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语摘录汇集

道语摘录汇集道语摘录汇集来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2836471/人世光阴去得太快,纵使活到百年,不过浮云过眼。百年之中,截尾去头,便有天大富贵,又能享得几时?有才人才大如山,过不得百岁光阴,与草木同腐。有财人财源如海,更不消六七十年,只等精神一退,有钱没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道语摘录汇集

道语摘录汇集

来源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2836471/ 

 

人世光阴去得太快,纵使活到百年,不过浮云过眼。百年之中,截尾去头,便有天大富贵,又能享得几时?有才人才大如山,过不得百岁光阴,与草木同腐。有财人财源如海,更不消六七十年,只等精神一退,有钱没本领去使用。何况世事无常,财多或竟召祸,可见是件最不中用、靠不住的东西。凡人偏都勘不透,把人生有限的岁月,尽放在声色名利之中。一旦无常猝至,万事皆休。平时斤斤以争,逐逐而致者,究竟可能带得一些回去不曾?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生人物,何故使之一个个沉溺于世情欲海之中。看他们晨兴夜寐,孳孳名利,他们自己定觉得做人是应该如此的,这才是人生正当的方法咧。但从世外人看来,与枝头鸣鸟的奔波觅食,有甚么分别。一旦大限临头,命在俄顷,生时辛苦机谋、智取力夺所得的功名利禄,可能带得一丝儿到阴间受用?又如此辈飞鸟之才过春夏,又届秋冬,碌碌庸庸,无休无歇,转眼儿老死林巢,或为顽童所害,或伤弋人之手。所有生前飞驰奔骛,种种勤劳所得的结果,又是怎样?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人生世上,无论如何富贵,怎样光荣,总之都如过眼的烟云,一转眼儿,什么都没有了。同时因得了仙师的指点,道友的规劝,始知世上真有仙人。而仙人又确乎都是凡人修炼而成的。既然如此,我就大澈大悟,觉得霎时风光,万万不抵无穷福命。若因短时的荣利,失却永久的幸福,未免犯不上算。因此决心抛弃一切,遵从师命,愿吃一世苦楚,务要求得神仙大道。大道得成,神仙可致,那是最好的了。万一中途遭逢危险,竟致身死他乡,或葬身于兽类之腹,总之不过是一个死字。同是一死,富贵至王侯卿相,贫贱至舆台走卒,又有什么分别呢?再换句话说,寿终正寝,与葬身兽腹,也是一样的。长瞑不视,自世俗之见或者看得寿长寿短,好似十分重大的一件事情,自天地同寿万劫不磨的神仙看来,活到百年,与死于襁褓,还不同是这么一回事儿?并无十分长短之别么。贫道自从看透了这层关系,不但对于向日希望的富贵视同浮云之过眼,就是寿限的长短,死状的吉凶,也都全不放在心上。总之,一意专心,向着大道的路上走。走得通与走不通,横竖都属命中注定,非人力可能挽回,那又何必介于怀抱呢?所以姑娘才问我有无神仙,和凡人究竟能否成仙?这两句话,不但我敢断定世上必有神仙,而且必是凡人修成。更谈得切实一些,就算无有神仙,未必可待,凡人能否修仙,未必确有把握,而我的心中,却完全不管这些。更不但不管,简直连想都不去想它就是了。再则,也不必专是我一人如此。贫道愚见,以为凡是修仙之人,都要有此种坚决的意志,和宏伟的毅力,才真有成仙之望。若是今天出家,明儿就想得道;道还未得,马上又想到成仙之后,如何如何快活,恨不得立刻就能腾云驾雾,飞去飞来,长生不老,万劫长存。那等意态,与俗人指望升官发财,又有何等分别?这等人,便请他不必自讨苦吃,横竖是无所成就的,何必白受一番艰危辛苦咧。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罗马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 
“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人生上寿不过百年,夫妻好合最浓情时不过一二十年,怎如跳出情网,归入仙班,夫妻长生,万年常晤,何等不美?你们全是聪明人,这些理由还有个看不透么?不忘骨肉,不弃伦常,乃是做人的道理。从前祖师拔宅飞升,是为什么?就是我本人,于得道之后,也曾奉祖师法旨,度脱父母,这又是为什么?总而言之,还不是一个情字。可见情之一字,不但凡人不能打破,仙人更不能打破。本来神仙最无情,也最有情。唯其有情,所以不能不以无情为根本。正唯如此,乃愈见其用情之苦,与情之深。唯至情之人,为能忘情,正唯今日之忘情,才有来日之真情。不过仙人之情,要先从无情中修成可以用情的机缘。唯其先时无情,乃能显他真情于日后。若也如凡人这样,一天到晚不离,夫妻父子时时厮守,刻刻相亲,那还有什么时间和心力,来作他修道工夫呢?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出家人呼牛呼马,一由人便,本来用不着什么名字的,施主爱叫我什么,我就是什么。横竖无缘难会,有缘终于离不开的。至于住的地方,更没一定,若有定处,倒和施主们一般,在家纳福就是了,何必早东暮西,奔波来去呢。 
神仙岂有一定住处,也不像凡人置产一般,用不着多大地方。总而言之,洞天福地,完全在你心田。你的心越真,去仙境越近。心愈伪,离仙乡也愈远。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马丹阳真人忆王重阳祖师 

世上只有修道之人成功最大,人品亦最高,但亦惟其如此,而责任之重、处事之难,亦比无论哪一种人来得厉害。出身太卑,前程太大,这是非常难得之事,大凡事之非分而得者,必多意外的磨折,磨折越深,成功越大,亦更见成功可贵。若是随随便便读得几句道书,炼得几年坐功,就能成仙了道,世上众生,只怕人人都要去学仙人了,人人都能轻易成仙!仙与人,又有何殊?既不见仙之可贵,而仙之为仙,也真个没甚高明,我辈又何用如此苦修勤炼呢?大凡反常者,不败亡,必大贵。即使人事牵缠,稍稍挫折,总都是命宫所遭,切勿灰心短气,自弃前功。要知修道时的磨折,都非真正的苦难,乃是修道人应历的途径,必有的阶段。横竖经难愈多,将来的成功亦越大。身份愈高,修持越苦,将来的造就也越高越大。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无论人生所不能受的磨难艰苦,弟子愿意去捱。捱得过,是师尊玉成之德,也是弟子非分之荣。捱不过,也只好自怨命苦,枉费了万载修持,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弟子决不敢稍有怨悔之心。弟子愚拙心肠,但知顺天敬师,安分修道,其他都非所问,望师尊怜而教之。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修四禅八定即将超越欲界,获得色界第一禅的时候,所有属于欲界的烦恼都会齐心合力地百般加以阻挠。因为因果是不虚的,如果不还报就离开欲界,欲界的因果就没有机会成熟了,就像一个人离开某地之前,必须要还清债务一样,那个时候,所有没有清净的罪业统统会出来阻碍,一定要让他受到报应。同样,在超越色界、无色界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第三种,在即将证悟阿罗汉果位,超越三界六道的时候,以前没有断除的细微烦恼也会前来作障。 
——慈诚罗珠堪布 

劫数所定,人力岂能挽回?妖人虽不必有定算,而上天却有一定数运。世上的暴君乱臣,世外的妖精鬼怪,都是应劫而生,劫数未终,人力所不能制;劫数既到,便不攻而自灭。恶贯虽盈,而恶运未毕,须要再过几年,等罪犯弥天之时,自有显赫报应。大凡劫数所在,休说免除不得,就要把劫数收小一点,期间缩短一些,也是断断办不到的。秦皇生性残忍,当然不作好事,然而这也不是他自己所能作得主的,老实说,他也不过是应劫而生,替劫数作个运行使者罢了。他以帝皇之尊尚且不能自主,何况其他。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你以为自己出了家,不能生育就算绝了后代吗?大凡人类所以要有子孙,为的是防自己老死之后没人传授血脉之故。要是能够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何必要什么子孙?人生所以贵能成仙了道者,便为此也。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有子无子,有子也空,无子也空,文王当年有百子之说,于今有几个姓姬的人?谁是他万代子孙?有几人与他挂扫坟台?又相传张公艺有九男二女,郭子仪七子八婿,窦燕山五桂联芳,刘元普双萼竞秀,此数人皆斯衍庆,子嗣繁盛者也,如今又有几个儿孙在那里?依然凄风冷雨,荒台古墓,愁云满天,蓬蒿遍地,岂不是有无都归于空也。孤坟垒垒,难道尽是乏嗣之人?佳城郁郁,未必定有儿孙之辈。我想人生在世数十年光景,只在须臾之间,好比石火电光随起随灭,又如梦幻泡影非实非真。大厦千间不过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无非日食三餐,空有许多美味珍肴,枉自无数绫罗绸缎,转眼之间无常来到,瞬息之内万事皆休,丢下许多荣华,不能享受,枉有无数金钱,难买生死,枉自变人一场。 
——《七真传》 

