机房相拥而泣。同年7月,甲骨文数据库下线。至此,“去IOE”才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功。

这两个事件就像一枚重磅炸弹,为中国自研数据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阿里在自身完成了历史性的技术变革,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样本。如此复杂的交易系统都能脱离甲骨文,其他行业还不行吗?

IDC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规模6.7亿美元,阿里占比达到44.7%,当初叱咤风云的甲骨文,则仅占3.6%。中国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数据生态。

从科技巨头断供俄罗斯,再议“去IOE”往事

数字中国,不需要西方“神谕”

颇为有趣的是,作为一家IT巨头,甲骨文的英文原名是Oracle,中文翻译为“神谕”。

西方语境中,是神对人民问题的答案,是神确定的世界规则。这种具有引导性的含义随着社会文化的演变,变成了“智慧的源泉”和“信息的分析”。具有神谕代号的个人和集体,往往是信息资源的集成者和加工者,这也符合甲骨文作为企业的定位。

不过随着外部矛盾的不断激化,甲骨文的定位似乎出现了问题。通过垄断数据库技术,这家企业掌握了各国的信息、金融和安全中枢,用商业竞争的外壳,掩盖了基础设施的属性。它从一个中立的信息处理者,变成了依托信息做决定的裁决人。更加简单地说,这家公司体现了一种商业之外的意志。

跳出商业和技术的讨论,甲骨文在社交媒体上的积极响应。将欧美社会近5年来流行的“取消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取消文化”的核心在于,如果一个人的言语或者行为“令人反感”,他的工作事业会整个社会排挤施压。甲骨文对俄罗斯“暂停服务”,就是这种社会氛围的产物。

“取消文化”的危险之处在于,一家企业从合规合约的商业机构,变成了政治观点和集体意志的发声筒。商业贸易被迫服从一部分人的诉求,全然不顾交易伙伴原有的合同和规则。一个国家不服从甲骨文,甲骨文就让他们消失,让IT行业的商业互信岌岌可危。这样的环境中,各个国家必须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技术架构,保障最基础的技术安全。

中国的信息产业,不需要神谕去指挥。去“IOE”化的目的,也不是杀死“IOE”,而是保障行业的开源文化和开放氛围。面对西方企业“意志主导”的商业往来,中国企业专心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是为行业建立新秩序,也是在守护行业为数不多的多样化声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62363.html

(0)
上一篇 2024-12-14 11:15
下一篇 2024-12-14 11: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