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生活中有的人无法走出困境,有的人却总能应对各种挑战,找到出路。
人与人之间为何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其实成功的人并非生来就有智慧,而是他们对人性深刻洞察,并从中吸取教训。
对于人性的思考,鲁迅早在百年前就在《呐喊》提出了他的认识。
一个人能够觉醒和成长,恰在于他能够穿透人性的真相,看清自己,并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答案。
01
沉迷于幻想,便无法看清现实
《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农民,他无名无姓无籍贯,处于社会最底层。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给人家做短工,因此,他常常受人轻视。
他不承认被人看低的现实,他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有一次阿Q被赵老太爷打了,他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心里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活了,儿子打老子。”
面对困难,他在精神上安慰自己,并幻想成一种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凡是最善于欺骗自己的人总是生活得最快活。”人们在困境面前习惯性逃避,是为了获得暂时的安慰与快乐。
一个人想要成长必然要承受代价,如果选择逃避,注定无法走出困境。
《白光》中的陈士成连续考了十六次科举都未考中,他想起祖母曾说祖上埋葬了无数银子。
于是他决定到白光所在处寻找银子,失了魂疯狂寻找,最后不慎落入闪着白光的湖里淹死了。
一个人一旦沉迷于幻想,就无法看清脚下的路,做出错误的举动。
生活中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宏大的理想和目标,却迟迟不付诸行动,不愿作出改变。
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会使自己处于被动之中,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动力。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做一个行动者,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
02
不敢打破旧的生活模式,就不会成长
《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是一个落后的旧知识分子。
他原本对于不公正现象会愤愤不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变得麻木。比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他觉得这样不对,但他转念又想这少年有了儿孙也会摆出这架势,于是就袖手旁观了。
面对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方玄绰选择了妥协。做事不认真的他逐渐形成了“差不多”的口头禅,便就此得过且过。
接受新式教育的方玄绰,并没有剔除旧思想。
如果一个人内心封闭而因循守旧,不接纳新的知识和观点,不认真反省思考,就不会有所成长。
孔乙己是一个保守而可悲的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在与人交流时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深受旧式教育的影响,习惯使用旧的语言,却不能随着生活的进步让思想一同进步。
鲁迅曾言:“从来如此,便对吗?”
一味地用旧的思维去思考,只会故步自封而无法进步。
一个人为什么难以改变现状,因为他在用旧的方法和思维去解决问题,所以无论做任何事都无法进步。
《易经》说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现如今,唯有改变落后的认知,勇于打破旧的生活模式,才能看到崭新的自己。
03
思想家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每个人都有弱点,都无法免于被人性所束缚。
但真正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外物,而在于我们自己。一个无法摆脱自己思维枷锁的人,注定活在被奴役的痛苦里。
真正的成长是找出自己的弱点,并勇敢作出改变。
当你学会突破自身的局限,会发现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若木,喜爱阅读,感悟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16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