符诀一到,神祗立时前来,这不算什么稀奇。若稍定私念,或有甚不正之事,便不易招致他们。 召神遣将不是儿戏,非至紧急之时不可轻用。如遇神将来时,尤宜谦恭端肃,稍涉轻亵,天愆随之,须知我辈与神祗,同是代天行道,救世济人,他们奉召而来,并非我辈地位比他们高,乃是各行其职,各尽其功。你若轻亵视之,就不蒙天愆,下次也休想再去请动他们了。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自古以来,从无大言欺世的神仙;自来的神仙,决没矜夸法术、轻视同道者。脚踏实地是第一不容易的事,言之非艰,行之唯艰,说得出,要做得到,这叫做言行相符。儒释道之教,是一般的道理,那比什么都难,尽你说得好听,不能见于实事,那便与空言何异。空言就是不诚,不诚之人,仙家所忌,更何学道可言呢?我教宗旨在利世不在自利,在真实不尚夸言。四海五湖,哪处没有能人。我辈修道未久,本领有限,安敢轻量天下之士?就是我们祖师身为道教之主,是上中下三界神仙领袖,却还不肯说句满话呢,何况你我毫末道行,安能藐视他人,口出狂言。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尔等初学,总怪作师父的不肯将未来之事尽情见示,安知此中大有出入,断不能信口乱谈的,同是一句话儿,有今天可说而昨天不能说的;有彼此都知道的事情,我所能言而他不能言的;甚至听言的人也有能听不能听、许听不许听的,此中都有缘份、有定数,其理甚微,而界限极严。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仙家济度众生,先要人见了长生不死之性,而后修长生不死之命,此之谓性命双修者也。 
——《唱道真言》 

若从前本无性功,单从命宫修起而炼成阳神者,此时一出则必速速收回,盖以性地未明,尘情未断,一见可欲必喜欢,一见可惧必心怖,七情六欲无不可以动其心,不速收回,吾恐一念之差,遂为魔魅夺其魂魄而不复返,即使不遭其害,须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马腹牛胎,转生人世,亦未可知。不知者以为此人阳神已出,仙阶必登,岂知因念而生,被魔而劫,其为害非浅鲜也!夫人功修臻此境界,不知受了几多风霜、几多磨炼而始得身外有身,只因未能炼虚,不免为患,岂不可惜。
——黄元吉真人《道门语要》 

至若山精水怪,亦能走雾飞空,而究之心性未完,多流于机械一边,终不免于天诛。此等即庄子所谓“下神乘精”者。以不净不洁之神,凝于后天精窍之中,久久炼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总是一个污浊鬼,即云长生,亦只守尸鬼耳,断无灵通变化,且无仁义道德,虽有奇技异能,只是一精伶鬼而已。 
若修性徒炼气质之性,炼命只炼血肉之命,莫说不能成丹,即能成丹,亦是幻丹,堕于狐狸之窟、蛇鼠之群,及其究也,不免天神恼怒,雷霆诛殛,永不得为人身,岂不可哀也哉。 
——黄元吉真人《乐育堂语录》 

丹之一字,其理甚微,须得真师真诀。既遇真师,又授真诀,亦须自己死心蹋地,杜绝尘缘,以明心见性为第一乘工夫,以坎离水火为第二乘事业,以分身炼形为第三乘究竟,至其飞升,必得三千功八百行圆满之后,方有指望,非浅躁之辈所能侥幸于万一也。是故修真之士预当培养灵元,扶植善本,言不轻发,目不邪视,耳不乱听,事不妄为,凝道于身,自问可以对真而无愧,然后安炉置鼎,引铅炼汞,则天神相之,魔不敢侵,九代祖翁,咸超仙界。今人往往以粗鄙陋劣之躯,希图登仙入圣之事,试问玉殿真官,岂同人间富贵,可以智取而力求者?是故人患不能修道,何患不能成仙?孔子曰: ” 道不远人。 ” 
——《唱道真言》 

夫以性本虚也,无天地灵阳之实者以配合之,犹人世独收得有五谷粮种,不置之于粪土之中,受天地风雨、日月寒暑、阳阴之变化,虽有真种,而不能自生自长于仓廪中。所以人欲长生不老,以成百千万亿化身,必如五谷之美得种于地,而后母生子,子生孙,生生不已,化化无穷也。要之,性本无物事,非实非虚,至于言虚言实,皆是后起尘垢,不关性分上事。盖以气质之性皆由物欲为之拘滞而夹杂,所以纷纷不一,难以名状。若言真性,则空而已。孟子云:“夫道一而已”,二之则不是。若果了性,莫说修之一字著不得,即悟之一字亦讲不得,盖以性本无迷悟也。 
生等既明心见性,须求向上之事,才能使此凡躯化为真躯,使此有限之身化为无穷之身。此非别有工夫也,即古人谓“以性立命,以命了性”是矣。《悟真》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此即吾师指示玄关妙窍,一阳一阴之道,是药王也,即真种也。 
——黄元吉真人《乐育堂语录》 

末学者流于静中之养,亦尝洞见本原浑沦无际,每于持身接物之时,不免打成两橛,不能合动静而一致,良由未明性中之度量实有包罗宇宙而无有出吾性分之外者,若不于此而悟彻了明,鲜有能至于道也。此千圣的的心传,为学人第一要著。 
——黄元吉真人《乐育堂语录》 

五祖要把衣钵传给六祖,就在半夜把所有的窗户堵上,用袈裟盖住给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这次六祖恍然大悟:万法万物不离自性!当即作了个偈子:“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何期”就是没想到的意思。 他悟到了什么?他悟到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佛和佛国土,包括所有的众生和他自己,包括能想像到的和想像不到的,一切都是由自性化现出来的。 
为什么要把众生度尽?因为众生都是自己的无明妄作幻化成的自作像,从某些意义讲,就是自己。为什么要把他们度尽,说白了,你在自己度自己。(自性众生誓愿度) 
——回家人老师 

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自性化现,皆自作相,故不思议,一念觉处阿弥陀佛。 
天堂地狱皆自性化现,山河大地本同一含生,本来空寂湛然,如如圆融,只因自己的无明而妄见六道轮转,涅槃罪福,实乃众生即佛,众生界即佛界。 
——回家人老师 

诸菩萨所以不能住心降心者,由于度生念切,多作痴想,发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舍己为人,思以藐然之我,置四生十类之中,人人普度,物物曲成,佛有三不能,尧舜其犹病诸。是故我佛立教,于众生无边誓愿度已,即收归自己分中云:自性众生誓愿度。盖以大地之众生,即自性之众生也。著相菩萨分而二之,实相菩萨合而一之。我能度自性之众生,则自性涅槃,无欠无剩,众生涅槃,亦复如是。此即儒教所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也。梵语涅槃,此云寂灭,寂是不动,灭是无生,能以寂灭而度众生,则六合一家,八荒一闼,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为一。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不出自性众生之中,无有众生而不灭度者,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识得自性众生,菩萨痴念,一期降伏矣。到此一句说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本空,无所则圣,有所则凡,菩萨者以智度人之名也。舍己从人,顾子失母,非大菩萨矣。故四句偈为金刚般若宗旨。 
——《金刚直指》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大乘经上常讲的清净法身就是指这个事实。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我们要问,西方极乐世界从哪来的?也是自性变现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佛如来,从哪来的?还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全是自性生的。阿弥陀佛是自性生的,你、我、他都是自性生的。所以,我们什么关系?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本体。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大师所讲的自性,就是贤首国师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所生的,自性所现的万法怎麼不是自己?明心见性,见什么?见到一切众生都是自己,你明心见性了。就像一棵树,你见到根,之后知道整棵树是一体,这叫见性。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然后你智慧开了,决定不可能去伤害一个人,造作极重罪业堕阿鼻地狱的众生,你都会爱护他,你决不会计较他的过失。为什么?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意思深,后面会讲到。什么是法性?什么是阿赖耶?变成现象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法性,法性是我们的本性。 
——净空老法师 

什么叫法身呢?从理论上讲,就是你和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房屋、猪马牛羊人等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你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你。从功夫上讲,你一打坐,你这个个体就扩散弥漫。有的人是瞬间“唰”地融化开,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如果这个宇宙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他的磁场就覆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众生吃喝拉撒都在他的法身磁场上,万事万物被破坏就是他的法身被破坏。 
——万行上师 

宇宙万有,皆是吾真。 
——太乙金光真言 

末学者流于静中之养,亦尝洞见本原浑沦无际,每于持身接物之时,不免打成两橛,不能合动静而一致,良由未明性中之度量实有包罗宇宙而无有出吾性分之外者,若不于此而悟彻了明,鲜有能至于道也。此千圣的的心传,为学人第一要著。 
——黄元吉真人 

小孩子家要恁地活泼才好,我们道家考究个没有机心,像他现在的时候正是全没机心的当儿,这在他们儒家就叫‘赤子之心’,无为就是没机心,机心一生,变作便多,安能无为而治呢?所以修仙了道也贵从小出家,通窍达玄,比成年之人容易得多。从来只有保存赤子之心以求神仙之道,反是成人之后智识既富,外物的诱惑也日盛一日,倒成了证道的第一障碍,所以我就望你永远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心肠,即使成人以后也不能变去这赤子之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何谓本色?本色者平常、本分。何谓风流?风流者如风在空中自由流动;表示豪放、潇洒、洒脱、自然。你看!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洒脱自然;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真乃是本地风光。这两句话不就是禅、不就是道吗? 
——南怀瑾先生《习禅录影》 

修真第一法诀:懒散终生无救,勤快随处登真。 
自然是极致的铁律,修道是自入大川逆流。 
每天要问自己的一句话:今天你自然了吗? 
每事要问自己的一句话:此事你自然了吗? 
无事要问自己的一句话:此刻你自然了吗?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意和行为。 
大修行就是全方位地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行。 
修行人直截了当自然化自己的行为,俗人常会不自然地了却一生。 
多言数穷,是说的先天大限。修道人少说一句,光明大增。 
修道人好为人师并喜指点江山,是金木不交之象,当需反求其诸身。 
修真忌讳死气沉沉,入定妙在活泼清净,采炼重在真意周全,沐浴必要自然安泰。 
凡说性功成就,命功自然大成,此全然不得真传者之邪说。(性理可以自悟,命功全赖师传) 
凡说命功成就,性功自可悟透,也是不得真传者的痴妄。 
凡执有为法不能成就者,可告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有为法。 
能出家学道是三世积德,可在家修真须百代善缘。 
学道之途最狭窄,修行全凭率真性。大漠之中孤独身,生死全在慧信中。 
只管耕耘不论收获是正途。反之,欲知强求结果者,往往所得不妙不美,终生蹉跎。 
——张高澄道长 

要记得:不要审判。你指责的将指责你,你批判的,有一天,你也会成为那样。你用什么量器量人,将来也必被这量器所量。 
任何人以其宇宙模式而言,所做的都没有不适当的事。每人各行其是,不需批判,那才是座右铭。不要急于审判祂人。宁可避免审判。因为别人今日的错,可能是你昨日的对,别人今日做错的事,可能是你昨日未经改正的行为,别人今日有害的、伤人的、不可原谅的和自私的选择与决定,正是你曾做过多次的。 
当别人在审判你时,你才会真正深刻了解这事,因为再也没有比审判更伤人的事了。如果那些审判你的人是错的,这审判就很伤人:然而,如果他们是对的话,那就更伤了。因为这时他人的审判深深地切入了你的痛处,撕裂了你灵魂的外衣。你只要有过一次这样的经验,你就知道审判永远都不会是爱的产物。 
不要批判别人走的业力之路,就算是对你自己也不应下判断,你并不知道那个灵魂想做些什么。你并不了解他的生命议程。你对他的意图并不清楚。所有的生命都是出自选择。去干涉选择或质疑它都是不适当的。去谴责它更不应该。去观察,去协助他寻找并做出一个更高的选择,注意别人的选择,却不要去批判。从来没有任何神圣的事物可经由否定而达成。 
——《与神对话》 

如果有人只是浪费生命,游手好闲,到处拿“救济金”,用什么方式阻止他们呢? 
首先,生命是不是浪费,不是由你们来审判的。一个人一辈子一事不做,只在那里寻思诗句七十年,最后写出一首十四行诗,而为千万人开启了领会与洞察之门,那是浪费生命吗?一个人终生扯谎、欺骗、耍诡计、伤人害物、操纵人,但有一天因此记起了他真正本性中的某种东西——比如,他花了一生时间所想要记起的东西,因而在最后进化到更高一个层次,这样的生命是“浪费”吗? 
别人的灵魂旅程不是由你们来审判的。你们该决定的是你是谁,而非别人是谁或未能是谁。不要批判别人走的业力之路。别嫉妒成功,也别可怜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判断里,谁是成功,谁又是失败。当你做任何事时,都应避免帖标签和判断,因为你不知道别人要通过什么样的生命和经历来获得觉醒。所以,回答是:不用。但这并不意谓你该忽略别人求援的呼声,或忽略改善某些环境或状况的驱策。 
——《与神对话》 

你们谁也不屈服,而这才是高度演化的生命想要教你们明白的事。 
灵魂永远都会背叛加在它身上的任何局限,人类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革命,都是因此点燃。 
你们是爱,爱是没有限制的、永恒的、自由的,因此,这就是你们,是你们的天性,你们天生是不受限制、永恒及自由的。社会的、道德的、宗教的、哲学的、经济的或政治的人为结构,凡是违背或压抑你们天性的,都对你们的本我造成侵害,因此你们就会起而反抗。 
——《与神对话》 

恐惧和罪恶感是你唯一的敌人,爱与觉察则是你真正的朋友。你不能把两者混淆,因为一个会杀害你,另一个则能给与你生命。恐惧会造成强烈的能量波动,把你怕的吸引过来——“你什么都不必恐惧,除了恐惧本身”。你不可能因罪恶感而成长,只会因而枯萎和死亡。没有羞耻也没有罪恶这种东西。因为罪恶与羞耻感是外加的。只要你的意念不使之邪恶,就没有任何东西是邪恶的。生物从来就不会认为它自己或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是羞耻或罪恶的——直到它自己之外的某人给它贴上这样的标签。就以一个社会而言,凡是你们觉得尴尬的,永远都被禁止;凡是被压抑的,永远都会失调;而凡是内心明明觉得不该羞愧的事,却必须羞愧的,永远都会引发暴力以为柢抗。 
——《与神对话》 

自由的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如何听。 
自由的说出你所感和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 
自由的感觉你所感,来代替“应该”感到的。 
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 
自由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选择安全妥当,而不敢兴风作浪摇晃一下自己的船。 
——Virginia Satir,美国精神医学会榜首推荐的心理治疗师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先生 

选择你能是的最好的你——而不去谴责你没选择的部分。 
因为你们习惯于很快地下判断,称一件事为“错误”或“坏的”或“不足”,而非祝福你那未曾选择的东西。你们还不只去谴责——事实上你们试图去伤害你们未曾选择的东西。你试图去毁灭它。如果有你不赞同的人、事、物,你便攻击它。如果有与你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你便说它是错的。如果有与你的思维矛盾的想法,你便耻笑它。如果有与你不同的想法,你便排斥它。你只创造了半个宇宙,而当你轻率的排斥了另一半的宇宙时,你甚至无法了解你这一半。 
如果由于你在内心找到了真理,有人就问你关于你的生活方式,你一定要说,你的并不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而只不过是另一种方式。如果这使得世界对你而言更清明,很好。如果它让你能更密切地与你自己最深的真理接触,很棒。但要小心,别将这变成了你的新“圣典”,因为那样的话,你不过是以一套信念取代另一套而已。没有圣典,没有标准,也没有任何指导原则,不要去追寻信念,要录求你所知的某种觉知。 
要把“更好”结束掉。没有最优秀的种族。没有最伟大的国家。没有唯一真正的宗教。没有天生完美的哲学。没有永远对的政党,道德上卓越的经济体系,或到天堂的唯一道路。比你的记忆中抹去这些想法。由你的经验上消除它们。从你们的文化中根除它们。因为这些分割与分离的思维。但愿我们将看见宗教领袖、政治人物、教育家和每一种类的社会学家,都接受邀请,而宣告:“我们的并非一个更好的方式,我们的只是另一种方式。” 
——《与神对话》 

天上神仙原最喜交结朋友,同游同宿,此倡彼和,杯酒往来,诗歌赠答,与人一般无二。只缘世上少个与他志同道合的,他只得兀兀地住在天上,或隐山林,不肯出来。你若是真能做虚心实腹,与他志同道合,两心相印,话必投机,他必然飞跑至你家里,与你做个莫逆之友,非惟你不舍他,他亦不能舍你,保你丹成行满,携手同登,何乐如之。是故求仙不必外求,总在自己心上校勘。 
——《唱道真言》 

我经常提醒出家人,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与营养,因为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修道与证道的,这是一个事实。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不能去掉身体的障碍,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真的静态,是身心彻底宁静下来,没有思想,但不是睡眠。身体绝对健康,才达得到这种程度。当你想静下来却觉得思想很乱,你可能已经进入病态的状况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身体如果非常差,五脏六腑里面的功能很紊乱,临命终时,头脑都不能清醒,迷迷糊糊的,怎么可能往生?我平常骂人搞气脉,是因为你们执著气脉就是道,所以我才骂你们不对。可是有些人根本不懂气脉,却骂气脉不是道,那我就会强调气脉是道。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若气脉未通,虽有时可见自性光明一面,但如禅宗所谓孤光偶露,石火电光,只这样发一下而已,不能得正定,不能得正觉,不能证果。真正气脉通了以后,那就心能转物了,不到这个程度不行的。 
——南怀瑾先生 
(中医以精、气、神为人体内三宝,生理上,精气神满会冲开气脉,医书云:“痛是不通,通则不痛”,气脉通则全身无病,身体达到绝对健康,即李时珍所言:“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也即丹经言:“气满任督自开”。这首要条件是精气神充足,而精气神从六根泄露,眼看耳听口说心虑皆泄精气神,故广成子教诲黄帝“眼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太上训“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吕洞宾真人言:“道人先要学痴聋”,张紫阳真人诗云:“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故道场多禁喧。) 

佛门里面有很多修道的人,认为修行与这个臭皮囊没有关系,不注重这个身体,结果修行几年以后,身体就垮掉了,转到最后又重新来修身体,那就不是真正在修心了。如果刚开始修道的时候没有忽略身体的话,也就不存在把身体搞垮了以后,又重新回过头来修身体。 
——南怀瑾先生 

气满任督自开。 
——《心气秘旨诀中诀》 

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李时珍 

学佛成就了一定有化身的,搞小神通的谈都不用谈,只看能不能拿出化身来。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依禅定为基础,才能够成就。如果降伏不了身体,心常被身转,根本不能降伏其心。道家修持讲百日筑基,一百天的基础要打稳,但是多数人都办不到。百日筑基是很困难的,学佛的人,能入定一百分钟都了不起了,不要说一百天,如果这个基础都没有的话,所有的佛学理论都是空谈。小乘的禅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基础你不用去学禅宗。研究佛学的一天到晚喊佛法学术化,佛法如果真的学术化,以后的世界没得佛法,有些人学问很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很严重的增上慢,自己没有打坐也没有用功,学禅学呀,学禅学有屁用。 
——南怀瑾先生 

丹者何也?人中之太极也。一身可分为万身,万身仍合为一身,犹太极之一而万、万而一也。阴阳者,太极之用也。天地之外,天地之内,犹太极包涵贯注者也。太极毁则天地毁矣,然天地毁,太极终不毁也。何也?虚而灵也,虚则无物,灵则长存,何毁之有?故结丹者,还太极之体则丹成矣。 
夫阳神二字,不可专在人身上偏看。生出天来,也是这个阳神。生出地来,也是这个阳神。生出日月星斗,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也都是这一个阳神。阳神何以能生得许多?曰:太极者,阳神也。阳神者,太极也。以为阳神,则不能生阳神。以为太极,则无所不生。此至理也。不然,神仙变化莫测,难道他有无穷本事?要知非神仙为之,太极为之也。 
丹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炼丹者,炼其本无之丹也。丹者虚无之体也,以有心执持,则非丹矣。是故未炼之先,我如不欲炼丹;既炼之后,我如不曾有丹;升乎清虚,游乎碧落,徜徉乎金彩玉光之中,遨游乎珠宫琼阙之下,吾如不曾见些甚麽来,视异境有如常境,视真人犹如常人,都看做是固有之物,如我平日著衣吃饭,家常使用,方是豪杰襟怀,真仙种子。孟子所云” 不动心”也。炼丹者,阴尽而阳自见,阳壮而阴自销。人身七情六欲,总是阴根。拔去这根,真阳发露。 
——《唱道真言》 

根据弟子的根性来传授法诀,没有师父的允许,不许相互打问师父所授内容,更不允许师兄弟之间互相传授。师兄弟间交流心得时,也不能轻易泄露师传法诀。这样做,一是为了弟子们专一修持所学,不动妄心,二是免得弟子们互生疑心,以为师父所传不一,对某某有偏心。师父传法前声明,法门只传当传之人,应缘之人。适合他人的法门,不一定适合你。师父给你传了适合你的法门,你显露给别的师兄弟,你不传授,他们会记恨你,你传授,有违师训。对入门的弟子,都要他们发誓,做到:“互不询问,自修所传,永不妒忌,自修自仙。”但是,不是一直不许相互传授,只有修炼到元婴成形,能自由出入宇宙与肉体,才可以相互交流师传,百无禁忌。 
——《终南修仙记》 

一位真正的老师,一位真正的授武者,从来就不应是一位真理的施舍者,他应该是一位领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而真理则必须由学生们自己来发现。 
——李小龙 

动者,静之基。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达摩禅法,动静双修。动以强体,静以安禅。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 
——《终南修仙记》 

(虚云法师曾出定后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南怀瑾先生谈过一位朋友入定后进入中阴险些投胎为猪。) 
动则生阳,不动则气血凝滞,身体阳气不足,进入迷定。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为证道,实乃阴气太重,神识已迷,不能归体而亡。有的在定中能出阴神,因阳气不足,不能化阴,故而能感阴邪外魔,堕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阴,即刻感缘投胎。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气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场。习武乃生阳健体之道,体不健,阳不生,则难入定,偶尔入定,也在迷定,人在迷定,阴气更浓,离道远矣。如此,阳气盛而阴气化,阴气得化则禅悦生,元气长,丹田火炽,万孔生春,周身阳和,如沐春风,遍体美快,无以言喻。 
——《终南修仙记》 

凡有动作,不可过努,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王重阳真人 

昼动机也,万物皆动,而我亦动之,夜静机也,万物皆静,而我亦静之。一动一静,与物消长,此天地自然之气机,生生不息之道也。世人每多俾昼作夜,以夜继日,是违天地自然之气机,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绝乎化育之能矣。故昼而兴,夜而宁,固而精,养而神,与物无竞,寡欲清心,能知静摄,可冀长生。 
——吕洞宾真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泄精一事,不必夫妻交媾,即此一念之动,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 
——黄元吉真人《乐育堂讲记》 

目无所见,则神不从眼漏; 
耳无所闻,则精不从耳漏; 
口无所言,则气不从口漏; 
心无所知,则血不从心漏;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慎内闭外,多知为败。 

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是为五气朝元。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是三化聚顶。 
——普惠真人 

一、目无广瞻,乱诸华色,亡睛失明,光不明彻。   
二、耳无乱听,混於五音,伤神败正,恶声啼吟。   
三、鼻无广嗅,杂气臭腥,易有混浊,形不澄正。   
四、口无贪味,脂薰之属,浊注五神,脏腑渍溃。   
五、手无犯恶,不窃人物,贪利入己,祸不自觉。   
六、心无爱欲,摇动五神,伤精丧气,体发迷荒。 
——灵宝初盟闭塞六情戒 

道家炼精化气,要洁净脏腑,真气清纯,远声色,薄滋味,才返先天。荤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气浊,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气,皆后天浑垢,不堪采用。其二多食则生痰动火,蒙蔽清窍,使人好生贪欲之心,争斗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远之。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饮食要调合得中,饥则加餐,食可则止。此节即饮食之道,后世修真,不可不知也。 
——许天阳道长 

心者神之舍,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无为界。故入手功夫,总以清心为第一。 
—— 普惠真人 

道人先要学痴聋。 
——吕洞宾真人 

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 
——张紫阳真人 

禅道二宗尝令人参“父母未生前”,父母未生前,并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以修士要逆修先天大道,只有关闭六根,无视无听无思虑。一切视听思虑皆为元神退位,识神当家,俱是六根妄想,故赖阅闻思虑理论,不会得道。这就是为何道家祖师教人罢黜聪明,寡言勿辩:“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先找来一面镜子,让镜子照住一些物体,是人、是物、是风景,也可以是室内或街道,但你问问镜子,它照定这些景象,知不知道那些都是什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镜子不是人,它没有知觉,它虽然照出了那些物体,但却从来不去不分辨那些是什么物体。那么好了,这镜子好比你的眼睛,看见了东西,却不管他们是什么。这叫做了照,也就是视无所视。 
明白了这个道理和方法,然后将自己的眼睛垂帘微闭,用余光看定眼前,不管什么景物都在你的视觉范围之内,但你学镜子那样,不去分辨物体都是什么,就这样在那里发呆,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的延长时间,不管是行走坐卧,多做这个,日久自有妙处。 
——许天阳道长 

人身元神出入目中,五脏精华亦聚于目,故阴符经曰∶机在目。道德经曰∶不见可欲而心不乱。是以内养之法,常要两目垂帘,返观内照,降心火于丹田,使神气相抱,故太玄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 
——《古今医统大全》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毋劳尔形,毋摇尔精,毋使尔思,毋虑营营。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 
——《古今医统大全》 

久视伤心损血,久坐伤脾损肉,久立伤肾损骨,久卧伤肺损气,久行伤肝损筋。 
坐处不可太明,太明则伤魂,不可太暗,太暗则伤魄。 
——《古今医统大全》 

心牵于事,火动其中,必摇其精。 
——《古今医统大全》 

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何由得气不散?身无为。何由得神不昧?心无事。道者行往坐卧,不可须臾不在道。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宁神于太虚,坐则调息于绵绵,卧则沉神于幽谷。久久无有间断,终日如愚。 
——马丹阳真人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 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王重阳真人 

不论童真破体,不论老少贤愚,不论富贵贫贱,只要有功有德,自成上圣高真。 
——黄元吉真人 
昔年吾师教谕言修行一道,全要广积阴功,不专靠宁神炼气。 
——普惠真人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就是因为福报不够。在二种资粮中,福德资粮尤为重要。 
——索达吉堪布 
你的福报没有积累够而想开智慧的话,门儿都没有。你布施不够,福报不够,你持戒是持不住的。世人学道者多,悟道者少,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并非完全是根器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缺少福报有关。 
——智空法师 
《金刚经》只讲两件事:一个讲般若,一件讲功德。为什么?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功德不成就,智慧是不会成就的。福德没有具备,一上来就想悟道,就是做生意也没那么便宜的事。上师传法给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备的话,上师也是犯戒的。你有那个资格一定传你,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个功德就免谈了。为什么自己智慧会钝根,闇钝?福报不够,福德不足。智力、信根不够,福报不够,听闻佛所说的最深秘密行,他反而心里怀疑。不修福德怎么会得定?福德真修圆满了,你不打坐也会得定的。福德功德圆满的话,障碍就少,不然处处障碍。所以真正修道,佛家道家都一样,到了这一步工夫,你才看出来功德、善根、福报之重要。有善根、福报的话,是一路顺利成就。功德是真的,决不是骗人,我们大家读道书,所谓仙佛之道叫你修功德行善,这一部分都是马马虎虎看过去了。就算是工夫做到的话,功德不够善行不够,莫名其妙地就会把你破坏掉,破坏的境界多得很。如果你积极修满一切功德,不一定打坐也会到达,非常奇妙,绝对绝对不是骗人的。世上好多人学佛学道,这里求工夫那里求口诀,这里修一个法那里修个法,以为悟了,得道了。如果功德不圆满,就算你那个道堆到蛋糕那么高,马上也就化掉,没有用。这个是绝对的定律,在这里我顺便讲到。我再三地说,善行到了,功德到了,你坐得好不好没有关系,你真做了功德,你把腿盘起来试试看,它立刻就到达某一个境界了。 
——南怀瑾先生 
福德是人的健康,福报是人的资粮。也可以说,福德是生命的命数,福报是人的资粮。你富有多少,就等于你的资粮有多少。 
——仁焕法师 
智慧没有打开,你可以修福,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福和慧之间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修福的时候,你的目标就是为了修行的,所以在修福的过程当中就会开智慧。 
——传喜法师 
有福报才会开智慧,否则,翻开佛经也看不懂。看懂了,你还是要多为人效劳,才有人缘,才有人恭敬,才有福报。要修福德,有了福德之基,善根才会开花结果。 
——妙莲老和尚 
人不分长寿或夭折,只要福禄享尽,死期就到了。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哪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障碍。 
——能阐老和尚 
人有福报才能够开智慧,中国古谚语有所谓是“福至心灵”,你的福报到了,你的心就灵了,忽然聪明,智慧开了。 
——净空老法师 
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张紫阳真人 
凡欲修道,建功为先。是以诸天上帝、诸天高尊、诸天真人、诸天神仙,咸以功勤超圣真位, 诸天记功而为品格。积功满千,形神俱仙。功不及千,形灭神仙。功及兆民,玉清之宾。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修道之人,以谦德为第一功德。惟卑以下人,谦以自待,无躁暴急迫之性,不动凡火,方能成金丹。要必本于谦和退让,稍有自矜自强之心,小则倾丹,大则殒命。故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修道之学,皆当以柔为主,以静为要。虽曰柔懦无用,孤寂难成,而打坐之初,要必动从静出,刚自柔生,方是真正大道。慎勿自大自强,此为要诀中之要诀,否则一片刚强,虽得犹丧;如此而修,是盲修瞎炼。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 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无意,斯为天然真火。诸子勿求速效。须知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丹是比喻,非实物) 
——黄元吉真人《乐育堂讲记》 

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无心,勿忘勿助,听其自己运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烂,分寸铢两之说,大足误人。此矜夸自玄之辈,作此议论,迷乱学者,以为炼丹乃至难之事。吾尝阅丹经图籍,都说火候必有秘传,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无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点破,传之世间,命不知学者省却多少心思。 
——《唱道真言》 

所谓全真者,纯真不假之意也。人谁无真心?一转便非了。人谁无真意?一杂便亡了。 
人谁无真情?一偏便差了。初心为真,变幻即为假心;始意为真,计较即为假意。至情为真,乖戾即为假惰。所谓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所谓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 
所谓至情者,即本性之情也。心中有真意真情,情中方见真心真意,由真心发而为真意,由真意发而为真情。是情即自然景象,无时非天机之呈露,然则人可不真哉。入不真心,即无真意,无真意即无真情。 
验真道先验真情,验真情即可知心真与未真,知意真与未真,故修真之道,必以意始,意诚心亦诚,即心所发之情亦诚矣,诚斯真也。诚若不真,见之于言,则言不由衷,非真言也。见之于行,则行不率性,非真行也。修之者,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当于举念发言时,提起天良,放下人心,不许疑二其心,混杂其意,方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谓之全真也。 
——《七真传》 

但灭动心,不灭照心。万像不住观自在,对景无心即是禅。 
——《终南修仙记》 

宋斋丘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天养无象,地养无体,故天长地久。吾今则而象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地,则灵然而独存者也。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 
——白玉蟾真人《海琼问道集》 

父母的身体和心情状态,即儿女的运势状态,一个身体好、心情好的老人家,其儿孙必运势向上。以父母为儿女场根,儿女为花果,是一气同根,为人子女常孝爱尊重父母,父母健康愉快,儿孙必显达。 
张三丰祖师训:即孝是道,更有何道?孝心一纯,上达天门,孝心一挚,须臾见帝,但当孝去,莫作胡思。 

世传吕祖参黄龙禅师,有“吕祖飞剑斩黄龙”公案,传说吕祖乘云飞过武昌黄龙山,见山有紫气冲天,认为有高人隐此,降下云头,来到一寺院,正值黄龙禅师登堂讲法。见吕祖进来,说:“有人盗法。”吕祖站出,黄龙禅师问:“来者何人?”吕祖说:“云水道人”。黄龙禅师问:“云尽水干时何如?”吕祖说:“旱杀和尚”。黄龙说:“黄龙出现”。吕祖说:“飞剑斩之。” 
后人编造出吕祖“飞剑胁之,剑不能入”的故事,编造内容为:“吕祖用剑刺杀黄龙禅师,禅师神通广大,骂吕祖为拖尸鬼,吕祖宝剑没刺进去,当下跪倒拜师,求剃度出家,黄龙禅师未允,让他做佛门护法,吕祖还写感怀诗: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云云” 
其实,所谓“飞剑斩黄龙”不过是机锋应对,吕祖敬其智慧,结为方外交,两人同为唐末之人,吕祖年长黄龙诲机五十余岁。后世好事者将此事渲染,把吕祖描写成好斗之人,佛家视仙道为“外道”,大肆宣扬此事,标榜佛法,《五灯会元》、《指月录》都如此记载,实是误传,有人错把诲机禅师视为宋代黄庭坚的皈依师诲堂禅师,更是大谬。 

学生:老师,您说《道藏》里边也收录了佛家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将《心经》看成是道家的经典,这个让我很困惑,为什么佛家的经典又成了道家的经呢? 
李谨伯老先生:一般人非常乐意划圈子,你的我的,你们家的我们家的,所以很在意佛家的、道家的、基督徒的、穆斯林的等等,这可以说是全人类的通病。划圈子、分家产,这种习性与真理无关,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因为心里感觉不安全,所以才会在意外在的这些东西,给自己围起来,武装起来,然后觉得自己似乎安全一点,好过一点。真正的大佛大道是相通的,也不会把经典当财产来划分——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现象上分佛家道家,但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经典就不能通用呢?同时,《道藏》有意把《心经》列进去,那是有很深的用意的,道家的高人借用这么一部家喻户晓的佛家经典,非常好地说明了道家炼丹成仙得道的整个修行过程。这部佛家经典在道家那里,其实也成了一个很完备的系统,特别好,能够完整的说明道家金丹大道成就的理论、方法以及程序。我们想想,这部经,只有短短的260个字,却把佛家的、道家的真正核心和秘密说清楚了,还很完备,这是何等的伟大,道家为什么要囿于门户之见,不去借鉴这么好的东西呢? 
——摘自《呼吸之间》 

道家的学问不止修道这一方面,中国历史有一个奥秘之处,每逢天下变乱的时候,出来救世,所谓拨乱反正的,一定都是道家的人物。三代以来,一直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没有哪一个时代没有这种人物。等天下太平了,他们多半走老子的路线,功成身退,天之道,隐姓埋名,历史上也看不见。这一类道家的隐士人物,就是受“绝迹易,无行地难”的影响,真正做到了“无行地”。等到盛平的时候,又都是儒家人物出面。 
道家有位成仙的人,他仙逝之前写了首诗给他的弟子,最后一句是“心头热血比丹红”,我当年读了这句诗,非常佩服,这是一个得道之人应该有的心。 
——南怀瑾先生 

道念在,当下就是道人。道念不在,当下就不是道人。念不游于过去、现在、未来,住于虚静即道念。 
岂不闻过去心不可存,现在心不可有,未来心不可起。你今三心未了,一念不纯,焉能悟道?丹经云:“口开神气散,意动火工寒,念不可起,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散则火冷”。每动一念皆会泄精,故念起不可不审问:“三尺之上有神明,此念是道念否?此念见得祖师面否?能与我作得千万年的依靠否?我今思虑一切忧愁烦恼,百年后,万年后,还在否?”宋朝张虚靖天师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道人欲无事于心,须先无心于事。入道功夫底在心无事,即心经所言“心无挂碍”,否则心牵于事,火动其中,必摇其精。如黄元吉真人言:“泄精一事,不必夫妻交媾,即此一念之动,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不但练功如此,平日行住坐卧皆是这般。 

凡修行,切勿令人知。人知名至,则祸来不安。平时不可炫耀,要和光同尘,不可让人窥破尔等能异于人。万不可出圭买巧、显能示奇,此乃修真大忌。大道隐于不知不识。这不知不识工夫,又要待几分疯颠方掩得过于人,使人不知我有工夫,不识我有修行,等到大功成就之日方可现身说法。

汝等精诚团结,互帮互助,方是我玄门弟子,若彼此不服,明争暗斗,必逐出师门。 
——张三丰真人 

我既不盲从于你,也不去影响你。所以不要认定,‘这就是这’,‘那就是那’。 
欲真正了解道,一个人必须能舍弃一切形式与派别;甚至也犹需抛却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谓的道之念头。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别的,亦可适于任何派别。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抛弃尽陈腐老不灵的技巧,方可至整注与自由灵活的运用。 
道的海纳百川是以顺、谦、虚、静为基础的。这些在很多时候都可用一个字表达出来:“空”。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或与之相反的。一个人必须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碍,否则是无法进步的,必须使心灵处在空无一物的状态,甚至忘掉原先所学的技巧。让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一切自会开敞出现,移动时如流水,静止时如镜子,反映恰似回声一般。心灵的偏狭意味着心灵的冻结,一旦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李小龙 

上最三行: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 
中最三行: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 
下最三行: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 
九行备者,神仙;六行备者,寿;三行备者,增年。 
——老君想尔戒 

他自称生于北宋初年,问他宋代历史事件,他说:“都不知道。凡是学仙的,必定游历于世外,使得一切因缘断绝,一心一意精心修炼。如果对世事有所见闻,在心里就必然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然就有所爱憎。有所爱憎,那么喜怒哀乐之情必然接连交替而生,用以消减他的精气,精神耗费而形状也就衰弊了,哪里能到现今还在呢?等到大道既成以后,来往于人世间,看一切机巧变诈都像戏剧,看一切得失胜败以至于治乱兴亡,都像虚幻的水泡和影子。当时既然没有留意,又怎么能一一记得呢?就是同您相遇,这也是有前缘。但是几百年来相遇像您的,不知道有多少,大都是像浮萍随水漂泊偶而相逢,像烟云的忽而散去,过去的说笑也多半不能记忆。” 
——《阅微草堂笔记》 

欲生子好者,必先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无乖戾之习。 
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七情太过,由母及子,皆可内扰于胎儿。 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外象而内感。儿在腹中,必借母气血所养;故母热子热,母寒子寒,母惊子惊,母弱子弱,所以有胎热胎寒胎惊胎弱之证。结论诸法,总以一个静字为要。居处要静,心神要静。静可安胎养胎,育明慧之子。先天之胎教得法,虽不能全至文王之圣,但必无愚子蠢女。 
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震惊,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 
——《产孕集》 

若学人炼己不纯,邪念不息,先天清灵之宝不免化作后天浊物。若学人不辨清浊,妄加采取,所结之丹必幻丹无疑。可不慎乎!欲得清灵之宝以结金丹,全藉炼心纯熟。是以庄子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则道之所不载。 

柳华阳真人云:「最忌身之劳碌。」修道之人,「欲静其心,先静其身。」 俗人被尘世劳碌所耗。真气消散,久则命亡身死矣。 

性须澄似水,心欲静如山。 

数出入之息,一上一下,任其天然自在,其呼而出也,上不至冲动头目,其吸而入也,下不至冲于水府,一听缓缓而行。 
——黄元吉真人《乐育堂语录》 
(呼气如果头顶被冲动如蚂蚁爬动,这是呼吸太重。) 

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 
——老子 

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老子 

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 
——老子 

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 

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老子 

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 
——老子 

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 
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 
倘入至境,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老子 

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 
——老子 

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至老子灵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号三声即止。待其欲转身回去时,邻人拦住问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当然。”邻人道:“既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礼,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邻人闻言,由怒转,大声责问道:“其理何在?” 
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自然是极致的道理,从来只有保存赤子之心以求神仙之道,所以我就望你永远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心肠,即使成人以后也不能变去这赤子之心。神仙和西方佛家、东方孔圣不同,原不斤斤于礼节表面,比俗人更要许多做作。洒脱自然、率真豪放,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从来道本天然。 
——《八仙得道传》 

从道的角度来看,事物之间根本就没有贵贱之分,这样,你就不会拘束你的意志。 
向道靠拢,事物之间根本就没有多少之分,这样,你就不会拘束你的行为。 
你的精神广阔而深远,若四方之无穷,你就会兼容万物,并包大小。万物一齐,无短无长。道是无穷的,而物则有生有死。透过那有生有死的物,把握那无穷的道,你就不再去区分事物的大小贵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按自然之本性,毫无强求,毫无拘束。 
——《庄子传》 

马的蹄子可以践霜履雪,马的毛可以挡风御寒。饿了,它就到草地上去吃草,渴了,它就到湖边去饮水。高兴了,就互相交颈而摩,不高兴,则分背相离。这才是马之为马的真性。马,就应该让它过符合马之真性的生活。可是,伯乐却不这样。伯乐虽然在世人眼里是善相马的、善治马的智者,我却认为是残害马的罪魁祸首。 
伯乐所谓的治马,无非是给它套上笼头,用烙铁在它身上刻出许多图案,给它绊上羁勒,将它关在阴湿的马圈里。不让它及时喝水,不让它及时吃草,而且逼迫他整天跑路、载重。甚至用鞭子抽打它。这样一来,许多马都累死了。马失掉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忍无可忍,它们就会起来抗争。你们难道没见过吗?有的马会突然瞪起鼓鼓的眼睛,嘴里发出‘嘶嘶’的叫声,曲颈弓背,四蹄乱蹬。它们会吐出橛衔、挣脱笼头,然后逃到深山野林中去。温顺的马为什么会变得象强盗一样呢?罪过不在它自己,而在伯乐。让马过符合马之真性的生活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让人过符合人之真性的生活。民众们本来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知什么叫帝王。圣人却偏偏要打着仁义礼智的幌子来治理他们。圣人的所作所为,破坏了老百姓的单纯而朴实的品性,让他们去追求象日月那样遥远的仁义礼智。他们提倡仁义,大兴礼乐。但是,仁义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礼乐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仁义礼乐对于民众来说,与这匹老马头上的笼头橛衔有什么区别呢?圣人与伯乐有什么区别呢?圣人出现了,人的真性也就丧失了。他们不仅奴役动物,而且奴役自己的同类。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圣人,而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传》 

我听说过:远古的时候,禽兽多而人类少,于是人在树上做巢居住以避猛兽的袭击。他们昼食橡栗,暮牺木上。那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服以遮蔽身体,不分男女,裸体行走,冬天冷了,就用夏天积累的薪取暖。他们夜晚睡觉则无恶梦干扰,白天行动则恬然安详。那时候,男女之间没有固定的配偶,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人们耕田而食,织布而衣,没有互相陷害之心。这就是至德之世。但是,到黄帝的时代,这种高尚的道德就失掉了。黄帝是一个贪婪而好战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人民死伤无数。到了尧舜的时候,就安排了许多官僚来欺侮百姓。商汤将自己的君主流放,武王将商纣灭亡。从此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就成为天下的道德。商汤周武以后的君主,都是扰乱百姓的东西。而你孔丘却将商汤周武说成是圣人贤君,让诸侯模仿,而且用你的口才替他们辩护,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你不是为了以此来谋求富贵是为了什么呢?你本来是最大的盗贼,而天下人却反而说我是盗跖,我看倒是应该将你称为盗丘!况且世人所敬仰的,莫若黄帝。黄帝好战,血流成河。其它你们编造出来的圣人哪有一个好人呢?尧为不慈之父,舜为不孝之子,禹为了保住帝位而操劳成疾,汤将君主流放,文王因谋反而被囚禁在羑里,武王杀死商纣。这六个人,是你所谓的圣人,实际上都是见利忘义,强反情性的恶棍,哪儿讲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呢?再看看你所说的那些贤士。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辞让君位,而辞别孤竹国王,来到首阳山下,活活饿死,不得埋葬;鲍焦假装高洁,攻击世俗,抱木而死;申徒狄因进谏不被重用,就负石自投于河,葬身鱼腹;介子推是一个愚忠的人,自己割下大腿上的肉让文公吃,而后来文公背叛了他,介子推愤怒地离去,抱木而烧死;尾生与一个女人约会于桥下,女人一直没有来,后来大水冲来,尾生为了守信还不离开桥下,抱住桥柱继续等待,被活活淹死。这六个人的愚蠢,无异于猪狗,他们的可怜,无异于乞儿。为了图个忠孝节义的名声,就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轻轻地扔掉,可悲!可悲!现在,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的欲望: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意志欲得到实现。而人生在世,上寿不过百岁,中寿不过八十,下寿只有六十。当今天下,昏乱不堪,人生失意多于得意。一月之中除掉病、瘦、死、丧、忧患之外,能够无忧无虑,开怀大笑的只有四五天而已。天地是无穷的,而人生是有限的。将有限的人生寄托在无穷的天地间,就象骏马在破墙的缺口之间奔驰而过,忽然而已。在短暂的生命之中,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意行动,不能保养自己的寿命者,都是愚蠢之人。而你孔丘所说的这些就是愚蠢之行,是我所不取的。赶快滚开,不要再说了。你所说的那一套都是虚伪巧诈之事,并不能全生保真,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儒者所谓道,无非仁义礼智之类。这些东西都是乃祖周公制定出来而强行加到百姓头上的。它并不是出自人的本性,而是违背了人的本性。因此,用儒者之道治国,其国必亡;用儒者之道修身,其身必衰。 
——《庄子传》 

仁义道德是搅乱天下的根本。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有脚印。于是他奋力奔跑,想离开自己的脚印。但是,他跑得越远,脚印越多,跑得再快,影子也能追上他。他自以为跑得太慢了,就加快速度,永不停止,最后绝力而死。害怕自己的行为不合乎仁义礼智而奋力追求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到一棵大树下去休息,就不会有影子与脚印了。 
——《庄子传》 

我无意于做某一个学派的传人,更不想利用古圣先贤的名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我是一个无所欲求的人。我喜欢老子,只是喜欢而已,并不想穿上那件黑衣做一个老子的信徒。我来参拜老子的故居,不过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事,并不想久住此地。你看那些龙,他们在水能游,离地能飞,无可无不可,是多么潇洒。此地只是我漫游的一个驿站而已。 
——《庄子传》 

浸润着虚伪的仁义理想,被礼治的说教重重枷锁着,沉重,阴暗,不堪忍受,他想追寻一种适意任性、忘我天真的生活。在他看来,楚人没有接受仁义礼智之类的教训,没有学习那些污染心灵、禁锢意志的学问知识,却擅长用超凡的想象来弥补知识的欠缺,通过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浑然无间来达到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这才是真正的为人之道。他们知道劳作,却不知道储藏;知道施予,而不知道求得别人的报答。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不知道什么才合乎礼仪,随心所欲,率性而行,在我们中原人看来,好象是粗蛮之民。他们喜欢活着,却也不害怕死亡,他们的葬礼上有歌有舞,不象我们中原人那么繁琐虚伪。人们就象一群鱼在江湖中游玩。楚人的纵情山水、放浪形骸、诡思横逸、善解音律,是一个人生活的理想方式他十分欣赏动物那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情态。他觉得人虽然比动物高级,但是,人自身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现象却反过来束缚了人,使人过着一种被压抑的生活。 
——《庄子传》 

骷髅说:“人死了之后,虽然离开了人间的生活,但是,灵魂还是存在的,而且,此时人的灵魂脱离了肉体,得到了极大的自由。没有君王的压迫,也没有大臣的管制,也不用按四时之节候去劳作。不用吃,不用喝,没有饥,没有渴。而最幸福的是,他再也不用面对死亡了。因为对于死人来说,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他的寿数与天地相始终。在人间,最幸福的莫过于南面称王,而南面称王的幸福也是有限的,因为他总有一天会两眼一闭,两腿一蹬,抛下万贯财富命归黄泉。 南面之王也害怕死亡,而我们死人却不用害怕死亡。”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无法象真正的人那样去生活,无法按照个人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还不如放弃这种生活,也许,退出生活也是一种求生的方式。因为退出之后,最起码可以做到不为别人而生活。宁可放弃自己被扭曲了的生活,也不可惜那为他人、为他物的毫无价值的生活”。“骷髅啊骷髅,死亡的生活虽然象你所说的那样美妙,但是,人还是活着的好啊!你看,你直挺挺地躺在荒野的草堆之中是多么可怜!我愿向司命之神祈求三天三夜,让他重新给你形体,让你的枯骨上长出血肉皮肤,让你拥有呼吸和生命,恢复你以往的那种生活,你看怎么样?” 那骷髅一听庄周的话,显得十分生气,而且有些担心,他着急地朝庄周嚷道: “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我好心好意告诉你极乐的生活,你不但不感谢我,还妄想要我生还到你们人间,再过一次那种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生活,我放着这好端端的幸福不享受,何必复为人间之劳呢?” 
——庄子认为: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eλευθερ α θ νατο) 
——希腊国家格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毛嫱、丽姬这样的美女,人见了都说她们漂亮,愿意与之亲近。但是,鱼见了她们,沉入水底,鸟见了她们,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她们,急驰而去。人、鱼、鸟、鹿四个东西,究竟谁能了解天下之物的真情呢?谁也不能。在我来看,世人所重的善恶之分,是非之别,一片混乱,没有一点区别。
——《庄子传》 

所有符合人之本性的东西都是无可非议的。人应该无拘无束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完全抛开那些仁义礼智的虚伪框框。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而且非读这些充满了虚伪说教的诗书礼乐经典不可呢?你们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让天下之人压抑自己的本性而勉强为之的东西,根本不值得称道。能够抛弃身外之物的束缚,自然能够做到真正的大仁。如果我们得到了道,就是真人;如果我们失去了道,就是非人。真人的生活一切顺乎自然,而非人的生活却违背了自然。不要去控制自己,不要去强迫自己。控制自己,强迫自己,不但不能忘掉富贵,反而会使自己的精神与肉体受到压抑,这就是重伤,重伤的人,绝对不会长寿。 
——《庄子传》 

没有羞耻也没有罪恶这种东西,因为罪恶与羞耻是外加的。生物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或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是羞耻或罪恶,直到他自己之外的某人给他贴上这样的标签。 
——《与神对话》 

自从有了是非好恶之辩以后,道就被损害了,被毁灭了,因为是非好恶就是大全与混沌的对立面。来,我给你讲一个‘辩无胜’的道理,其实,任何人所言所论都有正确的一面,同时又有错误的一面。但是,从别的言论来说,任何言论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在所有的言论之中找一种完全正确的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以自然之道。 
——《庄子传》 

儿童是人的黄金时代。他们的心地就象湖水那样清亮,没有杂质的污染。他们没有任何忧虑,生活得那样自由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叫道德,但是具备高尚的道德。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觉。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自然的本性而来。等到长大了,父母与先生教给他们仁义礼智,他们的行动就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他们首先是为父母而活着,然后是为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而活着。他们学会了巴结权势,学会了尔虞我诈。他们学会了一切,同时,也失掉了童心、失掉了自我。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地应酬着周围的人与事,没有一点闲暇去想一想: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永远当一个儿童是不可能的,但我从内心呼唤一种具备童心的人类天性。 
——《庄子传》 

世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单纯地去看一件事。我们的心智太过于复杂,早已失去了单纯的特质。我所指的单纯是那种毫无恐惧、直截了当地看一件事的单纯,毫不扭曲地看自己的真相:譬如,我们说谎时,就承认自己在说谎,既不掩饰,也不逃避。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后,谦卑就出现了。 
——克里希那穆提 

不论你是佛教徒、印度教徒或基督徒,如果你能看透整个社会的结构,看透这个称为文明的集体意志的文化模式;如果你能了解这一切并从中突破,突破你所属的社会的牢墙,你就会得到不被傲慢污染的天真,这就是天真的信心。 
它就像是一个孩子的信心,孩子是完全天真的,他会试验任何事情,这份天真的信心就会带来新的文明。但如果你停留在社会的模式中,你是不会得到这份天真的信心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你适应社会模式,相反,它是要帮助你完全地、深入地、充分地了解所有事物,然后从社会模式中突破,如此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傲慢的人;但因为你是真正天真的,所以你具有信心。 
你一旦更新自己的心念,不再制造新的模式与习惯,不再落入模仿的窠臼时,你的心就会保持清新、年轻与天真,如此它才能拥有无穷的理解。 
——克里希那穆提 

印度人有非常沉重的传统——抛弃这个俗世,然后试着变得神圣。 
我们之间唯一的区別是:你不对你自己说没问题,而我对我自己说完全没问题。你在不断地尝试改善你自己,而我没有尝试改善我自己。我说:“不圆满是生命的形式”,你试图去变得完美而我接受我的不完美。这是唯一的区別。 
——克里希那穆提 

你努力想变得有德性、高贵而神圣的所谓“灵性世界”,一旦你想成为某某人物,你就不再自由。 你想变得像他们一样,这就是人心腐化的原因之一,因为你的心已经落入模式之中。 
教育的意义是要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不论你是丑或是美、羡慕别人或嫉妒别人,永远都要做你自己,并且真的去了解这一切。做你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卑微的,如果你能把自己变得神圣一定很棒。但是它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你认清真正的自己并且了解它,那么在这份深入的了解之中,你就开始蜕变了。因此,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随传统、父母或上师,而是在每一个刹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我们特有的傲慢,不论是有钱人、穷人、成功的人,或者他是一个可以做某些事的某某人物。但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不想变成任何人物,他只是做他自己,并且真的了解自己,这种人就是摆脱傲慢和自大的人。 
——克里希那穆提 

道,确实是很难理解的。你不能凭着耳朵去听它,也不能凭借心智去思考它,而必须凭借虚静的自然之气去感受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虽然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但是它又是无所作为的,而且也没有形状。道,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它,却不能传授给别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它,却不能拿出来让别人看。道是世界的本源,它不是任何其他东西生出来的,因此,它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本。在还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天地万物,鬼神人民都是由它产生出来的。 
——《庄子传》 

我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批判者。过去,我首先是它继承者,其次才是它的批判者。现在,我首先是它的批判者,然后才是它的继承者。西方的历史是一部改恶从善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则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欧洲文明和中国文明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欧洲形成了许多小国家,中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谈及此,我们往往沾沾自喜。其实,欧洲形成这么多国家正是它自由思想的一种体现。它虽然形成了这么多小国家,但是,多少与人类文明有关的东西是从这些分裂的小国中产生出来的,而我们为世界文明做些什么呢?统一江山肯定与统一思想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谋略社会是个内向性的社会。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中美两国的差异:中国在国际事务方面基本是柔,在国内事物则是刚。美国正相反,在国际事物方面刚,在国内事务方面柔。这是由于文化不同所决定的。中国文化是封闭的,内敛的,内向的;美国文化就是开放的、外向的。大一统的理念也是个内向形的理念。这也是解释我们为什么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是羊,在自己同胞面前是狼的原因。 
——刘亚洲将军

 

================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32501.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